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小博说】洗尽铅华,说说中华钱氏与金山

2021-01-15 12: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金山钱圩航拍照片

时间真的是hold不住啊,我们又来到金小博的时间。

今天,我们不讲别的,要讲的这个题目是我大金山曾经的一门望族——

钱圩的钱家……

稍等,似乎哪里不对,这个话应该这么说,

与其说是钱圩的钱家,倒不如说是钱家的钱圩。

金山钱氏,实乃书香世家。钱氏一门的根,源自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钱镠。

在其后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钱氏绵延传承,枝繁叶茂,名人辈出。其中的这枝深植于金山,成为一方大姓望族,其传承数代的刻书事业更是在中国印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如此重要的文化世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历史的辉煌的呢?请君泡上一盏茶,容我细细说来。

为了便于理解,金小博权且将我们金山钱氏家族的历史,按时间顺序大致分为(1)吴越钱氏始祖--十四代(2)华亭钱氏十五代--廿一代(3)秦山钱氏廿二代--解放前,三个时期,分别予以讲述。

一、吴越钱氏 (始祖--十四代)

934年吴越国形势图▲954年吴越国形势图

谭其骧等:《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第89-90页。

先说吴越钱氏时期,即大致为始祖钱镠至其十四代子孙这一段时间。之所以称之为吴越钱氏,那是因为钱氏公认的始祖钱镠,曾于907年建立了割据一方的吴越国。

始祖钱镠(852-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开国国君,谥曰武肃。乾化五年(915年),钱镠曾置都水营田使,掌管水利,把治水与治田合并管理。在此基础上,他又专门设置撩浅的专业队伍,并订立制度,上下遵守。这支按军队编制,专供役使修筑堤防、浚治河道的队伍,历史上被称之为“撩浅军”(撩清军)。它共分三路,其中一路便分布于我们金山附近的淀泖和小官浦地区,共7000人,着重开浚上海东南的入海通道。而位于金山境内的柘湖,也正是得益于钱氏统一规划的水利措施,水域面积才得以再度扩大,并最终跻身“秀州四湖”之列[元]脱脱等:《宋史》卷九十七《河渠志七》,中华书局,1977年,第2413页。此外,乾宁二年(895年),钱镠曾被唐王朝封为“彭城郡王”,这也是金山的钱氏家族自称“肇发彭城”的源头所在。

▲吴越王钱镠

钱镠死后,其老七儿子元瓘(887-941年)继位,即文穆王。文穆王的故事比较简单,按下不表。但他死后的第三代,先有六儿弘佐(928-947年)、七儿弘倧(929-975年)和九儿弘俶(929-988年)先后继位。第四代等着老王爷退休,谁知,哥哥做罢兄弟做,一直等到大宋朝建立,也没能顺利上岗。

朝代更迭,前朝的王爷似乎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大宋皇帝也想收复吴越之地,奈何新朝初立,实在腾不出精力。老王爷钱弘俶思来想去,终于做出了一件足以让他流芳千古的大事。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五月,自己跑到了宋都汴京(今开封),表示愿意“纳土归宋”,自行结束三代五王的吴越割据政权统治。如此一来,第四代眼巴巴看着王爷的宝座轰然倒塌。但是,这一英明之举却让江南地区免遭战火涂炭,成就了一段顾全大局、江山一统的佳话。

大宋的皇帝也是绝对仗义!让第四代上岗,于是老王爷的七儿子惟演(977-1034年)到京城,先是当工部上书,后又做刑部尚书,最后还被封彭城郡开国公。爵号代代传,世代永流传——

到了宋仁宗的时候,他觉得还必须为钱氏做些什么才方可心安,于是,他把自己的第十个女儿庆寿公主嫁给了钱惟演的孙子钱景臻(1055-1126年)。这下,钱氏第六代那可是跟皇上攀上了亲戚。话说钱景臻也是一表人才,绝不是攀附着公主上升的那种人。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钱景臻以身殉国。大长公主因辈分缘故逃脱金兵搜捕,得以随钱氏家族南下避难。在国家危难时刻,她第一个上表支持赵构即位,并尽输钱氏家财以充军费,帮助南宋朝廷坐稳江山。绍兴四年(1134年),长公主携家眷南徙台州。绍兴七年(1137年),宋高宗投桃报李,在台州美德坊赐予其宅邸一座。

钱氏一门忠烈无双,及至第七代繁衍至第十四代,钱氏带有才人出,逐步散居江南各地。

▲吴越钱氏前十三代世系

二、华亭钱氏

(十五代--廿一代)

再来说说华亭钱氏时期,即大致为十五代至廿一代子孙这一段时间。之所以称之为华亭钱氏,那是因为始迁祖以安公来到了当时华亭县的袁部盐场,并随后在此开枝散叶。

十五代:以安公,生卒年与名讳皆不详(以安或是字,或是号)。据钱文选的《钱氏家乘》可知其为第十五代,生前来袁部盐场做官,随后就地安家[清]钱文选:《钱氏家乘》卷十三《支派》,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第264页:奉贤县(象祖公分出)以安公支天柱将军派支祖。十五世,以安(盐官于奉贤县之袁浦,因家焉,是为始迁祖),但具体从哪里迁来,又为何在此安家,该书对此却未置一词,不得而知。以安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后代迁往周家寺,二子如安公见下,三子月林公先迁奉城,其二子后又分别迁往泰日桥和高桥(钱士贵、钱芳标支)。

▲华亭钱氏十五至廿一代迁徙示意简图

十六代:以安公次子如安公,生卒年与名讳亦皆不详(如安或是字,或是号),入赘袁浦胡氏,然后以之为家。不知传几代后,后裔也迁到了泰日桥。

十七代:如安次子钱昂,生卒年不详,字暨初。

十八代:钱昂次子钱镇,生卒年不详,字乐安。长子钱玠,疑即松轩公,迁居松江城西。另,同辈钱镃并不是海虞钱氏嘉定支(代表人物钱大昕)的支祖,碰巧同名而已。

十九代:钱镇次子钱瑊,生卒年不详,字咸玉,号隐居。

二十代:钱瑊次子钱埰,生卒年不详,号思隐。

廿一代:钱埰长子钱为(1561-1640年),字鹤亭,松江府庠生。

▲华亭钱氏十五至廿一代世系简图

以上都是铺垫,这个时候,本文的主角才正式登场——

三、秦山钱氏

(廿二代--解放前)

秦山钱氏,在金山的时间应从廿二代至解放前的这个时期。之所以称之为秦山钱氏,一来是因为钱氏第廿九世孙钱培均在其族谱中即如此自称,二来是由于这支钱氏子孙的金山第一站确实位于秦望山之南。

▲钱培均自题“秦山钱氏”

廿二代,钱为的长子钱一夔(1591-1656年),字章羽,是秦山钱氏名义上的始迁祖。

既然都说了是“始迁祖”,怎么又来个“名义上”的?

你没有看错,是名义上的。

钱一夔死后葬在今钱圩西北的章羽公墓。钱一夔由于生前没有儿子,过继了弟弟钱五美的次子钱棐,随后一同迁往的金山,因此从血缘上来说,钱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秦山支始迁祖。顺说,当初钱一夔之所以来到金山,可能是因为“爱情”!正所谓“遂依外家(即杨家)居焉”,就是说,娶你不来,我就跟着你走吧。呵呵,看看爱情的力量有多么伟大!

廿三代,一夔嗣子钱棐(1629-1687年),字京屏,秦山钱氏实际的始迁祖。

▲钱一夔生平简介

廿四代,钱棐长子钱阶(1654-1725年),字虞两,儿孙俱殀,绝嗣。次子钱邻(1668-1747年),字倬云。生四子,次子铿源(1698-1738年)、四子铿允(1703-1756年)后代多在平湖,俗称“西钱”[清]钱铭江等:《金山钱氏支庄全案·钱氏设立支庄缘起》,光绪十六年(1890年)刻本。

廿五代,钱邻长子铿嗣(1693-1755年),字绥万,后代多在金山,俗称“东钱”。

廿六代,铿嗣独子溥义(1724-1791年),字景方,号槎亭,为“六房十三堂”共祖。生前仿范仲淹开创义庄制度,并积极投身地方公益事业,如修桥造路等。

廿七代,溥义六子,即“六房十三堂”之六房。其中五子树芝(1770-1838年),字瑞庭,号愚庵。正是这一房子孙,将家族的刻书事业带向了顶峰。

▲钱树芝刊《温热病指南》

[清]钱培荪:《金山钱氏家刻书目》,光绪四年(1878年)刻本。

廿八代,树芝五子,以三子熙祚和五子熙泰最为大家所熟知。钱熙祚(1801-1844年)字锡之,号雪枝,生前组织纂辑《守山阁丛书》《珠丛别录》《指海》等大型丛书,在中国古籍校勘和出版印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钱熙泰(1810-1858年),字子和,号鲈香,生前私人编纂咸丰《金山县志稿》,白蕉称赞他“性风雅好古,凡诗文书画金石,一见能辩其精粗真赝,习其事者谢弗如。家雄于资,好行其德,潜修不耀”[清]钱熙泰:《钱鲈香笔记·序》,民国钞本。

▲守山阁丛书

[清]钱熙祚等纂辑:《守山阁丛书》,道光刻本。

▲钱熙泰自画像

[清]钱熙泰等:咸丰《金山县志稿》,清钞本。

廿九代,以熙经长子培名、熙泰次子培廉最为大家所熟知。钱培名(1818-?),字德舆,号梦花,又号宾之,生前纂辑《小万卷楼》丛书,其故居位于今张堰镇政安弄3号。钱培廉(1833-1908年),即钱廉,字义泉,号二泉,张堰钱氏义庄及钱家祠堂的创立者。

钱培名宅▲钱家祠堂

三十代,以培荪所出铭江(1873-1923年)和铭铨(1875-1938年),最为大家所熟知。两人作为钱熙祚的嗣孙,实际主导并完善了钱氏的义庄制度,对内,铿嗣后裔皆生有所养,对外,地方善举亦赖以成之。

▲《金山钱氏支庄全案》

限于篇幅,金小博今天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吧。

的确,为了比较清楚地厘清一个家族的支脉,我们在叙述中的语言确实有些生涩。但从古及今,这个家族的变迁真的让我们感叹。

毕竟,这是一部从声名显赫的帝王世家,到寄人篱下的北宋顺民,再从位高权重的股肱之臣,到身世浮沉的南宋遗民,最终回归平民角色的家族简史。中间有过波澜壮阔,也有过委曲求全,有过凌云壮志,也有过留取丹心。几乎每一代人,都是被历史的车轮推动着负重前行,书写着各自的悲欢离合与阴晴圆缺。所不同者,钱氏家族拥有自钱镠起便留传下来的家族精神,并一代代薪火相传,激励着每一位子孙后裔砥砺前行,不断前进。

此为上篇,金山钱氏家族的精彩故事容我们下周继续述说。

【主要参考资料】钱基敏等:《一个书香世家的千年回眸》,文汇出版社,2017年。

END

来源 | 金山区博物馆

责编丨王茜

文旅金山

感谢您关注文旅金山

原标题:《【金小博说】洗尽铅华,说说中华钱氏与金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