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蒙自新项目!看建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2021-01-18 20: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是正文

在咱们国家

垃圾分类已进入正轨

但随着垃圾分类的持续深入推进

对建筑垃圾的分类要求也日益凸显

老旧小区改造、房屋拆迁装修

道路建设、房地产建设等等

使得建筑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长

建筑垃圾成为了城市“成长的烦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处置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城市管理焦点、难点问题,这也是当前大气污染防治、扬尘治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建筑垃圾越来越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那究竟该如何规范管理呢?

面对这一处境,蒙自一直在探索,相比于过去简单粗暴的填埋、堆放,值得高兴的是,一种资源化的处理模式正在兴起。

一家“让建筑垃圾重生”的公司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新形势下,蒙自市蒙治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这是一家“让建筑垃圾重生”的公司。

蒙自市蒙治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公司倡导“求真务实、环保节能、科学管理”的理念,对建筑垃圾产生源头工地、建筑垃圾运输渣土车、建筑垃圾消纳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促进蒙自建筑垃圾处置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建筑垃圾小知识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建筑垃圾危害大,会形成垃圾围城、侵占土地;降低土壤质量、污染水体、降低空气质量、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建筑垃圾处理势在必行~

打造蒙自市建筑垃圾智能化处置产业链项目

通过“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

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而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蒙自市建筑垃圾智能化处置产业链项目依靠循环经济理论、建筑节能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高新技术手段,生产再生骨料、再生粉体、高性能胶凝材料等再生建材,并且可以将工业固废(煤渣、矿渣等)作为生产辅料,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生产线的适应能力,形成整个建筑垃圾产业链科学长效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蒙自市建筑垃圾智能化处置产业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10亩,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总生产规模为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

- 消纳场建设 -

消纳场是项目的一期工程,分为生产区、建筑垃圾堆放区、回填复耕复绿区等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区生厂车间将采用地下式工厂建设方式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和噪音,并通过全封闭式厂房及车间顶部喷淋抑尘设施的加装来抑制粉尘的扩散,改善厂房内部作业环境。

一期工程完成后,二三期项目也将持续稳步推进,一批批建筑垃圾将被再加工、再利用、变废为宝。

- 变废为宝 -

蒙自70%—80%的工程弃土都可以进行再加工利用,可生产出弃土烧结文化砖、标砖、陶粒等新型墙体材料。

上图这些材料都是使用回收的建筑垃圾制成的,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又保持了环境卫生,真是一件很nice的事情~

需要提醒小伙伴们的是,建筑垃圾不能乱倾倒,会被罚款的哦~在蒙自发现建筑垃圾后,可与相关部门举报,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与蒙治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取得联系,回收建筑垃圾到临时收集点进行垃圾分类。

经过处理后的建筑垃圾被用于废弃矿坑的生态环境修复、低等级土地的升级改良等。

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利用

蒙自市建筑垃圾智能化处置产业链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蒙自城市建筑垃圾的规范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集中处置,解决了建筑垃圾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再生骨料可代替天然骨料,可减少蒙自对矿产的开采量约30万吨,节约因堆放建筑垃圾而占用的土地资源约300万亩。建筑垃圾再生建材,用于城市建设,减少城市建设对于采砂、采石的需求,美化城市环境,节约社会投资成本。

利用工程表层渣土对矿山采空区进行填埋,并做好复垦复绿工作,对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还能带动就业,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说到这里

小伙伴们以后听到“建筑垃圾”

千万别再觉得没什么利用价值啦

这些建筑垃圾经过资源化利用后

可以秒变“有用之材”

为城市建设再作贡献哦~

来源:Hi蒙自

原标题:《蒙自新项目!看建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