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解身边案】借车还能犯罪?

2021-01-16 16: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大连中院 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 收录于话题#法解身边案11个

近日,大连市中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庭审理了一起危险驾驶案件,被告人杨某某明知张某饮酒而提供车辆,放任张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扰乱社会管理制序,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案情简介

2016年10月10日晚18时30分许,被告人杨某某和其朋友张某、周某某等人在青云街一心烤肉吃饭并喝了酒,饭后被告人杨某某在明知张某已喝酒的情况下将自己所有的辽BXXXXX思威牌小型客车交给张某驾驶并同车随行,张某驾车去中山大酒店途中,当行驶至中山区解放路中医院路段时发生交通事故,在人行横道内撞伤行人,张某遂驾车和被告人杨某某一起将伤者送至中医院救治。到达中医院后,张某在医院等候,被告人杨某某离开中医院。后被告人杨某某接到交警电话要求其到交警队接受询问,其乘坐代驾司机驾驶的肇事车辆来到中山交警大队,在民警了解事故过程中其自述酒后驾驶车辆从中医院至中山大酒店,民警随即将其带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提取血样。经检验,被告人杨某某体内血液酒精含量为139.05mg/100ml,张某体内血液酒精含量为256.31mg/100ml。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人杨某某辩称,我们喝酒之后我找了代驾,我的车是自动打火,有没有车钥匙都可以启动,对张某酒后驾车的行为进行了劝阻,但张某执意不听。张某将人撞伤后,我没有酒后驾驶车辆的行为。

辩护人辩护称,公安机关只是听了当时在醉酒状态下杨某某的陈述就对其抽血化验,之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杨某某醉酒驾车,故指控杨某某危险驾驶不成立;杨某某在饮酒后已经叫了代驾,在代驾到来之后,张某不听劝阻,坚持要自己驾车离开,且强行将车启动,杨某某此时因为饮酒,根本控制不了张某,放任一说不存在,张某的酒精含量是否达到醉酒状态,杨某某不知道,也就是说张某是否在实施犯罪,杨某某不知道,当然也就没参与,也没有实施。杨某某系初犯,之前没有受过任何刑事处罚,本着疑罪从无原则,给予杨某某免予刑事处罚或最少定罪免刑。

公正审判

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杨某某明知张某饮酒而提供车辆,放任张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其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关于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杨某某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一节,在案证据不足以证明杨某某存在酒后驾车的行为,故该节指控事实不成立。鉴于证人周某某当庭所做的证言和其在侦查机关所做证言不一致,但不能对此做出合理解释,故对其当庭所作证言不予采信;被告人杨某某及其辩护人关于“对张某开车进行了劝阻,没有放任其醉酒开车”的意见,与庭审查明的事实不符,故不予采信。被告人杨某某与张某是共同故意犯罪,是共同犯罪,应根据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地位,分别予以处罚。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五十二条

【罚金数额的裁量】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第五十三条

【罚金的缴纳】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法官说

危险驾驶罪自2011年入刑以来,随着国家对酒驾行为的严厉打击,“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安全驾驶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或因无视法律,或因抱有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车辆所有人明知借车人已经饮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时,仍将车辆出借给借用人,一旦借用人构成危险驾驶罪,则出借人也属于共同犯罪,也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请大家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吃饭不劝酒,酒后不驾车,不把车辆借给醉酒之人驾驶,切勿成为危险驾驶的共犯。

代表评

中山区人民法院的这个危险驾驶案例引人深思。被告人杨某某明知张某饮酒而提供车辆,放任张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最终导致张某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在人行横道内撞伤行人的损伤后果。究其根本,法律意识极其淡薄、心存侥幸心理是杨某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如果在饮酒前后杨某某能够严守法律底线,及时劝阻张某酒后驾车的行为,这场交通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希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以此案为戒,不断提高警醒意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

原标题:《【法解身边案】借车还能犯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