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知道三国的陶瓷是什么画风吗?

2021-05-18 10: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纷纷扰扰是三国,三国时期可能是读者们最熟悉的乱世了,大多数乱世由于迭代太快、线索太多,科普成效总是不如大一统的朝代明显。

而趁着明清小说和当代戏剧的“东风”,三国短短六十多年的历史(公元220-280年)集合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可以说是文学、戏剧与历史结合的“经典案例”。

与之相反,这个时期陶瓷知名度却不如大放异彩的唐宋和明清,你知道三国的陶瓷走的什么路线吗?

《新三国》青瓷洗

三国时期越窑青瓷洗,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三国时期处于东汉与西晋之间,陶器延续了东汉的典型风格,陪葬的陶质明器大量出土,人物和动物造型的陶器依然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三国吴青瓷坞堡,现藏武汉博物馆

三国魏陶井,辽阳市北园车骑壁画墓出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三国吴青瓷执盾俑,1986年出土于武汉黄陂县滠口镇三国墓M68,现藏武汉博物馆

三国吴青瓷牛车,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吴墓出土,现藏南京市博物总馆

这个时期瓷器还是一种兴起不久的新产品。

瓷器的造型和装饰基本上承袭汉代的,与陶器、漆器和铜器的形式、花纹比较相似。在传承中也在逐渐发展出属于瓷器的新风格,这一风格也对南北朝的瓷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瓷器制作工艺上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为唐代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国越窑青瓷罐,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三国越窑青瓷蛙形盂,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三国时期是经济重心初步南移的历史阶段,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而同一时期的北方地区战乱频仍,南北方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状态。

在三国结束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间,黄河流域的窑址和出土瓷器都很少,与长江流域的情况大不一样。

随着人口、技术的输入,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也为瓷器手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东汉时期成功烧制的青瓷在这个时期继续壮大,南方众多窑口(均山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等)中,以浙江越窑青瓷的成就最为突出。

三国越窑酱釉圆槅,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三国吴鸡首罐(一对),1987年安徽马鞍山宋山东吴大墓出土

这一时期的越窑青瓷釉色趋于青绿,釉质比较均匀,胎质变得纯净。南方陶瓷除了釉色青绿的器物之外,还生产酱釉和黑釉的瓷器,逐渐扩充瓷器家族的“成员”。

三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颇具时代特色的器物,这些造型在魏晋南北朝也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谷仓罐

三国吴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吴墓出土,现藏六朝博物馆

三国吴褐釉孝子送葬陶魂瓶,现藏南京市博物馆

谷仓罐又称“魂瓶”“堆塑瓶”,是三国、两晋时期江南地区特有的代表性丧葬明器。

和前朝一样,陪葬明器依然包括鸡笼、狗圈、建筑等仿现实生活场景的微缩版本,这说明三国时期的百姓家庭已经把家畜养殖当作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环境理念。

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20世纪30年代后期浙江绍兴三国墓出土,现藏故宫博物院

谷仓罐一般上半部堆塑多种饰物,像这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谷仓罐,上半部有三层崇楼居中,一层两侧各有一条狗把门,楼檐之上有栖息的鸟和觅食的老鼠。崇楼两侧各立一亭阙,阙下有八位侍仆各执不同的乐器,正聚精会神地演奏乐曲。谷仓顶部堆塑五只相连的罐子,大罐居中,一鼠正从罐口爬出。

四小罐分列大罐四角,周围簇拥着引颈觅食的雀鸟。谷仓的下半部为一完整的青瓷罐形,罐肩部其余部位塑贴一龟驮碑,碑上刻“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时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24字。

龟之周围塑贴人物及鹿、猪、龟、鱼等动物,其间还夹杂刻划狗、鱼、龙等纹饰,另有 “飞”“鹿”“句”“五种”等字样。

它以百鸟争食、欢庆丰收、牲畜满栏等题材的立体雕饰展现了1700多年前江南吴地庄园五谷丰登的场景,祈望死者仍能保持生前的种种享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彩绘盖罐

三国吴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南京市雨花台区长岗村吴墓出土,现藏六朝博物馆

除了陪葬的明器,三国时期日常器物也别具特色。这件彩绘盖罐上腹一周贴塑四个铺首、两尊佛像、两个双首连体鸟,排列整齐,间隔有序,均以褐彩勾勒。

胎上通体绘有褐彩纹饰,笔墨流畅,气韵生动,是我国迄今所见以绘画技术美化瓷器的最早器物,堪称早期瓷器中的艺术珍品。

该器于1983年出土,精湛的釉下彩绘工艺,改变了人们对釉下彩工艺始于唐代的认识,把我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

虎子

三国吴青瓷虎子,南京市鼓楼区五塘村东吴墓出土,现藏六朝博物馆

青瓷虎子源自战国、西汉时期的铜虎子,当初的造型很简单,只是一个横卧的圆筒体,没有虎形装饰。

东汉时浙江等地出现了瓷质虎子,三国时期的虎子出现束腰,向蚕茧形发展,腿部丰满,形似一只蹲昂首伏的猛虎。

这件青瓷虎子就具有三国时期的时代风格,体似蚕茧,流口朝上,圆腹,腰部稍内收,四足俯卧腹下,每足三爪。提梁做螭虎状,腰脊隆起作柄,长尾卷曲,背脊刻直线纹数道。造型生动传神。

羊形烛台

三国吴青瓷羊形插器,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东吴甘露元年墓出土,现藏六朝博物馆

我国用烛照明的历史很悠久,战国、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各种精致的铜烛台。三国、西晋时期发展出瓷烛台,而三国时有羊形烛台,西晋则流行狮形烛台。

这件羊形烛台,羊身躯肥壮,四足卷曲作俯卧状,昂首张口,竖耳;项脊分披鬃毛,腹部刻划双翼。羊头上有一圆孔,用于插烛。其匀净无暇的釉色,优美匀称的造型,把羊温顺谦恭的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堪称六朝青瓷珍品。

电视剧《新三国》里还出现过羊形装饰和动物形烛台。

熊形灯

三国吴青瓷熊形灯,1958年南京市清凉山吴墓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熊形灯正面

油灯的基本造型是有油盏、灯柱和承盘三部分组成,这件熊形灯造型有趣,小熊双手托举承盘,在提示这件作品做为灯具的用途。

这件熊灯灯盘为钵形。灯柱制成幼熊形状,腹部鼓起,四肢细弱,身体刻划出细线纹,代表鬃毛。底盘底面刻“甘露元年五月造”铭文,甘露元年为公元265年,是最早的并有纪年铭文的瓷灯。熊坐在底盘上,头顶灯盘,双臂护在头两侧,有着熊特有的憨态,十分有趣可爱。

可以看出,工匠走出了青瓷器制造的初期阶段,把熟练的技术和艺术个性结合起来,生产出了极具意趣的佳作。大家有没有被这个模样可爱的小熊熊圈粉呢?

三国时期的陶塑气韵各有差别,有的神兽得了好差事,笑得见牙不见眼。

蜀汉灰陶摇钱树座,现藏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开心的辟邪

有的人则没有神兽这般好运气,千年之前还做着苦哈哈的“打工人”——

武汉博物馆收藏的三国时期陶俑

三国时期的陶瓷一方面延续东汉时期的风格,另一方面也在发展出新的器形和装饰,这些都为瓷器在后来发展成熟奠定相应的基础。

总的来说,它的“画风”是朴素而生动的,尤其是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栩栩如生、充满生活气息。你是否喜欢这种不事雕琢的路线呢?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原标题:《你知道三国的陶瓷是什么画风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