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枫叶红来菊花儿黄

2021-01-15 13: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美文大观园 ,作者周文

美文大观园

“美文大观园”专注刊发散文作品,兼顾随笔、评论等。公众号刊发的文章以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时代性见长,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以原创为主,转发为辅。

金种子撒到土地里才能生根发芽拔节开花结果,“精英”到实际中、群众中才能光闪闪亮晶晶有真价值。

枫叶红来菊花儿黄 | 周文

“傻教授”陈文华要是健在,当有82岁了。他的夫人程光茜女士,虽已76岁,却轻捷生动得惊人。

程光茜是知名的教师,也是知名的校长。她讲了一个故事:2004年,婺源县雄心勃勃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请专家支招。有位姓詹的副县长陪着陈文华四处转,做实地考察。在上晓起村,沟边一个水轮子带动九个桶子捻茶的土装置引得陈文华兴奋起来。老陈说,这不就是古书中记载的“九转连磨”吗?可惜非常破旧,再不保护就烂没了。他又了解到复原、制造这东西的人叫叶德金,是早年间“下放”到晓起的原国民党技术官员,已经在1977年离世。

陈文华的小儿子叫陈磊,想想父亲人不在了,没做完的事还得有人做,说过的话还要算数。如今,是他在打理茶文化公司和皇菊实业公司。陈磊也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在晓起待了10年,住破旧的屋子,整天和村里人摸爬滚打在一起,琢磨种茶、制茶、卖茶,还办幼儿园、茶作坊、茶客栈、茶艺班、农民文化宫。老百姓见他总干赔钱的事,说他是“傻教授”,他也乐而应之。了解到婺源历史上有过种菊的传统,父亲便开始引种菊花,偶然发现黄菊特别适应上晓起的水土气候,生长健壮,开得灿烂,用土法烘烤出来分外香,直接泡水汤色金黄,浓香扑鼻,入口甘甜,回味无穷。检测后得知黄酮素、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多糖等物质的含量远远高于别地的黄菊,有清心、明目、护肝、抗病毒、抗癌等功效。他便自己种,还说服、带领农民种,精心栽培选育和加工,开发出畅销的黄菊健康饮品,并且正式以“傻教授晓起皇菊”注册了商标,成了独树一帜的品牌。“晓起皇菊”出了名,市场的乱象也随之出现。公司有人主张打官司维权,父亲却说:“算了吧,我来晓起又不是为自己发财,只要老百姓有好处,冒牌就让他冒呗!”“九转连磨”牵住了陈文华的心,扯住了陈文华的脚,这年7月,他便跟县政府签了30年的合约,自费到上晓起搞“文化兴农”。前前后后投了上百万,弄成了一个“中国茶文化第一村”,还办了茶文化公司。他忘不了叶德金,总想为他立个雕像。叶德金没有老婆孩子,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只得请村民一点一滴回忆,弄了个画像;好不容易打听到老叶有个外甥在苏州,叫阿毛,通上了信。塑像做好了,准备请阿毛一起来竖,可陈文华却走了……后来,叶德金的像立起来了,就立在上晓起村头的“九转连磨”边,阿毛也到了场,哭着说“想不到我舅舅在婺源还有今天”。

文化学者陈东有尊陈文华为“师伯”,忘年深交。东有先生说:“晓起皇菊浸透了陈文华的心血”。对“晓起皇菊”中的“皇”,他作过研究,有个“论见”:这个“皇”有“皇上之‘皇’”的含意,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另外两点:一是“灿烂辉煌”的“煌”,即壮丽、光亮、耀眼;二是“大”,“皇菊”就是“大菊”,皇菊的上品就是“一杯一菊,一菊一杯”。

浙江农林大学的王旭烽女士,是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自称是陈文华的拥趸,也讲了一个故事:2013年的“小满”那天,陈文华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到他们那儿讲学、交流,异乎寻常地谈了自己的身世。2014年5月14日,陈文华在大庆出差,因病溘然长逝。7天后,200多名茶人、菊人从全国各地赶到厦门大学的海边,为陈文华举行“海祭”,那天正是“小满”。有人含泪写下“从今岁岁肠断日,定是小满菊花香”;有人倡议在圈子里把“小满”日定为“茶人先贤节”,相约每年这一天都喝皇菊、只喝皇菊。目送“傻教授”的骨灰飘落大海,景象让人刻骨铭心:从来没有想到,一个人的骨灰,撒到海水里,可以像菊花一样绽放。

在晓起村,我见到了“九转连磨”, 见到了叶德金的雕像,也见到了瘸着一条腿却风度翩翩的阿毛。我还见到了山上、溪畔、屋后高拔的枫香树和已然红艳的枫叶。参观过简朴的陈文华纪念馆,我又寻到村外山包上陈文华的衣冠(眼镜、钢笔等)冢——一个山花掩映秋草披覆的坟茔。碑文是错开的两行字:一行写着“一个展览一本杂志一个学科”,另一行写着“一杯清茶一朵菊花一个村庄”。碑的右上角嵌的是陈文华俊朗模样的瓷板像,右下角排列的是陈文华的代表性著作模型。这地方居高临下,可以畅览皇菊花海、粉墙黛瓦绿树四合的村庄、通向远方的溪流和道路。

“傻教授”的履历我略知一二:陈文华,1935年出生于厦门,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81年创办《农业考古》杂志并任主编,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是业界公认的“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

皇菊文化节上有个“皇菊论坛”,散发着浓浓的菊味、茶味和学术味、文化味、人情味。有学者激昂地说:“美丽的皇菊,就是陈文华的化身啊,它最美!”

程光茜提到的那个詹副县长,依然活跃在县里。他主编并出版了一本厚重的《婺源之路》,专谈“全域旅游”。他说,陈文华参与、见证了婺源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进程,“婺源之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他堪称矫健的身影。老詹反复说:“陈文华是婺源最不应该忘记、也最不会忘记的人!”

陈文华一手缔造了“晓起皇菊”产业,为婺源的特色经济添了一朵奇葩,让无数普通百姓得到实惠。他对本土和外籍的“创客”们起到了标杆和引领的作用。不过,他“创”的不是家业、不是个人财富,他“创”了一个“陈文华现象”。在生命的最后10年,他扑下身子在晓起,建设乡村,弘扬文化,造福百姓和社会。他的学术成就和工作业绩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他的乡土情结、文化情怀和实干精神更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他是教授,从不摆教授的谱;他是官员,从不端官员的架子;他的学生和门徒遍天下,从不用这些“人脉”谋私;他不把理想、信念挂在嘴上,却最在乎“初心”;他也称自己“傻教授”,实际是大智慧。世事洞明,脚踏实地,卓然飘逸,他是大名士、真风流。

陈文华身上,有陶渊明、贾思勰的印迹,有梁漱溟、晏阳初、费孝通的影子,有斐斯泰洛齐(瑞士)的行状,更有焦裕禄、杨善洲的品质。然而,陈文华只是“这一个”陈文华。他是搞农业考古的,始终与乡村相守望,把自己归于沃土,有根、有魂、有骨节、有张力。金种子撒到土地里才能生根发芽拔节开花结果,“精英”到实际中、群众中才能光闪闪亮晶晶有真价值。或许,这是“陈文华现象”的一种启示。因此而言,陈文华与晓起,乃珠联璧合。

贯通上、下晓起的,是一条不宽的山谷和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路。也许,后人们会将这山谷唤作皇菊谷,将这石板路唤作花径,将陈文华安卧的丘冈唤作“教授山”……

枫叶经霜,漫山红遍;皇菊当时,日夜飘香。这会儿的婺源,美得醉人。“松寿已高犹绿发,枫年方少更红裳”,常穿红夹克的陈文华,多像这挺拔火红的枫树啊!“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那明丽的皇菊,不正是“傻教授”的憨笑吗?

(作者写于2017年)

作者简介:周文

周文,江西新余人,1982年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文学爱好者。曾有散文在《光明日报》《江西日报》《百花洲》等报刊发表,曾获“井冈山文学奖”。现任江西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写在后面的话

美文大观园在此诚挚地向社会各界征稿。文章被采用后,将奉上稿酬,并联动江西省内媒体推广,择时集结出版。

投稿邮箱:meiwendgy@163.com

联系人:马帅飞

微信号:maixlee

期待您的投稿!

总 编 辑 | 武向春

文学编辑 | 李慧文 曾诚 朱倩

朗 读 | 杨 帆

音频制作 | 彦 磊

图文设计 | 熊 涛

联合出品

江西省文化促进会

江西广播电视台 综合新闻广播

大江网 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原标题:《枫叶红来菊花儿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