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奇迹|时隔6年,《变形计》“四爷”与石头寨的新“变形”

2021-01-24 11: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 收录于话题#脱贫攻坚3个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孩子代表着人类的希望,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研究发现,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儿童比其他人群更易于陷入贫困状态。贫困孩子的面孔总是最让人心疼,他们故事牵动无数人的心。

我们选择从历史到现在新闻报道中贫困孩子的面孔,回访他们从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到如今的生活和成长。从这些孩子的故事反映他所在家乡的变化,记录贫困村脱贫攻坚征程,展现发生在大山深处的巨变。

屋后的小山坡和村头的古树林是11岁的“四爷”隆国富最喜欢的两个地方。

天气好时,“四爷”常常侧卧在山坡的草地上望向远方,或者睡上一觉。那里视野极好,几片山以外偶尔燃放的烟花也能清晰可见。在某个七夕的夜晚,“四爷”甚至在那里待到凌晨,想守着书本上描述的牛郎织女相见的场景出现,直到爷爷打着手电来寻他回家睡觉。

▲当年节目中的“四爷”。

2015年,在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变形计》中,年仅5岁的“四爷”被众人熟知。节目里,他是个慵懒又好动的小邋遢,脏脏的小花脸,挂着长鼻涕,喜感、好动、调皮。观众记住了这个小家伙,连同他所在的那个贫困家庭以及处于湘西的苗族山村——扪岱村。

几年过去,现在的“四爷”说自己并不喜欢这个称呼,“我有名字,叫隆国富”。

父母外出,“四爷”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人生的半径大多数时候被局限在那个偏僻的村子里。“四爷”的身上有着众多中国农村家庭孩子的成长影子:调皮外表下的他们实则常常与孤独相伴。如今,“四爷”和他们的山村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形记”。

【“四爷”火了】

北京、上海……来访者纷至沓来

“四爷”在《变形计》中露脸的那期节目叫《“好汉”两个半》,彼时,“四爷”隆国富并不是节目主角。但他在节目里最“原生态”的生活状态成了那期节目的最大看点,并被观众记住。

“四爷”在姐姐学校的楼梯打滚,与好朋友打架,把猫装进电饭煲,狂野地挥刀砍柴,在泥水塘捉鱼,用木棍拨动摄像头。他调皮又充满喜感,几乎没曾干净过的脸蛋上总挂着要掉到嘴边的长鼻涕,与此同时,“四爷”被姐姐照顾着衣食起居,慵懒得像个“爷”。

那时,隆国富5岁,排行老四,得名“四爷”。

▲“四爷”隆国富。

在《变形计》中的众多人物里,“四爷”或许是最特别的存在。他根本没有在意那是不是电视节目,身旁有没有摄像机。至今,网络上仍有不少粉丝翻看着他的视频,关注他的动态。当然,观众们并不单单因为他的喜感调皮而关注他,还有他身处的湘西苗族山村——扪岱村,以及节目里的贫困家庭。

村干部麻玉章全程参与了当年节目的协调录制。在录制准备中,他曾多次带着节目组在村里看景,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节目组最终选择了“四爷”家,大姐隆仙桃成为了主人公,并在之后到了哈尔滨的一个家庭交换“变形”。

“选择‘四爷’家,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原生态’,说白了:穷。”麻玉章直言,同时他还提到,节目在录制过程中,大姐相对沉稳内敛的状态实际上曾让节目组对“效果”有过担心。结果“四爷”又反倒成了意外之喜。

节目播出后,5岁的“四爷”火了。这个调侃式的称谓甚至取代了“隆国富”。

“四爷”并不知道“火”的意义,但他在之后受邀出了几次远门:长沙、重庆。“四爷”难以描述他当时所置身的大城市与他生长之地有何天壤之别,但他看到了“楼很高,人和车子都很多,坐车的时候车子直接开到面前”。而回到家后,“四爷”还是那个慵懒调皮的“爷”。

不过,“四爷”的村子里来了不少问路的外地人,问的最多的就是“‘四爷家’在哪儿?”

爷爷隆成贵好似“四爷”的经纪人,接待着来访者。据隆成贵介绍,家里每个月都会迎来一两波来自外地城市的人们,“北京、上海、贵州、安徽的……各地都有。”有些还是一家几口带着孩子,把车停在村口,顺着石板路,一路找上门。

▲爷爷隆成贵养着多只鸭子,每年都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隆成贵对所有到访者都很热情。如果有人来之前打了电话,他还会提前去镇上买些饮料、啤酒备在家里,甚至会杀一只鸭子款待。“但基本都不咋吃,(来访者)就来看一下‘四爷’,坐一坐,拍拍照,送一些东西或者红包给我们就走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9年才开始减少。

【石头寨脱贫】

“四爷”们受教育,才能摆脱贫困

“四爷”所在的扪岱村,位于湖南湘西花垣县。这里处于贵州、重庆交界的山区地带,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距离这里最近的机场在贵州铜仁凤凰机场,需沿着乡镇间的小道连续行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扪岱”是苗语的音译,“扪”是大,“岱”是宽厚。但实际上,扪岱村很小,民房拥挤在一起依着一片斜坡而建,在坡底的道路行车而过时,倘若稍不注意或许就会错过它。

扪岱村还有另一个名字——石头寨。因以大量石材作为民房建材,房屋高低错落且彼此紧靠,村子外围被溪水环绕而成寨得名。

▲扪岱村

“四爷”家就在斜坡的顶端。

“他家的情况在村里非常典型,村里的‘四爷’也还有很多个。”村支书隆国江介绍,扪岱村跟众多中国山村有着不少相似点:青壮年远走他乡务工,村里大半是老人和孩子,乡村发展迟缓。而扪岱村更特殊的地方在于,山地众多,农业耕地稀少,人均土地更是不足,交通的闭塞又让这里难以通达外界,“民族地区村民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隆国江认为,这点让扪岱村一度长久处于贫困状态。

“四爷”的处境正是如此。他和3个姐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常年在浙江的工厂做工,只在春节才会回家待上一阵,而村里大多孩子的成长处境也同样如此。

对于扪岱村的状况,隆国江介绍介绍,全村共有6个小组,紧紧挨在一起,共151户767人。其中,有57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四爷”家便在当中。这里也是花垣县的重点扶贫村之一。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经过几年努力,扪岱村已经于2017年退出花垣县贫困村名单,“四爷”家也在当年脱贫。

隆国江直言,脱贫的一大因素在于,众多村民外出务工,经济收入得到了改善。隆国江说,目前村民主要务工地位于浙江一带,从事五金加工和建筑的最多。

但实际上,大量村民的外出务工在扪岱村也是近几年的事。隆国江介绍,扪岱村与凤凰县的一个村落相邻,站在村头就能看到远处该村的村落。“当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前些年,两个村子的面貌是差不多的,后来对面村子慢慢发生了变化,很多人盖起了新的砖房,但扪岱村还是破旧的老石头房子。”

▲村里的柿子树,“四爷”上树摘柿子给姐姐和爷爷。

这让扪岱村的居民受到了“刺激”,大家开始外出务工。“扪岱村外出务工主要在2013年前后才开始的,那之前村民主要是在家务农,但人口多,耕地少,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实际上就是看到别人变好了,我们村的人才开始动起来的,因此我们村外出务工的时间其实是很晚的了。”隆国江说。

据了解,“四爷”隆国富的父母均于2012年外出务工。2人在浙江的一家工厂上班,他们需要负担自己的生活开支,以及3个孩子的学费等。每隔三四个月,“四爷”的父母就会往老家寄一笔生活费,已供家中开支。

隆国江同时提到,一个在不少民族聚居地都会遇到的问题——村里人对教育不重视。“很多大人都没上过几年学,所以他们的孩子不少只上到初中,甚至小学就辍学了。当然,这也跟具体的家庭贫困有关系,这样一来,大家的思想观念也就落后,外出能够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劳动型的。”隆国江说。为此,村里在扶贫工作中,对孩子上学问题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不能让孩子提早辍学。

“‘四爷’们必须要受到好的教育,才能让下一代摆脱贫困,从而让村子的发展可持续。”隆国江说。

【不喜“四爷”称呼】

梦想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

如今,“四爷”隆国富在7公里外的雅酉镇上小学,二姐和三姐也在镇上就读,一个上初一,一个上初三,大姐隆仙桃则到了更远的吉首市,在那里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相比“四爷”,节目主角隆仙桃近年来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四爷”隆国富

四姐弟中,二姐隆仙情成绩最好,家里的木板墙上,贴满了她的奖状。即将升入高中的隆仙情在初三的班级里名列前茅,她的目标是考上县城的重点中学——边城高中。大姐不在,隆仙情自然的成了“大姐”,承担着照顾弟弟妹妹和爷爷奶奶的重任。

红星新闻记者在2020年11月上旬见到“四爷”,那天是个周五,“四爷”正和两个姐姐一道从学校回到家。在他身上,依然能见到节目中“四爷”的影子。走起路来蹦蹦跳跳,脸上挂着一大块肿胀的淤青,那是在学校被铁门撞的。

家里的几只小狗跟“四爷”最为亲热,他给每一只都取了名字,从学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招呼这些“朋友”。狗妈妈向来最护子,但在“四爷”面前却一下没了杀气。

隆国富说,学校里不少同学、老师都叫自己“四爷”,但其实自己并不喜欢“四爷”这个称呼。“我也是有名字的,我叫隆国富。”显然,与当年相比,隆国富有了自己的想法。

▲“四爷”最喜欢的一处地方:屋后的小山坡。

隆国富带着红星新闻记者去到了村里他最喜欢的两个地方——屋后的小山坡和村头的古树林。

小山坡是村里的高点,能够看到整个村子的样貌。天气好时,隆国富常常侧卧在山坡的草地上望向远方,或者睡上一觉。有时晚上也会和姐姐一起上去看星星。隆国富甚至坚信,在这个小山坡上能够在七夕的夜晚看到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的鹊桥相遇。但遗憾的是,这几年等待了几次,隆国富也没有等来书本上描绘的场景。

而古树林,就在隆国富家前方百米处,几棵百年树龄的大树扎成堆,还一个干涸的小池塘,一口已经枯掉的蓄水井,周边有着成排的石头房子……这里最适合捉迷藏,可以玩上大半天。“我每次藏的地方都不一样,他们都是最后找到我的。”隆国富说。

在爷爷隆成贵眼里,“四爷”其实已经成熟了不少。他介绍,家里的水稻、包谷都是老两口和几个孙子、孙女一起收回的。“‘四爷’也跟着干,帮忙背,平时帮忙晒。”家里来人,也不怕生,忙着招呼,照顾起居,当起了小主人。“不像节目里那么调皮不懂事了。”隆成贵说。

“四爷”有自己的梦想,他希望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我是学校里第二会打的,第一的没来的话我就是最会打篮球的,没人能赢我。”隆国富说,他最开始是在姐姐的手机上看到的篮球视频,“越看越喜欢,学视频里面的动作”。

美国篮球明星科比是“四爷”最喜欢的球星。“但他坐的飞机坠落了,我姐在手机上看到后告诉我的。”正说着,隆国富顺势做了一个科比的投篮动作,又在之后找朋友借到了一个球,邀请红星新闻记者一同去邻村的一所小学,展示他的身手。

【村庄“变形记”】

节目效应、乡村文旅带动下,外出村民返乡

“四爷”长大了,思想发生了变化。实际上,近几年的扪岱村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隆国江介绍,不少村民收入提高,盖起了新房,或在县城、市里买了房子,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到2020年,所有的道路都有了改善,公路全部硬化,入户的小路也全部盖上了石板。”隆国江说。

▲一些村民回到村子,建起新房。

村里的石头房子,逐渐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扪岱村拥有较为古老的历史,这里的石头房子看起来落后、破旧,但反而成为了下一步村里发展的名片。因为,外边的人很感兴趣。”隆国江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村子在前几年成为了国家公布的传统古村落,目前村里正在进一步修缮和建设中,“安装路灯、修道路护栏等”。

村干部麻玉章也介绍,来村里的外地人逐渐多了起来。在麻玉章看来,“四爷”的节目效应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客观上我们不能太放大‘四爷’的效应,但不少人确实是在节目中知道了我们村的,也有不少人是因为节目来到这个村,然后回去后把这个村介绍给了更多人。”

▲“四爷”和扪岱村

外地游客的到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乡村文旅”是花垣县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花垣县不仅有多处人文景观,也有龙洞瀑布群、边城茶峒风景区、古苗河蚩尤风景区等自然风光,其中的苗族文化完整而丰富。

“扪岱村有完整的石头寨建筑风貌,周边就有乾嘉苗民起义古战场遗址、小龙洞瀑布群等景观,而且到凤凰古城只有2个小时车程。”麻玉章说。

2016年花垣县正式启动乡村旅游脱贫工程,将精准脱贫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并强调,构建以核心景区为龙头,乡村休闲旅游为补充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对接融入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探索一条具有花垣特色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

也是在当年,花垣县共有44个贫困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扪岱村名列其中。村里的石头房子被原生态保留下来,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跟着得到了完善,并仍在持续中。

随着扪岱村生活设施的改善,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开始回到村里。29岁的隆海文曾在浙江沿海从事建筑工作,2019年,他回到了本地,在离家相对较近的吉首市区打工。隆海文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1岁,其妻也回到村里照顾起两个孩子的生活。

隆海文的新房也在2020年开建,石头老房则被保留了下来,等待着游客的光临。自2020年2月新房修建启动后,一直修到了现在,上下里外全是隆海文一个人干。他说,自己在建筑工地干了近10年,已成了“大师傅”,建房子是他最熟悉也最擅长的事情。

村里2019年也开始了产业发展。隆国江介绍,村里土地长久以来并没能给村民带来好的经济收入,目前家中留守老年人的劳动力也难以让这些土地产生效益。为此,2019年村里将村民土地进行了流转,引入了黄金茶种植,3年后就能获得收益。“共有700来亩,当时平整土地、种茶时,各家村民短时间基本上就挣了几千元。以后既能分红也能在里面打工。”隆国江说。

▲扪岱村

近几年,“四爷”的爷爷隆成贵每年都会养五十多只鸭子,几个月就能养到10来斤,能够卖到15元一斤,一年也能带来几千元的收入,他认为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实现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的梦想前,“四爷”希望能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篮球,“天天都能打,以后可以打篮球当运动员。”那个当初的调皮的小邋遢,如今有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四爷”喜欢借姐姐的手机,看看篮球视频也看看自己小时候的那场《变形计》。“我自己都觉得小时候好搞笑。”“四爷”让爷爷将那期节目中的画面洗成了照片,做了塑封,装在了家里的木柜子上。

红星新闻记者临走时,“四爷”取出了其中一张给记者作为纪念,上面印着“好汉两个半”和一个当年的小“四爷”。而照片里的乡村,也正在进行它的“变形记”。

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摄影报道

原标题:《中国奇迹|时隔6年,《变形计》“四爷”与石头寨的新“变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