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刷爆朋友圈!乌海发生这些变化!

2021-01-21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月14日,一则喜讯刷爆乌海人的朋友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公布《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决定》,内蒙古7地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乌海市榜上有名。这是乌海继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之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字号”荣誉,我市由此正式跻身“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国家卫生城市”是什么?它是卫生城市创建的至高荣誉,更是全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它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强化卫生防病基础,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文明卫生意识,打造整洁、健康、宜居的现代城市。

对于市民来说,我市能够跻身“国家卫生城市”行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近些年,天变蓝,水变清,街路干净,公厕多了,人们的文明卫生意识提高了,这些都是清清楚楚看得见的变化。

天蓝水清 城市颜值提升

乌海现在有多美,问问乌海人都知道。近年来,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乌海的天蓝了、水清了、草绿了、公园绿地多了,城市颜值也更高了。

已经在乌海生活了32年的市民高守成告诉记者,30多年前他初到乌海时,这里的基础设施还较差,街边树木也不多。“我和老乡们不知道干点啥,就在河槽里淘沙子。河槽都是干涸的,淘完沙子,那里就成了居民的垃圾点。”高守成说。

这样的景象,如今再也看不到了。高守成家住市人民公园附近,他每天都会到公园里溜遛弯儿。“到处都是绿树成荫,水清湖美,在公园里走一走都是一种享受。”他说。

俯瞰城区,绿树成荫。(杨成 摄)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市民孙涛。孙涛告诉记者,曾几何时,她不想回来,大学毕业后一心要留在其他城市工作,“觉得咱们这里环境不好。几年后,回来就发现简直认不出来了,蓝天白云下,街路宽阔干净,道边绿树成荫,山峦秀美,河水清澈,真不输于我待过的任何大城市。”她说。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许许多多的受访者都觉得,家乡如今的“颜值”真的是越来越高。“我几乎每周末都会陪着家人、朋友到农家乐或者采摘园去玩儿,乡村之美各有各的特色,让人流连忘返。”受访者张敏说。

城市颜值提升也得益于我市多年来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称“创卫”)。“创卫”以来,我市狠抓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大市容环境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绿地面积逐渐提升,建成区绿地总面积259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5平方米,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95%以上;生态环境越变越好,2020年,我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计304天,较去年同期增加8天,同比2015年,优良天数增加37天。同时,我市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开展黄河清淤、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黄河乌海段水质达到Ⅱ类水体。

干净整洁 居住环境升级

以前,一提起背街小巷,人们总会跟“脏、乱、差”画上等号,尤其是老旧的居民小区附近或者是拆迁后的棚户区,总是堆放着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志愿者清理小区卫生。

家住海勃湾区环通花园南区的赵兵告诉记者,以前小区的楼道里、公共绿地里,堆放着不少居民家中清理出来的杂物,不仅占了公共用地,更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对此,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物业公司清理了小区楼道和公共绿地乱堆乱放的杂物和垃圾,并摆放了垃圾桶。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改变了小区脏乱差的环境,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小区环境变得整洁、干净,看着就高兴,每天我都拉着老伴儿出来锻炼。环境要靠大家一起维护,这样小区才能越来越美丽,住得越来越舒心。”居民王秀兰说。

在乌达区新达街道平房区五街坊,早些年,附近居民总把生活脏水、垃圾往沟里倒,夏天蚊子苍蝇到处飞。经过新达街道办事处的整改,私搭乱建被拆除了,陈年垃圾也都被清掉,清理出来的区域用黄土覆盖,原先露天排放的污水接入污水排放主管网,排水沟两侧铺了草坪和地砖,困扰周围居民多年的环境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垃圾少了,环境好了,生活品质肯定是提高了。”附近居民周永平说。

曾几何时,厕所少是市民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家住乌达新达小区的郝洪告诉记者,以前她最愁的就是在出门后突然内急。“没办法,街路上公厕实在太少,着急的时候还真找不到地方,我岁数大了又憋不住,所以要出门的话,我是一口水都不敢喝。”她说。

但如今,郝洪再也不用担心在外找不到厕所了。因为不但沿街的宾馆、企事业单位都对外开放内部卫生间,街路上水冲式公厕也越建越多。“水冲式公厕特别干净卫生,而且随处可见,这可解决了大难题。”市民张鑫说。

海勃湾区和平东街北九街坊是东山北社区一片基础设施较差的老旧平房区。几年前,这里就建起了一座移动式水冲式公厕,社区还引入了第三方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居民颇为满意:“平房区最愁的就是旱厕不好用,有了水冲式的,可真是太干净卫生了。”

社区工作者张丽告诉记者,如今,仅她所在的小区,志愿者服务队已经多达7支,有在职党员组成的,有退休老干部组成的,还有爱心妈妈团组成的,“大家平时互帮互助,周末或者假期会主动帮助社区清理卫生、铲小广告、宣传卫生防疫知识等,颇受居民的好评。”

注重卫生 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民生工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将“卫生”概念传递给每一个市民,让卫生健康意识入脑入心。

海区税务局志愿者到社区“客串”“创卫”宣讲员。

张玉栓患糖尿病多年,以前一提起西瓜、苹果、精米、精面等含糖量大的食物,他总是“敬而远之”。在加入我市专业医生张学玲发起的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与用药的微信群后,张玉栓感到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为做好群众的健康教育,我市三区都充分利用公共场所显示屏播放公民健康素养66条;多家医疗机构经常开展以公民健康素养66条、季节防病、免疫规划、妇幼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健康巡讲,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现场宣传活动。

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志愿者也客串起了“健康宣讲员”的角色。海勃湾区税务局局长赵登峰告诉记者,由于该局承担着国税楼、新天地中央公园、酿造厂住宅楼等小区的包联共建工作,局里组织的“税约青春”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携带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应知应会知识手册和税法宣传手册,向居民讲解我市“创卫”工作和税费优惠政策,在倡导辖区居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的同时,将税收优惠政策送到居民身边。

海勃湾区东环路社区书记弓利萍表示,闲暇时间,社区工作人员会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护士上门为居民“消除盲区”。“居民喜欢我们上门送健康,尤其是老年人,以前生活中常见的疑问,通过咨询家庭医生就得到了解决。”她说。

东环路社区志愿者宣讲“创卫”知识。

市民李耀则告诉记者,他是在单位创建无烟办公室过程中戒了烟的。“以前我每天都得抽半包烟,多是在办公室,同事们也吸了不少二手烟,后来单位创建无烟办公室,以前觉得很难的戒烟,不知不觉地也就戒了。”他说。

“你还真别说,现在街路上烟头是少了很多。”环卫工人李兰英告诉记者,“以前打扫一段路能捡几十个,现在少了很多,叼着烟走路的人也少了很多。”

金字招牌 提供良好发展契机

我市“创卫”成功,市民热情高涨。在记者采访“创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时,每一个受访者都很高兴。市民魏丽丽说,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是名副其实的好事,“我们的城市干干净净,生活当然越来越好。”

另一位受访者张虹则表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创卫过程就是利民惠民的过程,“小区环境整洁了,居民受益;城市环境提升了,市民受益;卫生理念入心了,人人都受益。”

夜幕下的“城市美容师”。(杨成 摄)

社区工作者乔红梅也觉得,居民意识变化是最大的收获。“就拿清理楼道卫生来说,以前怎么说怎么劝都不行,经过这几年大家持续不断努力,居民对健康卫生的生活越来越认同。2020年遇到了疫情,我们做防疫宣传时,就感受到居民的卫生意识都很强。”

当然,在很多受访者看来,拿到这张金字招牌,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将为城市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观念革新提供最好的契机,有利于建设一座优生态、宜行居、有活力、显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往大了说,‘创卫’成功,全体市民的获得感有了明显提升;往小处说,一个农贸市场的改变,也能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轻松。”某单位工作人员高峰说。

当然,爱卫创卫,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面貌,更多改变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如今,在健康乌海的蓝图上,爱国卫生事业正朝着全民大健康的目标阔步前行。

这也正是新时代赋予爱卫运动的崇高使命。

END

来源:乌海日报

原标题:《刷爆朋友圈!乌海发生这些变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