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质景观开发、革命遗址保护、施州老城改造—— 代表、委员畅谈“诗与远方”

2021-01-20 15: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年一度商州是,恩施州进入“两会时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恩施如何打造一个更美的“诗与远方”?请听代表、委员声音——

刘晋鄂委员:“重视地质景观资源开发”

恩施州地处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东部边缘,群山环绕,既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分布区域,又是第四纪冰川遗址的存留区域。境内丰富多样的地貌形态,可以说一处一景,一步一景。

2019年,恩施州大峡谷—腾龙洞国家地质公园创建成功,这意味着我州地质景观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纵观全州的地质景观资源开发情况,与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目前全州有多少具有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地质景观、分布在哪些区域尚不完全清晰,对地质演化、地质构造形成景观挖掘不深、研究不够、宣传不够,本地百姓和外来游客知之甚少。

下一步,希望全方位普及地质和地理科普知识,增加大众地质学知识,认识恩施地质环境,增强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意识,为恩施州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创建世界地质公园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地质专家和旅游专家对全州地质资源作一次全面系统的筛查,以摸清家底,对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组织专家论证评审,从而得到有序开发。通过专家勘探认证,申报一批国家认可的自然遗址,让藏在大山深处的资源变成“人无我有”的看点,打造属于恩施的亮丽新名片。

对于暂时不能开发的地质景观,要大力宣传告知百姓,对其精心保护,切勿随意破坏。

冯俐委员:“共建巴渝古盐道文化旅游走廊”

在武陵地区,至少有“四横一纵”四条著名的古盐道。“四横”以水运为主体,主要是长江、清江、酉水、汉水,这与鄂西主要山脉东西走向相对应。“一纵”即由重庆的万州、奉节等长江盐运码头出发,经陆路翻越大山到湖北省恩施境内。

古盐道以自然神秘、文化神秘、民族神秘、习俗神秘等特征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和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犹如一条贯穿川渝鄂边区的民族风情走廊、自然生态走廊和旅游文化走廊,带动了我国西南地区大片空间范围的人类交往与流动,为这一地区在商品、思想、知识、文化等方面带来持续不断的交流与互惠。

川盐古道所经过的重庆市万州和我州境内的利川、恩施、建始、巴东等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相亲。近年来,这些地方正在全力发展旅游业产业,在产品线路上,恩施州、重庆市互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旅游市场上“跨界”产品多。

进入“十四五”时期,恩施、重庆两地如能串联起来,以川盐古道文化为纽带,以文化融合发展为突破,协同化发展、差异化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共建共享巴蜀古盐道文化旅游走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打造好这一旅游走廊,要以巴文化为依托,讲好古道运盐故事,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出行旅线路、经济线路、文化线路、景观线路等。在加大力度保护盐道沿途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的同时,挖掘运盐故事,寻找可体验的风景,使之成为巴渝旅游新的增长点。

向开艳委员:“将鄂西特委旧址打造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五峰山村红岩组的鄂西特委旧址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一革命旧址位于城区金龙大道北段和209绕城线交会处,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恩施正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将此处打造为红色旅游景点十分必要,而且可行。要以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契机,按照重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打造发展红色旅游景点的理念,高标准规划设计,将此处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红岩狮”是特委机关的重要标志,被誉为“一面永不收卷的红旗”,历史背景深厚,意义深远,建议可与旧址修复、景点打造相结合,作为旧址景点的一个精华部分打造。

要充分利用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和整合旅游发展项目支持。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引进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做好全民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大文章。

州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持续推进施州古城建设”

施州古城建设是恩施州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州城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的新地标。2018年6月7日,州委、州政府召开研究施州古城规划建设专题会议,明确将古城还原成近山亲水的明清古城风格,提升州城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彰显民族特色,州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已连续3年把复兴施州古城作为提案,跟踪古城复兴工作。

古城复兴规划先行,要坚持规划引领,牢固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工作理念,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宣传,让规划深入人心,形成自觉遵从规划、维护规划、实施规划的行动。

施州古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方方面面,涉及各类群体,需要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分步推进,贵在立即行动。制定并落实分阶段目标任务,明确建设时间节点。按照古城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总要求,搞好功能配套,恢复古城神韵,焕发古城生机活力,唤起历史记忆。遵循先急后缓原则,对修复工程进行排序,择机切入突破。

施州古城保护与开发涉及面广、建设项目多,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地方财力无法承担,资金成为古城建设的难中之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落实建设主体、多途径筹措建设资金,一方面加大国家、省各种政策性资金的争取力度,发挥政府性投融资平台的吸附功能,放大平台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借力破解古城建设资金难题。

李玲代表:“老城保护考验细节”

老城改造,如何改?这一问题备受关注。既考验着宏观规划,又考验着微观细节。

不久前,经过恩施老城,发现从洗马池到恩施市逸夫小学再到西后街的一段青石板正在施工改造,据说全部要铺成柏油路。这一段紧挨城墙,是老城仅剩的石板路之一,它承载着老城厚重的历史。

古街道是古城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议立即叫停此类毁坏性的“建设”,抢救性地保护好老城其他的历史遗迹。

文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象征。石板路、老城墙、老城门不仅仅是我们老城人民的记忆,更是恩施历史文化变迁的印记。今后,在进行有关建设时,施工单位申报建设项目前,要有文物部门进行有效的审查勘探工作;在施工时,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联合进行文物的保护和挖掘的监督,避免文物损坏;在建设完成后,需要对工程进行验收,查看文物有无损坏,由公安执法、城市建设以及文物保护多个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胡桂凤代表:“城郊旅游休闲目的地亟待解决软硬件”

距恩施主城区12公里三岔镇莲花池村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傩文化历史悠久,森林植被茂盛,莲花湖依山傍水,拥有天然的旅游资源优势。

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村里具有成熟的产业优势,全村现有茶园总面积8000亩,茶叶深加工企业3家,城郊精细蔬菜基地1000亩。从这一系列条件来看,它有逐步成为恩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优势。

2020年,莲花池村被正式确定为恩施市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莲花池村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的努力,把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田园变公园”“村民变会员”“务农变务工”“产品变商品”的目标,将莲花池打造成“文创体验园”“果蔬采摘园”“农业科普园”和城郊休闲旅游目的地。

目前,村里的发展离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希望尽快启动沪渝高速公路七里坪出口至莲花池村农博园快速通道的建设,解决毛坝至阳鹊坝交通拥堵问题。加大对村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投入,持续推进美化亮化工程,实施污水管网延伸、垃圾分类处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注重乡村人才储备,加强人才培训,指导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

相信,随着这一系列问题的改善和解决,莲花池村离“州城后花园”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景区分时预约看这里

↓↓

原标题:《地质景观开发、革命遗址保护、施州老城改造—— 代表、委员畅谈“诗与远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