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021-01-23 20: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梅生 中国摄影出版社

《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前言

文 | 梅生

1990 年12 月12 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秉承“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宗旨,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黄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黄山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突出的科研价值,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16 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经受到广泛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8°1' 北纬30°1'。在北纬30°上发现过许多无与伦比的奇迹,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撒哈拉大沙漠、密西西比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长江以及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美洲玛雅文明遗址等世界奇观。黄山作为人与自然对话的特殊结果,以双遗产的身份位列其中,成为地球生命史的证明。

黄山奇秀,乃山之极品,美之图腾。松石之魂,林泉之致,云海之幻,峰峦之神,皆为画料诗题、歌谱曲韵,传之千古,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绘画、音乐、戏曲诸领域的艺术风格和精神气质,成为艺术之范本,文化之象征。历代修建的禅寺道观、书院民居散落山间,是文化遗产的物质遗存,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

黄山具有绝妙的自然现象和罕见的自然风景,生物多样,是生物的自然栖息地。黄山还展现了人类杰出的智慧成果,是人类价值观的重要代表,至此,被奉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之至尊。

冬雪的莲花峰、玉屏峰、天都峰

冬雪的莲花峰、玉屏峰、天都峰局部 迎客松

黄山迎客松与摩崖石刻,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以迎客松为代表的32 株黄山名松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松是在黄山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中国特有树种,负石绝出,曲着如盖,卧着如虬。历代文人歌咏描绘,赋予其道德与审美内涵。黄山松集自然品貌与人文精神于一身,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

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风格豪放,使用书体包括楷书、草书、隶书和篆书。摩崖石刻内容或纪实,或抒情,被篆刻在悬崖壁和山冈上,与天地共存。黄山现存摩崖石刻230 余处,年代自唐代到现代,所具备的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都符合世界遗产理念。

白雪青松与丹崖石刻相互辉映,是文化与自然遗产相得益彰的经典景观。

从狮子峰顶望北海群峰

雪霁的北海群峰

北海群峰,文化遗产的呈现

黄山风景奇绝,诗情画意,自古文人墨客、志士仁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诗文浩如烟海。纪游咏物,吟唱山水,诗词曲赋,灿烂华章,成为寄托于黄山的文学宝库。唐代的李白、李商隐,宋代的范成大、杨万里,元代的张可久、方回,明代的徐霞客、汤显祖,清代的朱彝尊、龚自珍,近代的胡适、陈毅等历代名人都为黄山写下了壮丽的辞章,黄山的文化内涵留存在珍贵的遗产之中。

从天都峰眺望云雾中的莲花峰

莲花峰,文化遗产的呈现

黄山对于中国绘画影响巨大,16 世纪中叶之后的中国山水画重视写生,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他们根据黄山地貌的自然形态,总结出荷叶皴、披麻皴、斧劈皴、水墨晕染等数十种经典绘画技法,以散点透视的平远法、高远法、深远法来表现中国山水的空间关系,意境深远,气象万千。主观与客观、意象与实相,中国山水画在黄山风光的启迪中完成了对自然本性的分析、艺术创造的辩证描述和审美升华。

东海景区秋色(画面左侧为仙都峰)

仙都峰,文化遗产的呈现

黄山以奇绝的天宫造化孕育了黄山画派、新安画派。自明清至近代,600 余年间,名家辈出,群星灿烂。其中黄山画派的石涛、梅清、鬓残、黄宾虹,新安画派的渐江、虚谷、程邃、查士标,皆为翘楚,彪炳史册。石涛以黄山为模本创造的“截取法”至今影响着绘画、摄影等视觉艺术的观察与表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计如此,艺术亦如此。黄山是文化的母体,生发繁衍,幽微深邃,是文化遗产的至高境界。

从卧云峰望“十八罗汉朝南海”

童子拜观音石,峰林地貌,自然遗产的呈现

黄山山脉处于徽州古陆,在地质史中的震旦纪期间,古陆露出海面。在白垩纪,地壳抬升,形成黄山胚胎。经6 亿年的各次地质运动,终于形成了奇山异水。黄山山体主要为黄岗岩峰林地貌,岩石节理在地壳运动和流水浸蚀的双重作用下切割成尖锐的山峰,高峡深壑,群峰簇拥,怪石参差,奇石磊落,鬼斧神工。峰林地貌为地质史上的奇迹,何客无诗,何图无画,亿年造就,万古奇观。

夏日石笋矼景色

夏日石笋矼景色(局部)

无名峰花岗岩节理,自然遗产的呈现

黄山花岗岩景观是由于构造侵蚀叠加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露出地表剧烈上升,流水沿垂直节理下切,形成石柱、孤峰或悬崖峭壁。节理发育,风化作用,重力崩塌,大自然之神功造就了自然之奇观。长松落石,绝壁生姿,千岩万壑,纵横无羁。山之肌理,石之骨骼,自然生命,世遗记传。

从天都峰顶眺望莲花峰、光明顶

天都峰石蛋地貌,自然遗产的呈现

在花岗岩原生节理的重力崩塌作用下,被切割形成立方体,受风化磨蚀,变成球状体,地质界称之为“corestone landform”。天都峰石蛋傲踞绝顶,凭空凌虚,神奇造化,若鼎炉相列,若碧海驰舟,如仙人醉卧,如莲花吐蕊。揽长天之浩气,载日月之精华,云虚雾掩,动静交错,情与形合,势与神凝。呜呼!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黄山有神迹而未忘。

从白鹅岭眺望天都峰群山

北海散花坞景色

黄山对于摄影人而言有着永恒的魅力。一位老者以数十年个人生命中渗透着家国天下的博大胸怀,以近八十高龄踏遍青山人未老的雄阔气度,集众人智慧和力量,以创新精神完成了这本摄影集。从文献性的严谨到艺术性的浪漫,在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客观的物质描述中,锤炼出精神思想的精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从世界遗产到祖国河山,一颗热忱的心在庄严的责任驱动下,用摄影的语言展开了一场人与自然的对话,以矩阵摄影的方法进行了完美的表达。矩阵摄影以数学模型中“打散与集合”的思维为基础解析,以黄山全景影像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宏大叙事背景,演绎出日月盈仄辰宿列张的万千变化。具象中的抽象,实相中的意象,写实主义与象征主义交汇,物质记录与精神印记并行。这些都应和了摄影小组拍摄黄山的理念:开阔、雄美、奇幻、本真,恰如其分地解释了黄山双重遗产的身份。

在数不胜数的黄山摄影作品当中,黄山矩阵摄影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理解和别开生面的表达。黄山展开包容的胸怀,欢迎摄影人。峰峦间云卷云舒,林泉边花开花落,风霜雨雪,雾霭烟岚,一位健朗矍铄的八旬老人在日升月恒的天地间行走,通过相机镜头倾诉自己的胸怀。纵一影之所摄,凌万山之浩然,云山瀚渺,苍穹澄澈,老人的身影伫立在黄山之巅。

作品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本文作者系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

图文来源

作 者:《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编委会

版 次:2020 年9 月第1 版

ISBN 978-7-5179-0951-4

出 版: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新书 |

跟随格里·巴杰,重新读懂摄影

什么,成就了莎莉·曼?

| 征集 |

2020“岭南明珠·生态始兴”全国摄影大展

| 影廊 |

携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一对美国华裔夫妇的光影世界

| 话题 |

| 影史 |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来稿邮箱:xuhanwen@cpph.com

原标题:《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