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鹤壁高中“最严通报”背后,智能头环涨价2000

2021-02-01 20: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文刀 金融八卦女频道

无论是从AI监控到“赋思头环”,还是从智能校服到智能手环,这些“黑科技”产品都无一例外地掀起过舆论争议。不过一时的争议也不会让相关企业真的伤筋动骨,事过境迁后,它们还是在这条赛道上疯狂掘金。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文刀

你还记得学生时代最惊悚的回忆是什么吗?

也许没什么比一回头,突然发现教室后门的玻璃窗上,班主任正在暗中观察来得更吓人。

▲图片来源:《你好,旧时光》

更别说这种事无巨细、无时无刻地“监视+记录+分析”,最后还要通报出来:

在抹护手霜;

枕着胳膊睡觉了;

在纸条上罗列明星;

和同桌说话,眉来眼去;

头发像窗帘一样挡住脸,手也不动,好像睡着了;

……

1.

/ 监控那个“坏学生”/

1月27日,公众号“鹤壁高中2021届”发布了一份“违纪情况通报”,内容列举了该学校高三年级学生1月18日-1月24日期间的违纪情况,共95条:

▲“违纪情况通报”内容部分截图,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这份通报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火速传播,#鹤壁高中网络实名通报学生课堂违纪#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在一天之内高达2160万。

而其中一些在平常人眼中并不算违规的“违纪内容”,比如“腿上放棉袄”等,更是引发了巨大争议。

不能走神、不能有小动作、甚至不能将棉袄放在腿上……一切可能会影响学习的东西都要被绝对地消灭,也难怪被网友们群起而攻之。

“新京报评论”文章指,鹤壁高中的做法有违惩戒的“适当性”原则,与政策精神背道而驰。

有律师则认为,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这些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涉嫌侵犯学生的个人隐私。

但这背后更可悲的是,或许正是这些极致的监控和训练,成就了一些“好学校”的名声和升学率。

在稍后的回应中,省级示范学校鹤壁高中的老师们,却始终坚持称:

“由老师在楼道内巡视观察,看到便记录下来,并非实时监控着学生”,

“不会采用监控设备”。

并于1月28日下午删除文章、注销账号,随后在鹤壁高中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致歉通告:

但也有自媒体爆料称,鹤壁另一所学校的管理方式,也是这样的,即“通过摄像头监控师生的一举一动,靠曝光违纪,迫使学生认真学习”。

▲图片来源:公众号“祖庆说”

都说日光之下无新事,为了提高升学率,在网络舆论没有曝光的一些隐秘角落,或许这种监控早已成为常态。

2.

/ AI监控、智能头箍……

“黑科技”花式监控学生/

早在2018年,杭州十一中就曾“光荣”地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在班级里使用“人脸识别摄像头”来监控学生的中学,并因此引发了关于AI监控的第一次大规模争议。

到了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的明星企业——旷视科技,又被曝推出了一套人脸识别实时分析系统。

趴桌子2次,玩手机2次,睡觉1次,听讲0次,阅读0次,举手0次,笑了0次,厌恶表情出现了10次……

详尽的监控记录和表情分析,是不是像极了鹤壁高中“违规情况通告”里的内容,令人细思极恐。

最后,旷视科技不得不回应说,“网传课堂行为分析只是概念演示”。

但要是以为“黑科技”只有AI监控,且监控的都是正在面临升学的毕业生,就太天真了。

其实,早就有一些“黑科技”正用于监控学生、甚至改变学生的行为上,比如浙江金华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的小学生曾佩戴的“智能头箍”。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这个长得酷似现实版“紧箍咒”的智能头箍,其实就是一个脑机接口头环设备,名为“赋思头环”,可以检测脑电波,评判学生上课、写作业时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并打分,还会将分数实时传输到老师电脑上,将分数排名发进家长群中。

视频采访中可以看到,一群五年级的学生戴上头环,开始以类似冥想的状态适应头环,“现在,想象你的眉心有一点柔和的光芒绽放……”

▲图片来源:量子位

而一些师生对“赋思头环”的效果也非常满意。有的老师说,戴上头环后的学生“上课回答我的问题,他们的声音会比平常更响亮;有的学生则表示,戴上头环后上课可以认真听讲,做的作业基本是全对。

相比AI监控,显然“赋思头环”应用年龄段更广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改变佩戴者行为的能力。

虽然“赋思头环”的开发者声明说该产品并非用来监控学生:

虽然“意念控制”不见了,京东店也没有了,可是该产品的天猫店依然将脑电波检测作为卖点,新产品价格还高了近2000元:

冲着监测孩子来的家长也依然有:

不仅如此,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各种黑科技产品正在不断地进入校园,监控着学生的行为、表情等诸多方面。

比如西南地区的十余所中小学给学生们穿上了“智能校服”。

再比如广东广雅中学,就在斥资485万的智慧校园信息化采购项目中,花费73.5万采购近3500个智能手环。

当然,无论是从AI监控到“赋思头环”,还是从智能校服到智能手环,这些“黑科技”产品都无一例外地掀起过舆论争议。

但和很多网友想象中的坚决抵制不一样,一部分老师、甚至家长都支持、欢迎这样的产品进入校园,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有效果”。

对于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中国青年报》曾犀利地提出过两个问题:

究竟是技术越界了,还是人性越界了?

是技术放大了人性,还是人性诱导了技术?

带着这样的质疑再去延伸思考,如果AI监控、智能头箍等在全国的教育圈都被推广普及,或许花式监控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职场。

微软主席布拉德·史密斯早就说过:

“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监管,脸部识别技术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让人们毫无隐私可言。”

如何加以规范和监管?人民日报早在2018年就曾提出过一个建议: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是影响深远的社会伦理试验。应通过算法给智能机器嵌入人类的价值观和规范,让它们具有和人类一样的伦理道德。

3.

/ 花式监控之下,

这些公司还在疯狂掘金/

或许正是出于对AI技术的畏惧,所以每当出现了有关监控的类似新闻,总是会舆论鼎沸。

但互联网总是善忘的,过不了多久就会重归平静,一时的争议也不会让相关企业真的伤筋动骨,事过境迁后,它们还是在这条赛道上疯狂掘金。

比如曾经因为舆论过热被金华市教育局停用的“赋思头环”生产商——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你以为它凉凉了吗?

事实上不仅没有,这家公司反而趁着AI风口正热,发展得一帆风顺,早前还有报道称:

该公司完成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时,中国资本开始介入,腾讯联合创始人曾李青成立的德迅投资和中国电子集团牵头A轮投资。

而中国电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特大型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有IT企业。

争议事件之后,生意布局也越来越大:

去年6月,强脑科技的“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创新成果——“Focus专注力训练设备”,更是通过了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测评与论证。

或许将来的某一天,“赋思头环”会重返课堂也尚未可知。

旷视科技的发展速度相比强脑科技,更是快了许多。

还记得上述的“人脸识别实时分析系统”的舆论风波吗?学生无论是翘课、发呆还是玩手机都能被识别,因此在试水后引来广泛争议。

最后旷视科技不得不公开进行回应,那是“技术场景化概念演示。”

更有意思的是,2020年9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的演讲中提到,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一时舆论哗然。

随后,美图和蚂蚁金服均表示在人脸问题上并未与旷视科技有任何合作。旷视科技也否认李开复的发言,称“我们不掌握,也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李开复则随后以“口误”为自己辩解。

虽然舆论闹得沸沸扬扬,但最终并没有成为旷视科技发展的绊脚石。2019年,它还引入了7.5亿的D轮投资。

投资方阵容相当豪华,除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还有工银资管、中银投资,以及代表外资势力的阿布扎比投资局和麦格理资本。

再加上此前的多次融资,旷视科技的融资次数已经高达7次。

就算这样也没有满足旷视科技的胃口,从2017年开始,创始人印奇就透露正在以上市为目标。

但旷视科技的上市进度不断推迟,进入2021年,北京证监局的一份公告显示,旷视科技拟以CDR(公开发行中国存托凭证)的方式上市。显然,港交所IPO出师不利的它,已经把目标转向了科创板。

在业内,旷视科技与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一起被称为“AI四小龙”。

但在盛名之下,旷视科技这些年融资的速度,恐怕已经难以赶上烧钱的速度。

据此前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分别亏损了3.4亿、7.58亿、33.5亿,52亿,仅仅三年半的时间,亏损额已高达近百亿。

除了负债之外,旷视科技的现金流还持续为负,根据公开的财务数据得知,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金额分别为-1.5亿元、-7.2亿元和-6.7亿元。

为了把这个摊子继续做下去,也只有IPO这条道路,能有效缓解旷视科技的现金流压力。

而相对于港股而言,科创板对于盈利能力有限,但具有硬科技实力的企业更为包容,所以“AI四小龙”之三的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才会先后申请科创板上市。

一般来说,成为业内第一股的上市公司,无论在名声还是在估值上,可能都会比同类企业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抢夺“AI第一股”,旷视科技势在必行。

但上市从来不是旷视科技这种科技创新企业的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以后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更令人关注。

正如苹果CEO库克曾说过的:

“技术本身没有好与坏,一切由我们人来决定。”

2019年9月5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在受访时称:

对于类似人工智能,“要加以限制和管理,希望学校非常慎重。”

“学生个人信息,能不采集就不采。”

当我们再回头审视“人脸识别实时分析系统”、“赋思头环”这类产品时,我们会发现让我们畏惧的从来都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将被如何应用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正如中青报评论所说:

亟待完善的规则,既会涉及人类从未面临的新场景,也要解决诸如这些监控、分析孩子们的摄像头般,我们在过去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这也告诉我们,技术在未来的样貌并不确定,不同人眼中的它们可能截然不同,需要彼此不断探讨甚至争论。

《技术很新 问题很老》——中国青年报

—end—

原标题:《鹤壁高中“最严通报”背后,智能头环涨价2000、烧掉百亿的公司要上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