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孟津家长:你有一份寒假告知书,请查收

2021-01-16 10: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寒 假 告 家 长 书

尊敬的学生家长:

您好!首先真诚感谢您对我县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与理解,同时,对您的孩子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寒假来临之际,为让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快乐的假期,希望家长们认真履行监护人的职责,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假期生活。

寒假是学生安全高危时段,也是学校教育的真空期,家长对孩子的安全监管责任更重。为了让您的孩子更好地成长,提请您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寒假平安。

1.注意交通安全。请教育孩子遵守交通法规,注意行路、骑车、乘车安全,牢记“马路似虎口,安全每一步”,防止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

2.注意居家安全。特别是孩子单独在家的时候,务必注意液化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火、电的使用,防止煤气中毒、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3.注意饮食安全。教育孩子不吃过期、变质、不卫生食品,不暴饮暴食,防止“病从口入”。

4.注意县域内禁止燃放鞭炮。根据县政府要求县域内禁止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易伤到自己、他人或引发火灾,造成大气污染。不要向孩子滥发压岁钱,教育孩子文明过节。

5.预防滑冰溺水事故。冬季雨雪天气易造成路面结冰湿滑,教育孩子注意防滑,预防交通事故。教育孩子不要擅自到冰面上行走或滑冰,防止发生滑冰溺水事故。

6.注意其他安全。

二、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假期是孩子们深入生活,接触社会的良机,但孩子们的辨别能力有限,请您以身作则,并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指导好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寒假中有历练、学知识、长能力。

1.请您为孩子树立表率,不参与赌博、迷信活动,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2.不要让孩子进营业性网吧、营业性歌舞厅等未成年不宜的娱乐场所,不看不健康的书刊、光碟等,远离毒品,不参与违法活动。引导孩子绿色、安全上网,指导孩子参与健康文明的网络活动。

3.要教育孩子不轻易与陌生人和不三不四的人员交往,不随同不相识的人员外出或到不良场所玩耍,当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要及时报警或寻求帮助。

4.要指导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力举措,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防疫安全

入冬以来,境外新冠疫情持续出现上升趋势,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

1.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坚持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离。

2.寒假期间,应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减少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离开居住所在地,避免到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探亲旅游,如确需前往须按要求做好报备、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3.要严格落实学校防疫规定,做好日常报告工作。

各位家长:请您加强同学校和老师的联系,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祝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平安快乐而充实的寒假!也祝您阖家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春节愉快!

孟津县教育体育局

2021年1月15日

小编

1分钟前:

期盼已久的寒假即将到来,宝宝们一定是欢呼雀跃了!孩子的寒假生活快乐平安、丰富多彩,相信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安全教育指南,再次提醒:寒假安全千万要重视!

1

疫情防控

常态防控仍艰巨,保持警惕莫大意!疫情风险常关注,自我防护勿放松!

假期不能忽视自我保护,适当增减衣物,多运动,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

日常生活努力做到:

“四勤”: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勤测温;

“四减少” :减少外出频次,减少人员聚集频次,减少亲朋聚餐频次,减少乘坐公共交通频次;

“四不接触” :不与家庭人员以外的人接触,不与境外归国人员接触,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接触,不与疫情中高等级风险地区的人员接触。

2

心理健康教育

科学理性看疫情,帮助孩子树信心!内心强大人强大,调整心态好生活!

假期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坦然直面危机,欣然接纳变化,帮助他们用自强的能力击退内心的无助和危机感。

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缓解孩子因学习和生活出现的焦虑心态。与孩子积极沟通交流,创建温馨家庭氛围,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体验居家快乐。

教育起于家庭,家长要学会尊重、信任、平等、陪伴,与孩子共同成长。

3

消毒用品安全教育

疫情防护很重要,消杀消毒少不了!过频过量要不得,开窗通风效果好!

疫情防控,让很多家庭了解了日常消毒,使用酒精要注意避免明火,不靠近热源。

使用84消毒液要独立存放,不与洁厕灵混用,否则会产生有毒气体。

使用前,看清兑比,宁少勿多。使用过程中,应佩戴手套,避免损伤皮肤,对环境喷洒后,建议开窗通风半小时。

4

居家用电安全教育

家里电器繁多,家长要对孩子做好用电安全教育,教孩子学会使用电器。

不玩火,不携带火种,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灭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

家长不在家时,不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第一、正确认识电器及开关:

要带着孩子认识各种电器及其使用方法,知道如何安全地开关电源。

最重要的是,认识电源总开关,在关键时候学会切断总电源。

或者让孩子尽量远离危险的电器,避免发生意外。

第二、学会正确使用电器:

碰触电器、开关电源、插拔插头时,一定要保持双手干燥,不能碰触电源插座内部。

用完电器后要及时关掉电源,不要拉扯电线,更不要随意玩弄。

第三、学会正确应对意外:

如果有电器发生火灾,要先切断电源再抢救,切忌直接用水灭火。

如果有人触电,不要贸然施救,在切断电源的前提下再抢救,或者拨打120求助。

5

消防安全教育

家长教会孩子合理用火、正确防火、禁止玩火,才能保证好孩子的安全。

第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污染环境,也有明显的安全风险,请家长做好表率,禁止燃放。

第二、禁止孩子玩火:

家里的火柴、打火机、煤气、酒精等等易燃易爆物品要放在远离孩子的地方,定期检查其安全性,避免孩子玩火。

家长一定要多监督,跟孩子说清楚玩火的危害,避免火灾的发生。

第三、学会自救与逃生:

发生火情后,不要记挂着家中的物品,应该第一时间逃生。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避开烟雾,往开阔的地方逃生,不乘坐电梯,不要跟人群拥挤。

条件允许的话,一旦发现火灾,力争将火灾消灭在初期阶段,学会根据不同的火情使用相对应的灭火方法。

6

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不仅孩子要学习,家长也应该学习。

要选择正规的交通工具,不坐“三无”车辆,不坐超载车辆。

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能在马路上骑车,更不能在路上学骑车。

骑车时最好走自行车道,靠边行驶,双手不能离把,不能撑伞骑车,不能骑车带人。

要和其他车辆拉开距离,特别是小轿车、公交车等等,切忌一味争先。

7

饮食安全教育

放假期间,孩子面临诸多美食诱惑,容易吃坏肚子。

作为家长,我们要高度重视孩子的饮食,避免病从口入。

第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使用干净的餐具,食用健康的食物,不和别人共用碗筷杯碟。

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在吃东西前,要一闻二看三品,如有异常,应该立即停止饮食。

第二、坚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放假期间也要坚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按时食用,不暴饮暴食,也不要节食。

油炸类、膨化类食品要尽量少吃,发育期的孩子要均衡膳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随便吃野菌、野果、野菜,避免食物中毒。

第三、购买正规的食品饮品:

要去正规的商场购买合格的食物,最好不要去地边小摊购买食物。

教孩子学会辨认食品的QS标志,不要购买三无食品饮品。

选择饮料或食物前,要看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确保食材新鲜洁净。

8

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

告诫孩子不要私自或结伴到结冰的河面溜冰、玩耍,不要在结冰的场地上嬉戏打闹,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若不慎发生溺水事故,要及时向附近的成年人大声呼救,同行的未成年学生、同伴不得自行贸然施救,避免因盲目施救造成更大伤亡。

9

切实做好网络安全教育

合理规划孩子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使用期间最好陪伴在旁。

引导孩子依法安全上网,文明健康用网,防止孩子浏览暴力及不健康网站;引导和监督孩子不在网上发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言论,不传播评论政治谣言,不利用网络进行煽动闹事,不在网上宣传淫秽、色情、迷信、暴力的内容;教育孩子不发送不健康短信,不在网站社区、论坛、新闻跟帖、聊天室、博客等中发表、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视频信息。

原标题:《@孟津家长:你有一份寒假告知书,请查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