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她之声·关注】学习强国刊登作家陈玉珍到“出彩人家”示范村采写的文章:幸福的石榴

泉城女性
2021-01-19 16: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从济南一路往北飞驰,当脚踩到柳家村的土地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掉进了一个并不真实的梦里:花,到处是花。一排、两排,沿着街道的两侧,栖息着红的花,绿的朵。一间木质的小亭,宛如一个古朴的句点,泊在花海开始的地方。绿白相间的栅栏,拉出两道清晰的线,中间一条整洁的大道,以极为舒展的姿势向着远方伸展,和尽头的田野融为一体……

真是难以置信。这里是黄河以北,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垛石镇辖区内一个小小的村庄。明朝永乐年间,一户柳姓人家最早迁居此地,故而得名柳家。而今,75户人家,338口人,构成了这个小小的北方村落——柳家村,原来的省定贫困村,而今的省级文明村、省级森林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我们去的时候已是午后,麻雀和孩童都在各自的王国里快活着。村子里十分安静。花多,树多,且极为整洁,目之所及,哪里都是净的。天空高远,树木婆娑,一垅垅耕田在村子的周围静静歇窝,不声不响地画了一个圈。圈内,人家院落被一条条笔直的街道调教地整齐划一,没有抻头出脑、四处张望的,更没有特立独行、拦腰截断的。万物各有各的章法,却又互不妨碍。那些联排的院落不但不会让你觉得拥挤,反而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仿佛它们生来就该如此。就连我们自己,也不过是投入池中的几粒小石子,开始还会荡起一丝丝涟漪,后来连涟漪也消失不见了-----我们也成了这村子的一部分。

我一度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个曾经一贫如洗的村落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和好奇,我们在村子里走走停停。村支部书记许金祯接待了我们。这位文革时期的高中生,当过兵,干过供销社,后来当起了村支书,一干就是几十年。谈起柳家村的奋斗史,一脸风霜的老书记是如数家珍……

“不瞒你说,俺们柳家村从前可是有名的‘要饭村’,穷着哩!赶上年成不好,大人孩子都得出门要饭去,没办法!500多亩的盐碱涝洼地,种啥都不长!苍子棵老草带马包,到处是草荒……”

“苍子棵、老草、马包都是野草的名字,荒野之地最不缺的就是它们。”一旁的第一书记李峰见我们听得一脸茫然,忙解释,“不用耕,不用种,谁说荒草地里没收成?年年丰收……”说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惜了那片地。我们好奇地问,那后来呢?

“后来?”老书记的目光变得悠远起来。“后来我们村来了第一书记,带资金,带项目,带政策,大家伙儿硬是把这片荒地变成了良田。不容易呀,那些年,守着荒地吃不上饭,着急呀!我寻思着种苇子吧,苇子也嫌弃这块地,愣是不长啊!我就去找原来的老书记商量改种稻子,老书记说,盐碱地里种稻子,能成吗?可我说,我就不信这个邪!人家能种成,咱们咋就种不成?老书记吧嗒吧嗒抽了好几管子旱烟袋,咔吧一声砸在鞋底上,应了!”

“那后来,那个稻子种活了吗?”我忍不住再次追问。

“活了,活了!为这个,许书记没少吃苦头吧?光鞋底子就磨破了好几双!”李书记笑着说。

“哈哈,那是!我跑到人家邻庄去考察,人家起开始和我打马虎眼,不交底呗!可经不住咱软磨硬泡,取来了真经!这盐碱地改良,第一件要紧事就是要抽水、放水压,不让盐碱冒出来,其次,就是要耕地,把这些经年老草全部清除。村民们有牛的拉着牛,没有牛的赶着骡子去,咱们村民干活都实诚,不藏私,脚底板子上磨水泡,肩膀头子见血丝,那都是家常便饭……”

“那倒是,有个不实诚的,也都让你骂得抬不起头来了!谁敢呀?” 李书记笑呵呵地打趣他。

“嗯,俺和你这个第一书记不一样,俺是这庄里土生土长的人儿,又沾了辈分的光,别说骂他们几句,就是打他们几下,村里的那些个年轻小辈也得听着不是?你就不行了,所以咱俩得分工明确,你管着对上,政策上面的事,俺管着对下,对老百姓的事儿,那些困难的,容易得罪人的事儿,就交给俺来做!你这个第一书记安安稳稳地把好舵就行了。”许书记扭头看看旁边的李书记,两个人相视一笑,彼此了然,平日里的默契可见一斑。

就这样,柳家村的500亩盐碱涝洼地被村民们生生改造成了良田,当年就实现了亩产1000多斤的“小”目标。到了第二年,家家户户都有了稻田,就连闲着的地界也被村民们改种了稻子,实现了第一个大丰收。从此,柳家村再也不是当年人尽皆知的“要饭村”。随后,历经三任第一书记的扶持和引领,昔日不起眼的柳家村,逐渐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老百姓手里有了余粮,不愁吃,不愁穿了,寻思寻思下一步该干些啥?用当时的第一书记蓝剑的一句话咋说来着?叫文化引领,规范提升,改变村容村貌。俺寻思着,农村人都羡慕城里人,环境好,哪哪都干净,到处是公园。俺们农村有的是地界,不缺的是人手,咋就不能变成花园、公园呢?俺就和老书记商量着为后代子孙干件事,干件大事。不过,当时的情况的确复杂了些,摆在眼巴前的困难不老少啊……”

老书记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当中。初秋的余晖从宽大的玻璃窗里透射进来,落在这个憨厚的北方汉子脸上。我们听得入了迷,一颗心也随着他的讲述时起时伏。他的话夹杂着很多当地的方言和专属名词,有时候几个词挤在一起,啪的一声就过去了,我们不得不竖直了耳朵使劲听,生怕漏掉只言片语。有些话也不见得完全听得懂,可连蒙带顺的,一幅壮丽的村庄“蝶变”画面还是伴随着他的讲述,露出了冰山一角……

“当时的柳家村,一个胡同三五个弯儿,谁家盖房子都想往外抻一腿,多占一块是一块,邻里之间,经常为了伙巷大小、屋子高低拌嘴,甚至大打出手,时间长了,影响团结不说,整个村子里也是乌烟瘴气,不像个样子。可要是谈村子的规划,动了谁家的地界,谁都得瞪眼。这第一刀从谁那砍,怎么砍,是智慧、是关键。俺思来想去,就相中了老支书。”说到这,许书记不厚道地笑了,“谁让他是党员来?俺的老领导,村里的老支书,不动他动谁?老支书也真是觉悟高,不用我多说,率先扒了自己才建了三五年的屋……”说到这,这个坚强的北方汉子,眼角隐隐有泪光闪过。

老书记一马当先,支持村子的规划改造,后续的工作就明显好做了许多。谁家不听劝,犯“木蹬”,许书记少不了还得亲自“上阵 ”,拉呱,唠嗑,批评教育,什么样的人,该下什么样的菜碟,各色“法宝”选择性上阵,变着法儿地把这些规划路上的“小山头”一一拿下。有时候也会碰上个把荤素不吃的,免不了还得提上酒壶,邀人家喝一盅,拼拼酒量。“村里人讲究个诚字,你把这个字悟透了,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你实实在在为了村里人着想,再冷的心肠都能焐热喽……”许书记感慨着,“村里的工作,多亏了这些老干部、老党员们的支持啊,没有这只队伍,就没有柳家村的今天……”

再后来,随着市妇联派驻的两任第一书记先后到任,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引进了大棚种植项目,还开展起了“出彩人家”等一系列最美乡村创建活动,柳家村这只蓄势待发的“毛毛虫”,终于迎来了蝶变、巨变的这一天。

“走,我领你们转转去。”两位书记立起身,兴冲冲地走在了最前头,一如往日致富路上的每一次“冲锋”。两位柳家村当仁不让的“带头人”,肩并肩走在一起。

顺着街道一路往西,彩绘的院墙上,“家风好、庭院美、生活富”的标语随处可见。人家的门楼上,“出彩人家”的标牌历历在目。柳中巷、幸福大街……柳家村的每条街,竟然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这个地方,美好得让人泪目。谁能想到,眼前这些看似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一点一滴把小小的村庄细细雕琢成一幅精美的画。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门楣上喜迎新春的对联喜庆依旧。过了门洞,便是一所二进的小院,外院种了一棵柿子树,树上的柿子显然早已被主人摘过了,只在最高的树枝上还残留些许红色的“小灯笼”。进的二门,方是正院,女主人正坐在屋檐下做着什么,面前是一株经年的石榴,满树都是红红的果子。左前方,还有一株苹果树,树下种了几陇菠菜,长得葱绿葱绿的。几只肥鹅,三两老母鸡,安闲地在对面的栅栏里踱着步子。

“他婶子,你家大棚今年的收成可好呀?”许书记笑呵呵地和女主人唠起了嗑。

“好,好着呢!今年种了一棚黄瓜,甜,脆,一早运到集市上,一顿饭的功夫就卖没喽。托村里的福,打从承包了村里的大棚,俺们家的日子可是越来越好过了……”

“嗯嗯,那就好,这些都是济南的客人,都是作家,到我们村来采风的,一会到你家大棚里去看看。”

“去吧,去吧,俺家儿媳妇在棚里忙活呢。”老人家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随手摘下几个红透了的石榴,塞到我们手里,“村户人家也没啥好吃的,尝尝,尝尝这个,能甜到你心里去。”

我们一叠声地感谢着,塞一个石榴仔到嘴里,果然,饱满的汁水一路向下,就一直甜到心里去了。却还是舍不得吃,攥了石榴,跟着两位书记继续在村子里溜达。

“我们这石榴可多着呢。”李书记说着,神秘一笑。

果不其然。拐过街角,便是柳家村的第二条纵向大道,那里竟然种了一整条街的石榴,远远望去,像是挂了一街的红灯笼。我们不禁看得目瞪口呆,这也太奢侈了吧?就没见过用这么多的红石榴做景观的。一个挨着一个,自开也自落,美得张扬,美得自在。没有人去惊动它们,它们就是这蓝天下最悠闲也最幸福的石榴,你彷佛能听到它们咯咯的笑声在村子里回荡。

同去的几位女作家忙着和石榴们合影,我的思绪却一下子飞得很远很远。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几千年以前,一个叫张骞的人出使西域,从安息国带回了石榴,一路芬芳到达汉朝的长安城,从此开遍神州。谁又能想到,至而今,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石榴在寻常百姓家的庭院里安家落户,成为乡民们幸福生活的象征。

“我们这可不仅有幸福的石榴,还有幸福院,幸福院里有幸福汤、幸福菜,村里满75岁以上的老人,一年有两三个月可以免费吃上幸福饭!明年,我们的民宿项目就会完工,炖大鹅、炖驴肉、炒鹅蛋……吃住一条龙!再有考察团来我们这,就可以带动消费,造福乡里……”站在为民宿预留的空地上,李书记兴致勃勃地描绘着柳家村发展的蓝图,看上去就像一位意气风发的将军。

而我们,又何其幸运,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秋日里,追随两位书记的脚步,一步一步丈量着柳家村幸福的度数。明天的明天,谁又能预测,会有多少幸福和美好诞生?而他们,恰恰就是这苍茫大地上,创造幸福的人……

微信号 | quanchengnvxing

原标题:《【她之声·关注】学习强国刊登作家陈玉珍到“出彩人家”示范村采写的文章:幸福的石榴》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