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饮水思源】泾川:算李村的变迁

2021-01-20 17: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隆冬时节,走进泾川县泾明乡算李村,一条条平坦的水泥村道通向各家各户,一座座崭新的小康屋美观气派,一排排新建的蔬菜大棚整齐划一,这一系列惠民工程见证着算李村的变迁,展现着群众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懂吃透,以全会精神为引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让大伙儿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宽广。”在算李村的会议室里,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鲁文元正在向群众宣讲全会精神,畅谈产业发展,共话幸福生活。

算李村曾是泾明乡四个贫困村之一,基础条件差,产业发展滞后,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46户898人,贫困发生率68.71%。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算李村在帮扶单位、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户,配套完成村庄道路硬化9.5公里,修建了村文化广场,新修村部9间,卫生所3间,便民服务店2间,完成了道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同时带领群众发展壮大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路,成功实现整村脱贫的华丽转身。

“以前生活困难,给孩子娶媳妇根本没人来,现在条件好了,前年就给孩子把婚结了,去年我种了几个菜棚。新的一年里,我想好好发展产业,把日子过红火起来。”说起今昔生活的变化,年近半百的贫困户李红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家祖祖辈辈都住在山上的窑洞里,眼看孩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却一直找不下媳妇,现如今,通过移民搬迁,他家盖起了小康屋,种上了蔬菜大棚,日子越过越好。

人无业不富,村无业不旺。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算李村充分利用日照充足、土层深厚等地理条件,通过积极争取易地搬迁产业配套项目资金376万元,建成日光温室7座、钢架大拱棚116座。同时,招商引资浙江惠庆公司,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设施大棚西瓜产业,累计将487亩土地入股公司经营,群众实现增收21.5万元,合作社与公司签订劳动力入股协议,群众通过在园区务工收入70.8万元,实现了群众脱贫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双赢目标。

“我以前在外地打工,这几年村子发展得比较好,建了蔬菜大棚,又种西瓜,我回来就地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打工挣钱,收入挺好。”算李村村民周小霞笑着说。

算李村珍咀社产业薄弱,是全村重点扶持对象,为了改善传统的农作方式,巩固脱贫成效,去年麦收后,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积极宣传动员,帮助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娃娃菜108亩,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我种了7亩娃娃菜,村里的合作社为我们联系了客商,平均每亩能收入750元,效益挺不错。”村民口碎海告诉记者。

近年来,泾明乡算李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把发展瓜菜产业作为全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做大做强果菜产业,在助推群众增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探索出了新路子,使全村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虽然已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根基还不稳固,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全会精神转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带领群众在抓好果、菜、畜三大产业的同时,继续探索发展多元化富民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效。”泾明乡算李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鲁文元说。(李文文 史改艳)

来源:平凉日报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饮水思源】泾川:算李村的变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