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北区:盘点“十三五”系列报道(一)——织牢民生保障网 守好稳定基本盘

2021-01-12 1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十三五”期间,城北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工作职责,民政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一是量化救助成效,自2016年以来,以推进辖区贫困和困难群众脱困为目标,充分利用低收入核查系统全面复查审核全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积极落实各项精准帮扶政策。截止目前,全区低保、特困供养及低收入总人数占全区总人口数的占比从2016年8月2.17%下降至0.9%;2016年至2020年10月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8833.79万元。二是积极打造北区“阳光低保”,城乡低保救助标准和水平逐年增长提高,从2016年的403元上调至2020年643元,平均每年提标10%。同时每月根据全省CPI中食品类价格指数,按时为辖区的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保障其家庭的基本生活不会因物价上涨造成影响。截止目前,全区低保人数1693户2701人,共有1773户4045人退出低保线。三是建立“托养”结合新模式,根据全市统一要求,将全区的“五保供养”“城市三无”全部纳入到“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实行以托底供养、属地管理、适度保障、社会参与的原则,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按时对特困供养人员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补助金和失能人照料护理补贴。截止目前,共有特困供养人员86户92人。四是发挥“救急难”作用,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托底线,救急难作用,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2016年至2020年累计为10328户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089万元,同时及时研究解决“救急难”特殊个案21人次29.3万元,极大的缓解了群众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临时性生活困难,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五是保障“低保边缘户”救助,进一步调整完善城乡低收入贫困家庭的认定标准,2020年6月出台《青海省城乡低收入贫困家庭认定办法》,低收入认定标准从原来低保标准的1.5倍调整至2倍。目前全区低收入家庭69户147人,正在加大摸排力度逐月扩大保障范围。六是关爱“特殊”群体,有效保障辖区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积极帮助困难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压力,2016年至2020年共为413名贫困家庭大学生进行资助。针对重度残疾人,在享受两项补贴的基础上额外给予50元的生活补贴,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并对现有6名孤儿、94名困境儿童94名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名,按季度为孩子们发放生活补贴。

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改善。围绕“9064”养老服务体系,依托已建成的4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开展“养内设医”“医养协作”的养老服务模式,促使符合地区实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运营模式快速落地,实现养老机构养、医、康、护融合发展,机构养老向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目前,全区养老机构共有床位921张,其中护理型床位537张,占比达到58%,全区养老床位已达到每千人41.2张。不断提高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制定《城北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分片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率先建设完成智慧养老呼叫服务监管信息平台。同时,对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并为19个社区配备了适老化服务设备,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助老服务。持续推进老年助餐工程,指导城区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建成6个中央厨房、29个爱老幸福食堂,同时,积极推广农村助餐服务,印发《城北区鼓励开办“农村幸福食堂”的实施意见》,依托已建成并正常运行的24个农村老年之家,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鼓励各村积极开办幸福食堂24个,为高龄老人、留守老人及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展助餐服务。

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实施社区建设提升工程,完成29个社区和26个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2019年重新调整了部分社区的管辖范围,新增了4个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划分更加合理,更有利于发挥社区服务群众的功能。全面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在开展调研、谈话、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村“两委”换届选举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村(居)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工作,2017年12月顺利完成全区38个村、27个社的换届选举工作。按照“调弱留强、好中选优、积极推进”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村全面实行“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目前,全区有25个村实现了“一肩挑”,占比达65.8%,为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奠定了基础。贯彻落实社区减负工作,重新梳理出社区依法履行职责事项,从原来的119项整合规范为18项,依法协助工作事项由原来的94项减少为40项,社区考核评比达标事项由70项减少至8项,社区纸质台账事项由192项精简为24项,切实减轻了社区负担,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二是规范社会组织管理,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群众欢迎的各类社会组织。抓好社会组织政策咨询、登记注册、年检、评估等相关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新登记注册社会组织65家。其中,协会18家,民办非104家。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65家,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争取省市专项资金265万元,实施民政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项目21个。

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加强。一是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十三五”期间累计支出资金2.65万元。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指导,形成制度健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体系。规范婚姻和收养登记管理工作,加强登记员队伍建设。二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方面,加快构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服务设施,适应日益紧迫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协作下,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开展各种慈善活动。

—END—

监制 | 刘昌瑛

原标题:《城北区:盘点“十三五”系列报道(一)——织牢民生保障网 守好稳定基本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