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周娜 ‖ 扶贫路上绽放生命最后的光彩

2021-01-19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周 娜 方志四川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扶贫路上绽放生命最后的光彩

周 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庄严承诺:“坚决打赢攻坚战,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为了这个庄严承诺,千千万万的扶贫工作者奔赴基层农村,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承诺。黄文秀、杨淑亭、闻彬军、陈春芳......还有千千万万个驻村扶贫工作者,用他(她)们对工作的热情、奉献的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奋进之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平凡人的扶贫故事。

张晓清,1957年出生于宜宾,18岁下乡当知青,后返城上技校,先后在宜宾造纸厂、宜宾市外经贸局及宜宾市商务局工作。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张晓清到筠连县腾达镇斯栗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看到这个简历,大家心中就会有疑问,1957年出生,2017年不是年满60周岁了吗,还去当扶贫第一书记?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平凡却实在的人要在退休之前再出发,实现自己“想干点事”的愿望。

退休之前再出发

斯栗村,位于筠连县腾达镇,地处筠连、珙县、高县3县交界处顶古山上,山高路远,一条3.5米宽的水泥公路穿过悬崖进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902人,其中贫困户38户128人,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是玉米、红苕。全村劳动力580人,其中220人全年外出打工,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村。

张晓清在斯栗村留影(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2015年,听说市商务局要向斯栗村派驻村第一书记,他就主动提出过申请,“感觉身体还好,想再干点事情,给国家和人民做点贡献。”但当时商务局已确定让综合科主任科员谢岷去斯栗村驻村扶贫,张晓清只好放弃。2017年7月,他本可以正县级调研员身份退休,但就在即将退休时,斯栗村第一书记谢岷的任期将满,张晓清又主动向领导提出去接替谢岷的工作。在他再三申请下,组织终于同意这个临近退休的老同志到斯栗担任“第一书记”。得到支持,尚未上任,张晓清就开车悄悄“摸”进斯栗村了解情况。自知是扶贫“新兵”,他请求组织同意同事谢岷“带”他两个月。这一“带”,才知道斯栗村的真实情况很“具体”:没有可以让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型产业;部分村社道路尚未硬化,即使农民种出经济作物也难以运出山;山高缺水,村民几辈人想要建设的小型水库一直只是愿望;由于条件差,村子引不进来项目,留不住人才……情况“摸”清后,张晓清踌躇满志准备做出一番事业。在后来的驻村日志里,他曾这样坦陈当时的心声:“人生在世,不能光顾自己,总得体现出应有的社会价值,给暮年留点回忆,给人们留点念想。斯栗村这个平台,16个月多点的时间,但愿成就我的想法。”

不畏艰难下“深水”

初到斯栗村时,很多村民不相信张晓清这个城里的退休干部,会到穷乡僻壤的山上吃苦头。“他来的时候没地方住,后来镇上协调,便安排住到斯栗小学的教师周转房。斯栗小学的房子是钢筋水泥结构房,夏热冬冷,也没有空调、热水器,生活条件比城里要艰苦得多。大家都担心年届六旬的张晓清扛不住,但从上任到离开,张晓清扛住了。在驻村一年半时间里,正常情况下,每周张晓清有五天四夜在斯栗村度过。遇到特殊情况连续两三周都不能回家。白天忙完工作,张晓清常常在晚上组织驻村干部们开会,有时开到深夜12点。同事们写的材料、做的报表,哪怕再晚他也要亲自修改、审定。张晓清的驻村日志里记录了多次组织召开推进扶贫工作的会议,有时甚至开到深夜,兢兢业业的扶贫工作,也让他收获了斯栗村干部群众的认可。

为民致富引活水

第一书记的职责是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张晓清准备在斯栗村大干一场,确保该村在2018年度退出贫困村序列,让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通过调研,张晓清决定在斯栗村发展特色农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给高山高寒的斯栗村挖一口“经济源泉”,使之细水长流,永济一方。2017年8月1日,还未正式任命,张晓清就迫不急待地陪着农产品销售公司老板周总到斯栗村实地考察。回宜宾后,他又马不停蹄地与该公司商定了可实现企业、斯栗村集体、种植农户“三赢”的合作模式框架。8月23日夜,张晓清抵村上任。次日,他在驻村日志里写道:“2017年8月24日(周四)雨。今天是驻村第2天,上午开了村支两委和各组组长参加的到职见面会,也是任务布置会,介绍了绿色无公害蔬菜项目概况……下午在村支书家办公,商议了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的物资采购预算……”

然而,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容易。两天后,来自德阳的4位农业方面的专家应周总邀请,专程来宜宾给《合作建设10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订单产业项目》的可行性“诊脉”把关。专家们实地查看地块土质,并取了土样带走。座谈时,专家们提出:若等待村上农户把红苕挖起来腾出土地,则碗豆尖和儿菜的种植己分别错过了播种季节和育苗季节,赶不上春节期间上市的最佳时机,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建议今年只搞试验性样板种植。听后像被泼了一瓢冷水。今年不干等明年?实在说,(村民)等不起!

村民等不起!张晓清下决心继续干!此时仍是夏季,为了不让农地空置,在对斯栗村土壤、气候、水源等进行检测评估后,周总的公司决定在斯栗村和相邻的新合村发展5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订单生产基地,地租每亩按220元至300元/年现金给付。第一年种植儿菜,公司按0.3元/斤现金收购,价款作为农民种植儿菜的劳动报酬。张晓清为斯栗村发展特色农产业,在高山高寒的斯栗村挖的这口“经济源泉”开始流动了。

亏也不能亏群众

当过知青的张晓清知道,农时有限,错过几个月农民就少一季收成。经与周总等商议,决定马上启动蔬菜基地项目。然而,一切并没有如想象般进行下去。2018年3月收儿菜时,因周星公司决策失误,延缓了开收日期,错过了最佳上市季节。儿菜市价由1.5元/斤下跌至0.5元/斤,以致于在首期2.65万元收购资金将用尽的情况下,收一车就亏损一车。为减少损失,张晓清提出停止收购止损,由周星公司负责出资处理善后。

为维护村民利益,张晓清做工作,与村民议定将儿菜价格降低至0.2元/斤,由公司直接补贴村民现金,村民不再砍收儿菜,节省下来的劳力折抵降下来的菜价。此后,张晓清反复联系周总支付农民菜款,但一直没有回音。张晓清在日记里写到:“3月29日(星期四),等待周总联系,无音讯。”“3月30日(星期五),等待周总联系,无音讯”。等来等去,等来了“公司遇困难,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张晓清工作日志摘要

本想为村民挖一口“经济活泉”,项目却半路“夭折”,张晓清心里很着急,也更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亏也不能亏群众”。看着地里的蔬菜,张晓清心急如焚。为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他瞒着妻子,拿出多年积蓄的私房钱、驻村补帖、季度绩效,又找朋友借了1万元,千方百计凑了6.5万元垫付了部分蔬菜收购款,最大限度保证了村民利益。

终于病倒在岗位

张晓清的腰部曾受过伤,一遇天气变化偶尔还要发作。儿菜种植基地遇到波折后,张晓清有点急火攻心,感觉腰部疼痛有所加重,但他没有重视,以为是旧伤复痛。张晓清的妻子提醒他要注意休息,不要太过操劳熬夜加班。但他觉得自己身体完全没问题,“心想那点老毛病,不至于有大问题。”

2018年10月中旬,国庆大假后不久,张晓清开车到成都参加了一个扶贫工作会。根据安排,他可在成都多住一宿,晚一天回来。但斯栗村正在准备迎接检查,他实在放心不下。会议结束,他调头往宜宾赶,连夜回到村里。到村委已是深夜11点,张晓清感觉腰部、肩部痛感加剧,躺下几乎无法翻身。妻子让他赶紧回宜宾检查,但他仍以为是旧伤复痛,坚持服药止痛。同事们多次建议张晓清去医院彻底检查,但都被张晓清以“工作忙”为由拒绝。此后,张晓清又在村上坚守了十多天,每天服药镇痛,但痛得越来越厉害。

2018年11月30日,张晓清痛得脸都变了形,在同事和妻子的强烈要求下,张晓清才忍着疼痛回到宜宾。“到宜宾三医院做CT,第二天拿报告一看,傻了:‘疑似肿瘤?’”不敢相信检查结果的张晓清到宜宾二医院肿瘤医院复查,结果已是“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癌细胞已转移到了骨头和肝脏(晚期)。

站完最后一班岗

得知检查结果后,张晓清问医生:“能不能推迟入院?”

医生急了:“癌症晚期,都转移到骨头、肝脏了,为啥要推迟?”

他的回答简单而干脆“脱贫攻坚到了最关键时刻,村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病情迫在眉睫,他却一拖再拖,他说“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签下了名,就立下了军令状。”

张晓清正在接受治疗(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经过与主任医师几番“交锋”后,双方各退一步,张晓清先接受化疗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等斯栗村的相关工作交接完成后再住院治疗。此时,张晓清仍然通过电话、视频方式继续着自己的扶贫事业。

张晓清在医院接受治疗(罗敏 摄,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2018年底,斯栗村组织召开贫困户退出贫困序列民主评议会,38户贫困户中,计划2018年退出的20户,全票同意退出;以前年度退出的18户,无返贫现象。同时,在张晓清推动下,斯栗村村民数代人渴盼修建的海螺湾山坪塘项目成功开建,斯栗村获得集体经济专项资金20万元布局组织种下了300多亩茶园,村上10.17公里的干道硬化工程全面完工,村道上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

2018年12月19日,张晓清在家人陪同下,与村上的同事完成了交接工作。附近群众得知他要离开的消息,纷纷赶来为他送行。就在汽车快要驶出村委院坝时,70岁的贫困户李明云将车拦下,他握着张晓清的手流泪说:“张书记,听说你病了,听说你要走了,我来送送你,差点没赶上啊,你一定要好起来,你一定要再回来,你是一个好人呐!”

2018年12月19日,张晓清在村上交接工作(斯栗村第一书记黄成彪供图,图片来源:宜宾日报)

张晓清激动的回答:“我的病不碍事,过段时间我再回来和大家一起搞‘乡村振兴’。”

这一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2019年5月10日,张晓清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他将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光留给了斯栗村,“把汗水洒在这片土地,将真情驻进百姓心坎”,张晓清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承诺: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把人民扛在肩上,把群众装在心里!

张晓清在病床上向来看望他的村民了解村里情况(图片来源:筠连广播电视台)

张书记,安息吧!大地记住了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了你的足迹,千千万万驻村扶贫干部将与你一样,在扶贫奔康的道路上奋勇争先,砥砺前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 娜(宜宾市翠屏区委党校)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方志四川•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周娜 ‖ 扶贫路上绽放生命最后的光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