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深化简政放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1-01-23 11: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1月22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省税务局总审计师赵弘、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志宏、省数据资源局副局长叶文卿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武潇主持发布会。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发布会主要内容

↓↓↓

新闻发布会现场

NEWS

新闻发布会现场(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税务局总审计师 赵弘(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张志宏(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数据资源局副局长 叶文卿(许梦宇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许梦宇 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张志宏介绍安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及创新监管方式有关情况

为进一步破解市场主体“办照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经省政府研究决定,从2021年3月1日起,在全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这是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又一重大举措,必将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目标

根据国务院部署要求及赋予省级政府的自主改革权限,从2021年3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对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4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简约透明的行业准入规则,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步构建明规矩于前、寓监管于中、施重处于后和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的审批监管机制。

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二)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对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别采取以下4种方式进行管理。

一是直接取消审批。对设定必要性已经不存在、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有效规范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直接取消审批。取消审批后,企业持有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

二是审批改为备案。对可以取消审批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需要企业及时主动提供有关信息,以便主管部门有效实施行业管理、维护公共利益的,由审批改为备案。

三是实行告知承诺。对确需保留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企业就符合经营许可条件作出承诺,有关主管部门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纠正不符合经营许可条件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实行告知承诺。

四是优化审批服务。对不具备取消审批或实行告知承诺条件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应当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审批服务。

(三)规范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与申办经营许可的衔接。2021年4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企业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进一步理清“证照”对应关系,建立市场监管部门与有关主管部门之间涉企经营许可信息双向精准推送机制,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办理信息互通共享。

(四)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加强风险预警处置反馈,着力打造“互联网+监管+信用”的综合监管闭环。

(五)持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在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的基础上,围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按照“一件事一次办”的工作理念,将企业开办与审批服务事项有效整合,推进涉企证照“1+N”办理,实行一网申请、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结果互认、统一出件,提供全流程“一门、一网、一次”服务。

(六)强化法治保障。及时对已制定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作出相应调整,建立与试点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今年“证照分离”改革,我们将改革实施区域从自贸试验区扩大到全省范围、将中央层面取消审批事项从13项扩大到18项,将实行告知承诺事项从60项扩大到114项;同时,做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数据支撑、强化法治保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三、关于创新监管方式有关情况

我们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积极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新型监管机制。将抽查事项整合为416项,较国家1003项检查事项整合减少近60%。

严格实行抽查工作年度计划管控,平均每批次涵盖抽查事项数从2018年2.4个增加到2020年3.7个,全省不定向抽查问题发现率较以往提高23%,根据第三方评估,企业重复检查发生率从2019年55.1%下降到2020年11.9%。

构建“1+N”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将全省企业划分为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4类,全面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

按照包容审慎监管理念,建立容错纠正机制,对市场主体首次、轻微且没有造成明显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建立容错机制,给予当事人改正的机会。

2019年以来,相继有13.4万户次和1953户企业分别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有5603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主动申请注销,29313户市场主体被吊销,退出市场。

叶文卿介绍安徽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情况

近年来,全省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全省政务服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2017-2019年,我省连续3年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拓展服务内容,打造“一体两翼”

围绕“政府一个平台推服务、群众一个平台找政府”的目标,我们将服务内容,从政务服务进一步拓展到政府部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各类社会服务。

做优政务服务方面,持续推进个人事项“全程网办”和涉企事项“全程联办”,个人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326个“一件事”实现“全程联办”;扎实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电子社会保障卡申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等第一批58个事项基本实现全国范围“跨省通办”;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104个事项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三省一市在合肥发布《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驾驶证、行驶证等11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认应用;探索推进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城市“跨省通办”、合肥阜阳宁波点对点“跨省通办”,为劳动力输入输出、东西部协作提供有力支撑。

拓展社会服务方面,围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社区、家政、旅游、体育七大领域,先后上线了中小学教育缴费、中高考查分、公租房申请、水电气缴费等546项社会服务事项。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先后开发上线100多项服务,普惠社会民生。

二是丰富服务渠道,建设“一源五端”

重点打造移动端。按照“5000万用户、500万日活”的服务能力,改造升级“皖事通”APP及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目前“皖事通”APP装载量达到6900万,最高日活571万,接入各类服务8100余项,累计提供服务访问45亿笔(次)。

迭代升级电脑端。全面提升安徽政务服务网功能,提供最详尽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指南。

全面推广自助端。在全省5300台银行自助机上线社保、公积金等领域158项高频服务,重点提供查询事项以及办事过程中需要打印材料的事项。

探索推出电视端。在IPTV电视端推出“皖事通办”专区,上线152项特色服务、22条视频攻略,触达全省800万电视用户,重点服务老年人等群体。

持续优化窗口端。纵深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实现各类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各窗口无差别服务,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服务渠道。

三是强化平台功能,支撑“一网通办”

推动部门审批业务系统与“皖事通办”平台深度对接,2020年对接327个事项。全面推进电子技术应用,累计汇聚电子证照582类、2.7亿张,备案电子印章11万个,基本实现全省政务服务相关部门全覆盖。搭建政务区块链平台,探索“区块链+电子证照”创新应用,实现律师执业资格证、二级建造师证等高频证照在线下场景中的应用。启动电子文件单套归档试点工作,被列为国家电子档案首批试点单位。

四是创新服务方式,上线服务地图

从企业群众办事需求、高频办事场景的角度出发,基于“皖事通办”平台,将全省政务服务内容、功能等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再造、改革创新,在全国范围内首家推出全省性的,既有空间位置、又有服务事项,既能查询、又能办事的服务地图。自2020年8月上线至今,安徽政务服务地图已汇聚全省各级服务场所2.3万个、自助终端近6000台、服务事项191万个,日均访问量约39.3万人次,满意度达99.6%。

五是深化“安康码”应用,推动“一码通行”

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全省统一系统、统一数据、统一规则“三统一”的原则,在全国较早推出了“安康码”,并实现全国互认通用。目前超过6000万群众申领使用并实现“一码通行”。率先推进“安康码”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深度融合,实现在药店购药、发热门诊就诊等多个场景的广泛应用,推动“安康码”从“出行码”到“生活码”。

2021年,我们将深入推进“皖事通办”平台建设,加快智能化建设、智慧化转型,推深做实“跨省通办”,优化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政务服务,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皖(万)事如意”。

答记者问

安徽新闻联播记者

“税融通”在加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请您介绍一下我省“税融通”的具体情况。

省税务局总审计师 赵弘

针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融资抵押而面临的融资难问题,2015年起,省税务局与省金融监管局、银保监局合作,创新推出了一项融资支持服务,即“税融通”服务。

该服务指的是在依法合规和企业授权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将企业纳税信用和部分涉税信息推送给银行,银行利用这些信息,优化贷款模型,为诚信纳税企业提供税收信用贷款。

经过5年多来的持续推进,目前,“税融通”贷款受惠企业范围已从最初的纳税信用A级、B级企业扩大至M级企业,办理方式也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申请、审批、授信、放贷等网上“一站式”办理。5年来,全省税务部门已累计帮助企业获得“税融通”贷款1149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密切与省金融监管局、银保监局的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通过深化数据共享等,进一步提高“税融通”贷款办理的方便性、快捷性,帮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税融通”贷款的支持。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请问张局长,我省在这方面作了哪些探索?取得了什么成效?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张志宏

近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政策落地、落实。

一是强化纵向统筹,推动监管行为规范。建成全省统一的双随机抽查工作平台,统筹制定市场监管领域统一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各部门建立本系统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实现监管全覆盖。省级部门按年度统筹制定抽查工作计划,并逐级分解落实,有效避免了多层重复检查。

二是强化横向联动,推动监管事项整合。在全国率先启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部门联合抽查活动,对部门联合抽查的组织实施进行了统一规范,重点纳入基层重复检查交叉执法发生频率高的检查事项,涵盖25个部门39个抽查领域99个抽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三是强化分类施策,推动监管资源优化。归集3200万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信息,推动各部门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企业普遍感到检查次数明显减少,检查的过程更加规范。我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流程整合的经验做法入选了国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各项制度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做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

人民网记者

目前“跨省通办”带给企业和群众哪些便利?2021年我省在“跨省通办”方面将采取哪些创新举措?

省数据资源局副局长 叶文卿

目前,“跨省通办”主要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如:以前我省企业要变更上海分公司的经营范围,需要到上海办理,实现“跨省通办”后,可在我省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提交相关材料,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系统,将办事材料推送到上海专窗,由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后,将办件结果通过网络送达或邮寄的渠道反馈给办事人,办事人不再需要到上海办理该事项。

2021年,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开具户籍类证明等74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的基础上,我省将从以下4个方面提升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将有需求、有条件的高频服务事项纳入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范围,2021年新增100项服务实现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推动更多高频电子证照在更大范围实现互认应用。

二是支持各市坚持需求导向,与省外对口城市开展点对点“跨省通办”。

三是加快推进“省内通办”,所有列入“跨省通办”清单的事项先行实现“省内通办”,并拓展纳入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新华网记者

2020年以来,受国际疫情影响,外贸出口企业出口形势严峻,面临着不小的生产经营压力,税务部门在助力稳外贸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税务局总审计师 赵弘

为帮助出口企业渡过难关,省税务部门打出了“容缺办”、“网上办”、“提速办”等一系列组合拳,持续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助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2020年,全省共办理出口退(免)税304亿元,增长21.7%。

一是“容缺办”。对新办出口企业首次退(免)税申报等风险可控的出口业务,在限额范围内先行办理退(免)税,待疫情结束后再补办实地核查手续。

二是“网上办”。疫情期间,全省所有出口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等网上渠道提交申报电子数据,即可办理出口退(免)税备案、证明开具和退(免)税申报,无需提交纸质资料。

三是“提速办”。提高退税审核、核准及退库效率,2020年,全省办理正常退税平均时间压缩到6个工作日内。

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近期,省税务局出台了《安徽省境内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货物免税管理办法(试行)》,对综试区内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出口符合条件的、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的货物,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提速出口退(免)税办理,优化出口退税服务。

原标题:《安徽深化简政放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