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注】“清风”润吕梁 ——写在吕梁广播电台专题广播节目《清风吕梁》开播100期之际

2021-01-27 19: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时间定格在2021年1月22日:吕梁广播电台廉政文化专题广播节目《清风吕梁》播出第100期。

100期不算多,但她传递的声音、发出的警醒让人触动。这一点,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的党员干部深有体会;100期历时不算长,但她发挥的作用、收到的效果已然凸显。这一点,主播董欣,以及广播前的听众感触颇深。

2020年5月25日,由吕梁市纪委监委、吕梁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吕梁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策划,吕梁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全市大型廉政文化专题广播节目《清风吕梁》正式上线。节目在吕梁综合广播FM 105.8和吕梁交通广播FM 90.5两个频率播出,覆盖了吕梁13个县(市、区),并辐射陕北、内蒙及吕梁周边地市。节目还通过“吕梁发布”微信平台、学习强国山西平台、澎湃新闻政务号、今日头条等多家新媒体平台向外发布,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截至100期播出之际,形成文稿100篇共计40余万字,播放总数近800次,播放总分钟数超过1万分钟,广大公职人员及普通群众通过新媒体平台自觉主动接受廉政教育超过12万余次。

对广播而言,听觉感受是基础,情感共鸣是关键,价值共识是内核。目前,广播节目《清风吕梁》正逐渐成为全市弘扬吕梁精神,强化廉政教育的一张名片,“一股清风”在电波的触击下,在吕梁大地奏出了一曲曲廉政主旋律,廉政教育的强音正在向更广更远更深处回荡。

栏目设置:上接天线 下接地气

“一档广播节目只有创新栏目设置,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才能达到‘全民聆听’的效果。”从起初的策划到每一期的精心制作,从内容的遴选到突出主题,这一点,吕梁广播电台台长王洪平深有感触。

为了及时传达中央、省、市纪检监察声音,《清风吕梁》节目设置了“廉政资讯”板块,每周一、周三及时播报中央、省、市纪委监委最新工作动态,通报全国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信息。每周六对一周的廉政资讯进行汇总,并及时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广播前的听众朋友可以足不出户就知晓中央、省、市纪检监察最新工作动态和重要指示,了解违纪违法案件查办情况,通过耳濡目染,切实筑牢遵纪守法、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节目还设置了“以案警示”和“纪法解读”两个板块,通过选取中央、省、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持续释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强烈信号。每周三的“以案警示”板块,采用小视频的形式呈现,通过主持人讲故事播报违纪违法案例内容及廉政风险点,让听众通过真实的案例,汲取背后的深刻教训,自觉守住廉政防线、不跨纪法底线;每周五的“纪法解读”板块,通过主持人播报典型案例并剖析背后纪法量刑依据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政务处分法》《刑法》等党纪法规进行普及宣传、深度解读,以此提高全市党员干部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全市人民自觉用纪律修正品格,用法律法规规范言行,争做遵纪守法好公民。

联通古今,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和当代楷模的生动鲜活故事,进一步激发起力量,算得上是节目的一大亮点。节目通过设置“廉政史鉴”“榜样力量”“清风文苑”板块,深入挖掘吕梁廉政资源,弘扬当代吕梁精神,让“不想腐”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努力实现用廉政文化涵养吕梁政治生态的目标。“廉政史鉴”板块致力于挖掘和弘扬吕梁廉政文化,精选播报于成龙、孙嘉淦、吕蒙甫等吕梁名臣廉吏的故事,让听众感受吕梁历史人物带来的廉政魅力;“榜样力量”板块通过展播吕梁当代先进人物事迹,向全市人民展现了吕梁精神在当今时代发挥出的强大力量;“清风文苑”板块则主要选取中国历史上的廉政哲理故事,由主持人进行配乐朗诵,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讲述于成龙的故事是对本土廉政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弘扬,也是增强我们文化自信的最有力的支撑。”离石区文旅局文管所所长陈雷最关注的是节目中的“廉政史鉴”板块,在节目第100期录制中,他作为嘉宾与主持人互动交流,就如何让主题节目做出内涵,又让听众喜欢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不言而喻,各大板块的设置,联通古今、联合发力,真正为吕梁人民送上了一道廉政文化“大餐”。

主题定位:激发警醒 唤起共鸣

“时刻提醒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让领导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吕梁市纪委监委、吕梁市委宣传部联合打造《清风吕梁》这档广播节目的初衷十分明确。

在《清风吕梁》第100期节目录制时,吕梁市委政研室原主任王书平也来到节目录制现场,向广播前的听众讲述他对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的看法。他说,这几年,在市委、市纪委监委的努力下,全市的政治生态、整体氛围明显好转,为了巩固取得的反腐成果,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奋发有为,让开展廉政教育成为常态化是十分重要必要的。通过广播的形式,潜移默化地给人们以正确的引导,用廉政文化涵养政治生态,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正如王书平所说,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清风吕梁》节目恰逢其时、恰如其分。

节目开播以来,栏目组突出主题,加强互动,社会效果及教育引导作用初见成效。市直和13个县(市、区)的所有单位,自觉将《清风吕梁》节目作为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生动素材,充分利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党支部、党小组学习,微信群、乡村大喇叭等形式开展学习宣传,确保廉政教育深入到基层一线。此外,不少听众热心参与节目创作,自觉主动扩大节目传播覆盖面,节目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体现。

马瑞芹是孝义市第五中学校长,也是《清风吕梁》节目的忠实听众。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她不仅自己收听学习,还在每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将《清风吕梁》广播的内容作为学习教育的素材。学校党务工作者每天把《清风吕梁》播放的内容推送到支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党员再把精彩内容推送给群众。学校教师还把一些内容推送给学生,作为学生作文素材和励志班会的内容;岚县东村镇东阳涧村村民魏某喜得孙子,按照本村传统习俗,必须宴请亲朋好友隆重庆贺,特别是魏某作为本家族中有“威望”的人,没有不大办的道理。但通过《清风吕梁》节目潜移默化的廉政教育,加之党支部书记于元庆等人的多次登门拜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问题政策,最后魏某积极响应,从简操办,带头移风易俗。

创办《清风吕梁》节目,是贯彻落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生动实践,是净化和培育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清风吕梁》通过电波在全市营造出了浓厚的廉政宣传舆论氛围,助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党内政治生态正朝着持久的风清气正加速推进。

创新载体: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这个节目办得特别真实,接地气,虽然我退休了,但是我的家人,我的孩子都在政府部门工作。我经常会把节目里的案例讲给家人听,让他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工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我也会把于成龙的故事讲给我的孙子来听,告诉他从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退休教师岳彦清每天打开广播,第一时间就会收听《清风吕梁》节目。

打造廉政教育主题节目,就是要抓早抓小,实化细化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市纪委的思路十分清晰。

全面从严治党,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但如何用好,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吕梁市纪委监委把《清风吕梁》作为一种载体,进行了有益尝试。为促使党员干部从身边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吕梁市纪委监委在节目内容的选取上,有针对性地发布警示防范方面的内容、重要提示,在第一时间发出廉政声音。《清风吕梁》节目在一个星期之内,在吕梁综合广播、吕梁交通广播两个频道播出,每期节目最多播出三个板块的内容,每天的交通广播8点15分,综合广播11点45分、17点15分、20点45分四个时段各播出一次,周一到周五连续播出五天。

不论是警示防范,还是在重大节日节点就“四风”反弹警醒教育,《清风吕梁》力争让每一期节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有了抓手、有了载体,并成为一种常态,渗透在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数听众认为:“以广播的形式深化教育,能够促使领导干部时时提高警惕、守住底线,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

文水县南武乡纪委书记武涛对节目中的板块“纪法解读”赞不绝口,对他在日常普法宣传工作中帮了大忙,全乡干部群众的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显著增强;方山县听众李乃全和闫新民不仅是节目的忠实粉丝,而且也是节目的投稿人,他们两个除了每天听节目,还为节目组寄来了作品《劝廉顺口溜》,节目组把这些顺口溜制作成音乐快板书在节目中播出后,效果非常好;张师傅是市区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出活,一上车就打开车载收音机收听广播,喜欢聆听历史故事的他最关注的是“廉政史鉴”中于成龙的故事,对于故事中的细节比如于青菜、于半鸭,于成龙大人为官断案的故事他都耳熟能详、信手拈来,很多时候因为节目时长所限,听不过瘾,意犹未尽。

不难看出,吕梁市纪委监委与吕梁市委宣传部正是突出了“学思践悟”这个主题,创新警示教育方式,通过电台专题节目《清风吕梁》这个载体挖掘深刻内涵,并结合吕梁实际,以最快速度及早宣传中央纪委工作要求,传递重要声音,阐述精神实质,让吕梁廉政教育工作如木有本、如水有源,找到了工作的标准和遵循。

来源:吕梁日报

记者:冯海砚

原标题:《【关注】“清风”润吕梁 ——写在吕梁广播电台专题广播节目《清风吕梁》开播100期之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