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个丹寨人登上北京晚报!今天,听他们讲讲这3年发生了啥

2021-02-02 17: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大家都知道万达的“有心扶贫”,

让丹寨在短短几年间,

就蜕变为全国知名的度假胜地,

那么到底是怎么个“有心扶贫”法呢?

你看,他们有话说——

专项扶贫基金:珍视来之不易的工作

“我家里有两小孩和我母亲,在外面打工都不敢多花钱,收入的一半会寄回家存起来,当时只能算勉强维持生活。”

在丹寨县杨武镇干改村,13年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潘世才回忆,之前和妻子一直在外务工,离家远收入也微薄。

而万达集团专项扶贫基金的介入,给村里开放了一些公益性岗位,通过劳动,贫困户不出村就能获得收入。

这是万达在丹寨捐资5亿元设立的丹寨扶贫产业基金,兜底帮扶特殊困难人群,帮助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解决贫困户公益岗位就业。在干改村,享受这些公益性岗位的有30位村民,每位贫困户每年通过务工能获得6000元到8000元不等的收入。

潘世才就是其中之一,他回村后担任了村安监员,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潘世才显得十分珍视。检查村里的电路、房屋、农业设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进行维修,他认真负责,还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生活越来越好了,潘世才并没有放弃努力。

丹寨万达小镇:绘就美好生活的平台

“姑娘家如果不会做蜡染就很难嫁得出去。”

46岁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传承人杨而报浪来自丹寨县扬武镇争光村,和许多在村寨中长大的苗族女人一样,杨而报浪从小就接触蜡染技艺。

家乡就业少,为了改善生活,杨而报浪在广东打工10年,又在浙江待了7年。杨而报浪挖过泥、拉过砖、捡过垃圾,为了生活什么苦都能吃。

直到丹寨万达小镇开业,从小有着蜡染手艺的杨而报浪看到了机会,从他乡回到故乡,在“家门口”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蜡染体验馆。

凭借丹寨万达小镇逐年上涨的客流,小店生意日渐红火。铜刀作笔,蜂蜡为墨,在没有任何草稿的情况下,绘出精美的图案,杨而报浪通过独具匠心的纯手工制作,让蜡染这门苗族的传统手艺,获得了更多人的了解和喜爱。

“现在丹寨万达小镇的游客越来越多,蜡染产品的市场也打开了。我们的产品有服装、被子、鞋子、抱枕等很多,很受欢迎,不光是游客喜欢,深圳、北京、泰国、法国都有我们的客户。”杨而报浪的事业越做越大,她的蜡染店开到了第三家,还开办了一个加工厂。

杨而报浪用自己双手开启了蜡染事业,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还将许多苗族同胞带领起来,实现了脱贫致富。“我们在乡下办了合作社,像我这样的蜡染妈妈已经有五六十个,每个蜡染妈妈一年收入有一两万元左右。” 杨而报浪说。

布匹上古朴的花纹或细腻或奔放,带着独特而浓厚的民族风,杨而报浪用自己的双手,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融入蜡染的“留白”中,也将未来的美好生活,绘进那一抹蓝靛色。

万达职业技术学校:圆梦大学,回报家乡

原标题:《3个丹寨人登上北京晚报!今天,听他们讲讲这3年发生了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