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撕开禁忌,亲手记录父亲的死亡倒计时,电影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2021-07-12 07: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heryl 精英说

时间流逝,星河变转,当死亡之声突然叩响门扉,你会以怎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告别?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正是一个平凡人的临终旅程。

砂田麻美导演亲自拍摄记录了自己父亲砂田知昭临终的那段日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气馁,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放弃人生中最后这段宝贵的时间。#划到文末获取纪录片观看链接

67岁才退休没多久的砂田知昭先生,在一次例行的健康检查中,发现了自己胃癌晚期,时间只剩下了短暂的6个月。

为了不让家人困扰,他开始写「临终笔记」。

女儿砂田麻美则拿起摄影机,跟随着爸爸日益衰弱的身影,陪他一点点记录和完成生命中最后的「待办事项」:和孙女玩耍、邀母亲旅行、接受神父的洗礼、以及对妻子说一声「我爱你」......

砂田知昭先生在日记中记录道:“我的小女儿问我在写什么?我回答她:‘笨蛋才会在死之前告诉你。’”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走在人生中最后一段眷恋不舍的人间时光,所有的爱恨情仇、嬉笑怒骂,都化作了砂田知昭先生口中那一句句最简单、也最深刻的「对不起」、「谢谢你」,以及「我爱你」。

燃尽生命,我想再次审视我的人生,愿这份爱与记忆冲淡死亡的恐惧,指引我走向安静宁和的归途。

6个月的生命倒计时

69岁的砂田知昭,身为日本高度经济发展的企业战士,勤勤恳恳地在一家私人化学公司工作了好几十年。

他的个性一丝不苟,行事严肃板正,所有事情都要准确掌握,亲自处理每一个环节,是位值得信赖的人。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然而,就在退休的第二年,他发现自己身患胃癌,已是第四期,必须即将接受手术的程度。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砂田知昭生在爱知县的乡下,15岁那年上东京打拼,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化学公司,从此开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职业生涯。

年轻时的砂田先生意气风发,他费尽心思拓展业务,经历过失败,也享受过成功,40年上班族的卖命生涯,从小职员到部门主管,他对公司和工作产生了深深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日本就是我这样的上班族撑起来的。”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1968年,砂田知昭和妻子结婚,新婚期快乐地像是在扮家家酒。很快,夫妻两迎来了两个孩子。七年后,妻子又生下了一个小女儿。

同时养育三个孩子,让砂田知昭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又因为事业上升期,他每天忙于应酬和工作,在家里的时间寥寥无几,和妻子见的争吵也越来越频繁。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不解、争吵、怨怼,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在日常的琐碎中走向冷漠的边缘。

等到长子学业有成搬往国外的时候,砂田知昭和妻子分居,只在周末相见,也就是所谓的“周末婚姻”。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和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报名大学的社会进修课程,享受着长达40年的常人生活。直到听到自己身患癌症的消息,砂田知昭才惊觉,原来一直在身边守候的家人,已经疏离到了这个地步。

年少时的浓情蜜意,到如今的相敬如宾;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如今的步履蹒跚,从砂田知昭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普通人的身影,有些幸福、有些难过、有些琐碎、有些迷茫,有些来不及,有些追不回,终点降至才发现,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没来得及把握。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对于现在的砂田知昭来说,如何安排接受死亡的人生,成为了最后的挑战。

我的「临终笔记」

在确定死亡倒计时的那一刻开始,砂田知昭计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作「临终笔记」,也就是癌末人生流程表。

他说:“如果没有把一切都规划好,后事一定会让家人感到很困扰。”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为了弥补那些错失的遗憾,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在女儿的镜头下,他去做了很多不同以往的事。去回忆那些错失的爱、珍爱的人,以及难忘的事。

他想起了以前接送女儿上下学偶遇的一家教堂,亲自申请询问是否可申请使用,他想,那应该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葬礼场地。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拨通了海外的视频电话,越过千里和家人一起度过自己的生日。趁着移民出国的孙女回来的间隙,忘记一切烦恼和小可爱们享受欢快的游戏时光。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亲自筹备自己的告别式,确定想要邀请的来宾和葬礼事项,亲自勘探告别式场地;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与94岁的母亲一起家族旅行,在家人的轻声细语中感受日升月落,品味一顿念念不能忘的鲍鱼排。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其实,先于母亲离去,对于砂田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他放心不下已经94岁的母亲:“如果能跟你一起走,就简单多了。”

母亲轻声回应说:“对啊!”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跟亲人和朋友一一告别,在病床上和儿子仔仔细细地交待好葬礼的细节。

一旁的女儿轻声打断:“也不用问的这么清楚吧,好像爸爸明天就要离开了一样。” 砂田知昭笑着说:“谈论葬礼,这是男人的世界。”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列表上的清单一个个画上了完美的记号,在安静消逝的时间里,有时候砂田知昭也会问自己:死亡到底是什么?我能好好面对死亡吗?我真的能死吗?

没有人能告诉他答案,但短暂的困惑之后,他知道人生末途最重要的事是弥补遗憾,享受当下。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曾经相爱,也有过远离,对着结婚40年的妻子,砂田知昭第一次说了“我爱你”。

他说:“好好活下去,我爱你。”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妻子一直握着他的手,陪伴在他的身边,听到这句迟到的表白,泣不成声:“我也是,我想和你一起走,不要丢下我。”

“我应该早点珍惜你的,太迟了,你懂我的心情吗?太迟了,对不起。”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在生命的尽头,砂田知昭给母亲拨了电话:“谢谢你长久以来的照顾,很抱歉比你早走一步,谢谢妈妈。”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在死亡面前,生活有什么意义?

六十九岁的砂田知昭,面对缓步迈近的死亡,他或许担忧惧怕,但一如既往地幽默、热血,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旧爱着这个世界,爱着身边的亲人、朋友。

他说:“我从来不觉自己不幸,我相信这是我的宿命。”

而从砂田知昭先生的临终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面对死亡的坦然和勇敢,还有这份必然背后对生活意义的努力追寻。

图片来源自豆瓣

医生 Lucy Kalanithi 曾做过一次 TED 演讲,在这次动人的演讲中,她分享了自己和亡夫 Paul 面对生命终结时的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探讨了生命的意义。

当 Paul 的癌症诊断结果出来的时候,他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希望你可以再嫁。”

Lucy 笑了:“我们如此坦诚相待,什么话都敢说了。”

图片来源自TED演讲视频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医生坚持和 Paul 探讨医疗计划,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虽然 Paul 的身体一天天瘦弱,但他的精神依旧振奋。

离别是艰难的,在生命的最后阶段,Lucy 曾犹豫要不要生孩子。她害怕孩子的出生会让 Paul 的告别变得无比艰难,但 Paul 却说:“真能这样,难道不会更好吗?”

就这样,Lucy 怀孕了,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为了对抗癌症,而是为了继续有意义的生活,包括接受苦难。

图片来源自TED演讲视频

最后一次收治入院的时候,Paul 表示自己并不想用呼吸机和心肺复苏,九个小时之后,Paul走了,Lucy 接受了丈夫的选择。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名照料者,就像其他医生一样,目睹他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对自己的重塑,学会见证和接受他的痛苦,跟他一起接受他的选择。”

和丈夫一起走过的日子让 Lucy 明白,坚强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的自己,或者假装那些很痛苦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坚强就是坦诚相待,一起走过这些艰难的过程。

图片来源自TED演讲视频

当Paul 在弥留之际对 Lucy 说:“一切都会变好的。”

他并不是说癌症能够痊愈,而是指他们在经历那些悲伤的不眠之夜之后,学会了找到一些快乐,学会了接受这段过程中的愉悦和悲伤,学会了放下。

图片来源自TED演讲视频

在人生中,有些苦难是无法无视的,你只能选择去拥抱它,包括生与死、爱与恨。人生伴随着苦难,当我们能够一起面对苦难,当我们选择不再去回避它,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萎缩,而是会得到延伸。

比如:砂田知昭先生对母亲充满感恩的「谢谢你」;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对妻子一生一次的「我爱你」。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临终笔记》

临终话题,谈起来总是沉重。但当你直面死亡之后,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份失去,还是一份提醒,告诉你再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然后温柔地与这个世界作别。

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去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明白当下要做什么。

如果死亡无法避免,那至少让处在生命的我们尽情庆祝,而这,正是生活的意义。

后台回复关键词「临终笔记」

为你推送文中纪录片观看链接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Reference:

纪录片《临终笔记》

豆瓣《临终笔记》

槽值:打破中国人不敢触碰的禁忌,这部日本死亡纪录片真实到让人不敢看

原标题:《撕开国人禁忌,亲手记录父亲的死亡倒计时,这部日本电影的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