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辉煌十三五,美丽新台州 ——十三五台州生态环境工作回眸

2021-01-22 16: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十三五”期间,台州市坚定践行“两山”理念,以美丽台州建设为总抓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争创美丽浙江建设台州样板,取得了丰硕成果。

台州市2017年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全国环境治理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四个城市之一(为全省第一批唯一入选城市)。

台州市连续7年获美丽浙江(生态省)建设考核优秀。

台州市环保局2017年被人社部、环保部联合表彰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是台州环保有史以来第一次。

台州市2018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25个无黑臭水体城市之一。

台州市获得2017年度“五水共治”优秀市“大禹鼎”和2019年度海洋水环境质量工作优秀市“大禹鼎”。

台州市城市空气质量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2017年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并逐年改善。

台州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经验交流及现场推进会2019年7月在台州召开。

执行环保法配套办法案件数量连续两年(2017-2018)排名全国地级市第一,连续四年(2017-2020)排名全省第一,2019年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台州生态环境执法和违法犯罪案件办理工作。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六年居全省前三。

台州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荣获《环境保护》杂志组织的2018全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品质之星。

原台州市环境监察支队被评为2018年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先进集体。

原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9年被评为浙江省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被表彰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被表彰为全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202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表彰为生态省建设突出贡献集体二等功。

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全面完成剿灭劣V类水质断面任务和10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达标任务,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25个无黑臭水体城市之一。总体水质从2015年的轻、中度污染到2020年的良好的历史性的跨越,创造了地表水有监测评价以来的历史最佳记录。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由2015年的64.5%上升到2020年的93.6%,上升29.1个百分点;县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由2015年的66.5%上升到2020年的80%,上升13.5个百分点;省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由2015年的53.8%上升到2020年的80.8%,上升27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改善明显,2020年台州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夏季优良水质面积占比89%,相比2015年同期提高27 个百分点,美丽海湾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台州湾入选全国首批三个美丽海湾推荐案例之一,并在生态环境部作典型介绍。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PM2.5和O₃浓度“双控双减”,2020年全市和市区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22和25微克/立方米,均创历史最低水平,相比2015年的39和41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了43.6%和39%;2020年全市和市区AQI优良率分别为98%和94.5%,相比2015年分别上升7.9和6个百分点;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7,首次达到3.0以下,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佳,全省排名第3,台州市已实现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全覆盖,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7年城市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台州城市空气质量已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净土保卫战走在全国前列。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完成1104家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信息采集,总体进度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基本完成先行区和“土十条”建设任务,“土十条”两大目标和22项重点工作已全部完成,初步建成“防控治管”四位一体的治土“台州模式”。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经验交流及现场推进会2019年7月在台州召开,《台州市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案例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台州治土模式和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中国先锋榜。在全省率先推进实施地下水与土壤污染协同防治;建成全省首家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

全域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全域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台州市和10个县市区均已出台实施“无废城市”建设方案,推进玉环、天台、仙居和三门4个县市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全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实施固废处置能力提升行动,“十三五”期间新增危险废物年利用处置能力15.49万吨。探索建立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基本建成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运体系,全面推进实验室废物收集处置工作,目前台州市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到99.46%,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超过90%,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100%。

污染源普查和清理整顿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污染源普查报告获全国优秀报告一等奖,台州市生态环境局被表彰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全面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任务,全市共分类处置8.6万家企业,其中自然停产2万多家,核发排污许可证1624家,排污许可登记57304家,完成率100%,已初步形成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台州市生态环境局被表彰为全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污染减排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经初步核定,“十三五”期间,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分别较2015年削减30.46%、28.76%、28.31%、16.86%和33.31%,完成率分别为143.7%、141.7%、217.8% 、129.7%和222.1%,均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环境执法监管工作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一是构建完善环境监管网络,坚持打造全国环境执法最严城市,将网格化监管改革融入基层“四个平台”建设,构建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二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依托台州“城市大脑”,建成投用椒江“环保天眼”智慧环保系统和外沙岩头医化园区分布式多通道VOCs在线检测预警溯源系统,推进全市医化园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在全市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APP、“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提高智慧监管审批。三是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作出处罚决定书6037件,环境违法罚款金额5.15亿元,执行环保法配套办法五类案件总数3311件(其中按日计罚19件,查封扣押2325件,停产限产321件,移送行政拘留487件,648人,移送刑事拘留159件,475人),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其中2017、2018年居全国第一,2019年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台州生态环境执法和违法犯罪案件办理工作。

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生态示范创建卓有成效,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台州已实现省级以上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全覆盖,仙居县、天台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三门县、临海市、玉环市、黄岩区获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命名,推进仙居国家公园试点。二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走在全省前列,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扩面试点和模块化环评试点,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力度居全省前列,市本级办理11个办事事项全部实现“跑零次”;在全省率先开展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办法、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管理办法和长潭水库“十三五”补偿机制以及椒(灵)江流域生态补偿办法。三是环境治理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出台实施《台州市长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制定实施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工作机制,实施环境质量排名通报制度,全面推行各级政府向人大报告环境质量状况制度。

环保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建成全国第一个市级全域水质监测网络,已建成运行30个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96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完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已建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62个,其中新增点位48个,新增清新空气站1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已实现连续自动监测;建成覆盖全市的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建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全市已安装废水在线监测系统243套、烟气在线监测系统28套,并实现全面联网,实时动态监管;建成椒江、临海两个医化园区环境空气VOCs监测站点,建成黄岩江口医化园区在线恶臭监测系统。二是生态宣教能力不断提升,构建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和传统媒体渠道多位一体的生态宣教渠道,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台州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荣获《环境保护》杂志组织的2018全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品质之星。三是队伍素质有效提升,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强党建来强队伍,全力打造环保铁军。环保队伍的科学治理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作风面貌都得到有效提升,并涌现出了全国“2018最美基层环保人”、“年度感动人物”陈奔烈士等先进典型。

原标题:《辉煌十三五,美丽新台州 ——十三五台州生态环境工作回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