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造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辽阳气候”

2021-01-13 10: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访辽阳市人民政府市长王一兵

一月的东北,高天养息,厚地生滋。

3年前,在辽宁省辽阳市,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敲响了定音锤。

3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辽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申的"两个毫不动摇"重要指示,牢牢抓住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的历史机遇,深耕民营经济沃土,推动当地民营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辽阳全市40%以上的税收、50%以上的GDP、近70%的地方财政收入、接近80%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出口和90%以上的市场主体都来自于民营经济。

"辽阳,已经成为辽宁省内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日前,辽阳市人民政府市长王一兵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辽阳市市长王一兵参加云创直播小镇项目签约仪式

上下求索创新铸核

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

作为东北最早的建置城市,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叶,这里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

岁月的积淀,为"四朝旧京"辽阳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为这里日后形成重商重实业的现代商业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东北首邑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辽阳走过了2300多年。从星星之火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辽阳民营经济历经春风化雨几十载。

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辽阳考察。那一天,总书记考察了两家企业--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和忠旺集团--一家是国企"种子队",一家是民企"巨无霸"。两家企业生于辽阳,长于辽阳,兴于辽阳,在辽阳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分量。

10天后,在辽阳市加快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辽阳市长王一兵强调,"辽阳是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特色鲜明的城市。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辽阳市民营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扩大优势。"

存在的证实在于行动。

为了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有效激活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这池春水,辽阳市委、市政府在创新上花大力气,下狠功夫。

在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辽阳市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先后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1家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企业与国内外7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型科技合作关系,开展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其中13项列入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和重点新产品等项目,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6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

与此同时,辽阳市引导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作用,精准加大研发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年均增长5.2%。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提质扩量行动,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16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1.4%;民营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204户,瞪羚企业6户,拥有392件有效发明专利。推动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全市有10家民营企业成为辽宁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企业,占全省总数的19.2%。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家企业晋升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

"要努力提升创新服务水平,着力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孵化器、再到工厂的转化全链条。"王一兵深知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于是,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辽阳市构建创新平台,在东北地区率先搭建综合创新平台--辽阳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获批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业创新特色载体1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6家,实现了双创载体7个县(市)区全覆盖。

当"凤凰"不当"鸵鸟"

厚重不是羁绊,是迎难而上的底气,更是主动求变的底蕴。

辽阳民营经济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彼时,起源于家庭作坊、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辽阳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石化、钢铁、采矿和水泥等低端制造行业。

不同的经济运行条件必然会导致不同的运行路径依赖,进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同时也会对目标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辽阳也不例外。

经历了粗放发展之痛,辽阳市着眼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重化工业占比大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提出构建"3+3+X"产业发展格局,全力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通过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3+X"中的第一个"3",是指发展芳烯烃及精细化工、铝材深加工、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第二个"3",是指发展冰雪温泉、皮装裘皮、袜艺鞋业"三个特色产业";最后的一个"X",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对于古城辽阳而言,这种深刻转变,是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破题之举。

2000年,辽阳全市工业中,以辽阳石化、庆阳化工等几大国有控股企业为主的国有工业占比65.9%。

今天,走上了"3+3+X"产业发展格局道路的辽阳,围绕芳烯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充分发挥域内大型国企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的带动作用,制定了"吃干榨净主副产品"的目标,积极引进上下游加工企业,不断延伸拓展芳烯烃及精细化工产业链条,涌现出奥克集团、科隆公司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先的创新型石化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先后入选全国化工园区20强、30强。

围绕铝材深加工产业,辽阳市充分发挥忠旺集团的龙头作用,初步形成铝挤压、铝压延、铝深加工三大核心业务并举的发展格局,成为"复兴号"车体铝型材主要供应商,全铝轿车车身及底盘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铝车厢等产品打入京张智能高铁和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项目。

围绕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辽阳市瞄准多元化发展方向持续加大支持引导力度,特高压绝缘纸板、大型盾构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高端产品先后问世,汽车轻量化材料、LED汽车灯、商用车传感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独具特色的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迷人的北纬40度,造就了中国北方最温暖的冰雪休闲地。辽阳将这份迷人发挥到了极致。

坚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辽阳深耕冰雪温泉产业,充分发挥域内弓长岭区中国最佳冰雪温泉旅游胜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汤泉谷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等高中低档温泉度假休闲场所20余家,累计承办国际滑雪邀请赛等各项国际国内赛事30余次,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大力发展皮装裘皮产业,辖区佟二堡镇是全国三大皮装裘皮生产基地之一,已经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购物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皮装裘皮产业链条,年产各类皮装1000万件(套),旺季时日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是东北地区冬季购物旅游首选地。统筹袜艺鞋业发展,积极与中国一百岁集团展开合作,建立总投资50亿元的东北亚轻工产业基地,袜业年产量达20亿双,辖区小北河镇成为全国四大袜业生产基地之一;鞋业年产量逾1000万双,带动相关业户上千家。

"要直面新兴行业成长的烦恼,更要抢抓数字经济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机遇。"王一兵如是认为。

近年来,辽阳抢抓新基建和工业互联网机遇,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新材料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构建电商网络直播渠道,建成3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全面启动中南数字产业园建设,成功引进众农联、云创直播小镇、货速达等项目入驻。聚焦化工新材料、铝基复合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先后引进电子级光敏材料、耐高温无色透明聚酰亚胺、无氧铜带等一批项目,特别是聚酰亚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历经数年发展,目前,辽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占比持续攀升,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没有思想的解放

就没有经济建设的发展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

对于辽阳这座城市而言,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振聋发聩,今日,言犹在耳。

一直以来,辽阳市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学习借鉴南方一些省市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不断强化各类要素支撑,厚植民营企业发展的热土。

2020年9月,辽阳召开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辽阳市再一次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营造营商环境"辽阳气候",凝心聚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辽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会议当天,辽阳市印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0-2022)》,在2018年10月8日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18-2020)》"20条"基础上,继续围绕优化环境、鼓励创新、提高品牌意识等方面,保留原16条、新增20条,形成"36条"惠企新举措,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行胜于言。

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金融难题,辽阳市强化金融支撑,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投放再贷款再贴现144.7亿元;设立了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1亿元专项奖励资金,激发企业活力;设立2亿元增信风险补偿金,放大撬动了20亿元金融资金;有效整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成了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目前已入驻企业155家,发布产品44项;经常性开展"银企对接""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充分运用股权登记、银税互动等方式,累计助企融资62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72.34%。支持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先后有3户企业成功上市,2户在新三板挂牌,34户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人才是民企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辽阳市十分注重强化人才支撑。制定《辽阳市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辽阳市加快招才引智和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优惠政策》,推进"聚才兴业""凤来雁归"等系列工程,先后引进院士13人(外籍6人)、国外高层次人才39人,培育国家科技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人才16人,选派科技特派员107人,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借助校企合作、企业教育等平台,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各类领军人才培训活动,帮助开拓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选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一步凸显企业家社会地位,营造了关心、尊重、支持民营企业家成长的浓厚氛围。

一系列指向明确、含金量高、突破性大、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为辽阳民营经济发展攒足了底气。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辽阳市累计实现"个转企"2678户、"小升规"154户、"规升巨"10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1万户。

向营商环境要生产力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考什克·巴苏认为,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细节。

这些细节,辽阳市没有忽略,并以"刀刃向内、刮骨疗伤"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

辽阳市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建立"1+4+N"的工作机制和落实体系,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为民营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

着眼于办事方便,提供快捷高效服务,辽阳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辽宁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推行行政审批事项"容缺受理"模式,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为企业开办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力做好"减""简"两篇文章,取消、承接、下放和调整行政职权1133项,平均办理环节减少到2.52个。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建立了常态化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持续推进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网上可办率100%,实际网办率4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率100%,零跑动事项比例达76.8%。将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审批全部纳入"绿色通道"办理,第一时间启动审批程序,确定专门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先后开辟"绿色通道"236次。

着眼于法治良好,打造公平公正环境,辽阳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府诚信带动企业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辽阳在最新一期全国动态监测的261个地级市中,年度评价排名第17位,在地区生产总值千亿元以下的74个城市中位居第1位。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规范保障作用,在辽宁省率先出台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依规对服务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增加企业违法成本,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涉企犯罪,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着眼于成本竞争力强,构建投资高地,辽阳市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降低生产、经营等各类要素成本,坚决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123.6亿元,使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放心发展。全力做好企业用电、用气、用水等要素保障,积极盘活存量资源,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51.43公顷,处置"闲置土地"257.3公顷,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开展全员招商,充分动员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面向京津冀、长三角,以及国外发达地区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1100余次,签约重点项目345个,年均增长45.72%;引进国内到位资金661.2亿元,年均增长52.3%;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年均增长16.15%。

着眼生态宜居,建设宜商宜业城市,辽阳市敏锐地意识到,"人随产业走"的模式正在逐渐被"产业随人走"所替代,企业家到哪里生活产业就会被带到哪里,而生态宜居、宜商宜业的城市无疑更具吸引力。多年来,辽阳始终坚持精确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城市建设理念,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跨河而立"的梦想终成现实。2020年11月,辽阳正式获批全国第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辽宁省第二座获此殊荣的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更胜往昔。这样的人文和生态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方沃土,催生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筑巢引凤,百鸟齐鸣。

一座城市要发展,既要借力,也要借智。

2019年12月,在"汇聚新动能奋进新时代"--辽阳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70周年商会论坛上,王一兵向来自驻辽宁的浙江、福建、湖北、北京、四川等20余家异地商会会长颁发聘书,聘请他们为辽阳市政府经济顾问。

"经济顾问"不是虚名,更不是摆设。

一年后,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辽阳市将经济顾问们全部请回来,围绕辽阳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建言献策。

"实现'十四五'奋斗目标,不仅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位经济顾问出谋划策、鼎力支持。"王一兵认为,"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四个辽阳"、实现辽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极为关键的五年。"十四五"时期,辽阳要聚焦打造产业生态圈,大力引进一批高附加值、竞争力强、具有核心技术的项目,实现"建链、补链、强链、长链",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信心是每一个人都心怀信念。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原标题:《打造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辽阳气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