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天刷朋友圈、微博有什么影响?看看他对脸书的这个研究吧

2021-02-03 17: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提到“社交媒体”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国内的小伙伴们可能马上想到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而对于很多外国友人来说,他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Facebook(脸书)。

脸书创办于2004年,总部位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扎克伯格。脸书在诞生之初只是一个面向学生群体、旨在优化校园生活的线上平台,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截至2019年底,脸书已经拥有24.5亿月活跃用户,这一数字接近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具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然而,英国学者丹尼尔·米勒在他的作品《脸书故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脸书。

扎克伯格内心OS: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辛辛苦苦创立的脸书,终究是错付了吗?

其实,米勒并没有否认脸书作为一种社交网络工具的存在,他想强调的是脸书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面貌。作为一名人类学家,米勒从文化相对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叫做“脸书”的东西,只有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发展出来的、特定的使用风格。用作者的话来说,脸书仅仅是区域性和独特性使用的集合体,并没有一群人比另一群人更加恰当和正宗。

在《脸书故事》中,米勒关注的是使用脸书的具体个人,以及他们的朋友和家庭,他想知道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究竟对普通用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米勒可以说是别出心裁。尽管脸书起源于美国,但是米勒并没有在美国开展他对脸书使用方式的研究与考察,因为他认为“并非只有英国人和美国人使用的脸书才是脸书”。

那么接下来,小北就请大家猜一下,米勒最终把研究地点定在了哪里?

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

下面为大家揭晓答案。米勒选择的研究地点是——

特立尼达!

相信大家此时一定有很多疑惑:特立尼达在哪?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那里的人是怎么使用脸书的?作者到底在想些什么?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特立尼达,感受当地居民与脸书的“爱恨情仇”。

01

为什么是特立尼达?

首先,为了让大家了解本书的研究对象,小北在这里引用一段作者对特立尼达的介绍:

“特立尼达是一个紧邻委内瑞拉的加勒比小岛,也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的一部分。我们的研究仅限于特立尼达,因此,本书只会聚焦特立尼达人,而不会考察那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共同的地方性表达。特立尼达面积还不到5000平方公里,如果开车的话,一天便可绕岛一周。这里的土著人口大部分已经被西班牙殖民者赶了出去。在经历了法国人和英国人的相继统治之后,它于1962年取得独立。如今,特立尼达大约有130万人口,其中大约40%是之前非洲奴隶的后裔,另有40%是之前南亚契约劳工的后裔,剩下的人口成分相对比较复杂,他们来自中国、马德拉群岛和黎巴嫩等地。”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得知,特立尼达是一个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组成复杂、拥有殖民历史的小岛。那么为什么这个小岛会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作者的关注呢?

首先,脸书在特立尼达是一个颇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作者指出,如果计算脸书用户占所在国接入互联网全部用户的比例,那么特立尼达可以名列世界第二。当地人似乎对脸书情有独钟,许多人把脸书看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甚至希望脸书能够承载整个互联网的功能,这样他们就不必在多个平台之间来回切换了。可以说,脸书在特立尼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为作者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此外,与众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特立尼达足够独特。受到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特立尼达人往往会对脸书进行创意性使用。通过观察特立尼达人在脸书使用中的特点,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可以离开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世界,保持一种更远的思考距离,从而更好地理解脸书对生活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特立尼达人对脸书的使用具有鲜明的特点,但人类终究存在共通之处。作者关注的特立尼达脸书用户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往往具有相似的困境和忧虑。因此,对特立尼达脸书进行考察的意义不仅在于挖掘其中的异质性,也在于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普适性。

02

走进Fasbook:

特立尼达的在地经验

在《脸书故事》中,作者通过十二个小故事展现了特立尼达人使用脸书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当地人习惯使用的称呼来概括,那就是Fasbook。

是的,你没有看错,此处并非小北笔误(休想扣我鸡腿,哼)。马克·扎克伯格创立了一个名为Facebook的页面,而特立尼达人则凭借他们的幽默、智慧和创造力等特质在Facebook的基础上创造了独一无二的Fasbook,以及另一个人们经常使用的词,即Macobook。

根据作者的解释,Fas的意思是指人们打破广为接受的社交礼节,过于迅速地了解另一个人,Maco的意思是指爱管闲事,总是试图刺探他人的隐私生活,这两个词都包含了“对于别人的八卦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的含义。通过使用脸书,特立尼达人满足自身对幽默、八卦、享乐的需求,也使得当地的脸书呈现独特的使用风格。

为什么脸书在特立尼达会化身Fasbook和Macobook,成为幽默、八卦、丑闻等内容的载体?作者认为,这根植于特立尼达当地的独特文化与特立尼达人的性格。

如果让某个特立尼达人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国家,最常见的回答就是“寻欢作乐”。在特立尼达,寻欢作乐的含义往往与丑闻、性欲、混乱、无序等词联系在一起。那么,为什么特立尼达人如此热衷于寻欢作乐?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

特立尼达人对丑闻的关注与当地历史上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特立尼达是世界一流的石油生产地,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热潮使特立尼达的中产阶级迅速壮大。当时,中产阶级数量庞大,主导当地文化,一度达到鼎盛时期。

然而,随后到来的经济衰退暴露了中产阶级虚荣与自负的一面。即便面临经济困境,他们仍然不愿意向外界暴露自身的真实情况,这使得流言蜚语甚嚣尘上,人们纷纷猜测和议论这些家道中落的中产阶级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处境,直到最终真相大白,家丑外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热衷于揭露丑闻,曝光别人想要隐藏的东西。

特立尼达人对性的热衷可以从特立尼达的文化传统中找到线索。在特立尼达人看来,性代表着人类的本性与终极真相,纵使众人千差万别,性欲仍然可以让人们回到最原始的生物自我,回到同一层面的真我与天性。这种性观念蕴含着平等主义的价值,在特立尼达文化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人们积极看待寻欢作乐的行为自然也是不足为奇的。

特立尼达人热爱寻欢作乐的本质通过当地的“狂欢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狂欢节中,人们倾向于打破既定的秩序,撕除虚伪的假面,表达真实的自我,让自己沉浸在兴奋、混乱和显露的性欲中,而这种狂欢文化则进一步巩固和突出了特立尼达人的独特性格。

虽然脸书的创立者可能从未考虑特立尼达的文化背景,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小岛,但是脸书的技术特质与特立尼达人寻欢作乐的文化不谋而合,脸书也因此成为表达特立尼达文化最纯粹的工具。人们会将性搬上这个公开讨论的平台,会对丑闻的传播乐此不疲,也会对别人的八卦产生好奇。

在作者所讲述的故事中,最能体现特立尼达人生活理念的故事当属特立尼达当红女歌手乔桑娜的遭遇。乔桑娜是一个知名乐队的主唱,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和追捧。

然而,在2009年底,乔桑娜身陷丑闻——她在私下录制的性爱视频遭到外泄,而脸书成为了推动视频传播的重要渠道。人们会在不同的公共场合讨论此事,部分人的讨论并不涉及道德问题,只与性本身有关。对乔安娜丑闻的讨论满足了人们狂欢享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Fasbook的样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认为特立尼达人的生活只有寻欢作乐,那就大错特错了。对于特立尼达人而言,狂欢享乐固然重要,但这肯定不是人们生活的全部。除了满足当下的欢愉,人们也会追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声望与结构,人们也会耐心解决国内面临的各种问题,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展望未来的国家。在狂欢节中,人们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在其他时候,人们关注历史和未来,会通过纪念的方式来关注长久之事,这是特立尼达的两面,二者看似矛盾却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特立尼达人完整的性格与文化。

在本书中,体现特立尼达人另一侧面的事例仍然与乔桑娜有关,只不过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乔桑娜的表弟达伦,他在一场车祸中不幸逝世。达伦的朋友们在脸书上创建了纪念主页,许多人在主页上表达了对达伦的悼念。在这一事件中,脸书见证了人们的悲伤,也凝聚了强大的力量。死亡作为一个代表失去的时刻,可以召唤人们的共同情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一起抚平伤痛、悼念亡人。

由此可见,面对严肃的、庄重的、值得纪念的事件,特立尼达人对脸书的使用也可以摆脱Fasbook的标签,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这也体现了脸书的潜力所在。

03

重归Facebook:

关于脸书的普遍理论

特立尼达人对脸书的独特使用方式体现了人类学研究的“地方性”,然而,作者并不仅仅满足于对特立尼达的脸书使用状况进行单纯的描述,而是希望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从而更好地阐释脸书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从脸书与个人的关系来看,脸书既可以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可以成为压垮人际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特立尼达,患病的学者可以利用脸书继续活跃于公共讨论之中,维持自身形象;内向的青年可以通过脸书与同龄人增进沟通,锻炼社交技巧;虔诚的教徒可以借助脸书的力量对外发声,扩大教会影响。

与此同时,在特立尼达,脸书成为妻子监视丈夫是否出轨的工具,加深了夫妻双方的矛盾与隔阂;脸书增加了保护个人隐私的难度,自己的形象随时可能出现在其他人发布的照片之中;脸书也让丑闻的扩散更加迅速,上文提到的乔桑娜就是最大的受害者……总的来说,在不同的情境下,脸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会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化。

从脸书与社群的关系来看,脸书具有一种平衡线下社群,弥补线下社群不足的作用。在对特立尼达人的考察中,作者发现,对于生活在关系紧密的线下社群中的人来说,脸书是一种更温和的社群,它可以为人们营造一种距离感,使人们从强烈的社群意识中解脱出来,获得短暂的放松,而对于没有居住在真正的线下社群中的人来说,脸书又可以帮助缺乏直接交流和联系的人们营造更高的社交强度。基于这一特点,作者将脸书比喻为一种调料,用于平衡风味,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社群体验。

最后,作者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尝试与经典的人类学研究进行对话,在“主体间时空”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脸书的“时空扩展”理论。主体间时空指的是人们生活并获得名望的范围,人们可以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得名望,积极的转变会扩大时空,消极的转变会压缩时空。

根据作者的阐述,文化存在于人们扩展世界、去往天南海北的期望之中,也存在于他们想要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努力之中,同时还存在于同一种“扩展”机制的负面力量之中,脸书的存在丰富了时空扩展理论的内涵。

当特立尼达人借助脸书与原本失联的旧友再度重逢,或者向世界各地的人展示特立尼达的风土人情时,他们为自己,也为他们生活的土地带来了积极的转变,成功拓展了时空;当特立尼达人沉浸在对乔桑娜性爱视频的消费与狂欢中时,对于乔桑娜而言,她的名望与社交生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众人的寻欢作乐挤压了她原本广阔的社交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时空被消极地压缩。总之,在《脸书故事》中,作者以特立尼达人的脸书使用状况为例,论证了“世界上其实并没有脸书”的观点,实现了从Facebook的普遍性到Fasbook的特殊性的飞跃;随后,作者又从特立尼达人的脸书故事中总结出适用于分析社交媒体对人类生活影响的规律,实现了从Fasbook的特殊性到Facebook的普遍性的飞跃。两次飞跃的过程与结果,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学研究试图弥合具体经验与抽象理论的努力,也让我们对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其实脸书并不存在,其实脸书一直都在。

互联网人类学的开拓之作,对习焉不察的互联网生活做出独到观察。

-End-

编辑:昱璋 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脸书故事》

原标题:《天天刷朋友圈、微博有什么影响?看看他对脸书的这个研究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