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看这部被18万人打出9.5分的国产剧,这些细节戳中了我

2021-02-05 08: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她姐 她刊

有这么一部剧,到今天2月2日,整整开播7年了。

7年来豆瓣评分一路飙到如今的9.5.

打5星的人占到了77.4%,打3星以下的人只有3.3%。

这部剧的受众可以说覆盖了,上到40后的80岁老人,下到00后的年轻后浪。

堪称国产剧市场上的一部神剧。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父母爱情》。

怎么给没看过的姐妹形容它的地位呢?

它好比战争剧里的《亮剑》,暑假剧里的《还珠格格》,以及宫斗剧里的《甄嬛传》。

只要看过《父母爱情》的人,但凡在抖音里刷到,都会不自觉停下看完。

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大老粗军官江德福和有文化的资本家小姐50年的爱情故事。

五个孩子,一个姑姑,几个同辈的兄弟姐妹或者是老同事、老邻居。

从青岛军校到偏僻海岛;锅碗瓢盆、鸡零狗碎、嬉笑怒骂,就这么过了一辈子。

虽然江德福安杰一家是那个年代的“富户”,但故事描绘的全是“小老百姓”的日常。

它没有大悲大喜的人生奇遇,也没有爽文剧的主角光环。

剧里,没有一个坏人,更没有一个完美的人。

但观众就是跟着它,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有人说它是中国版的《请回答1988》,故事生动,笔触温情,多有余味。

它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人一遍又一遍地复看,怎么都不腻?

“错过”的爱情

我们常常讨论,另一半究竟是性格互补好,还是相似好。

看过《父母爱情》,你会发现这就是个伪命题。

江德福是个什么样的男人?

用安杰的话说:我敢肯定他连100个字都不认识。

能把纨绔子弟的纨绔,念成“执跨”的人;是会吃饭吧唧嘴,睡前不洗脚的“糙”人。

安杰呢?

资本家出身,读教会学校,喝黑咖啡,看《安娜卡列尼娜》的千金小姐。

甚至我们都怀疑,最初江德福不过是看上了安杰漂亮有文化,安杰看上了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江德福的“身份”。

各取所需,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俩确实是互补。

但就是这样两个目的“不单纯”的人,最后有了我们人人羡慕的「真爱情」。

直到最后几集,你才猛然发现,50年婚姻的相伴,他们既没互补,也没相似。

而是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这也是全剧对“江安”爱情最精准的总结。

你甚至也很难发现,他们究竟确切是在哪一个时间点有了对方的影子,彼此错位,朝着对面走去。

一开始,江德福总是批评安杰“资产阶级思想”,馒头掉地上了还扒皮吃。

后来,老年的江德福也学会了馒头掉地上就扒了皮吃。

年轻的时候,安杰嫌弃江德福吃饭吧唧嘴,没素质。

可是后来安杰也学会了狼吞虎咽,一口气吃了小姑子家好几个大包子。

年轻时候的江德福一身军装过日子,不讲究吃不讲究穿。

倒是安杰各式各样的裙子、旗袍数都数不清。

进岛的时候搬家,光杯子就装了一箱子,喝水的、喝茶的、喝咖啡的、玻璃的、陶瓷的......

结果老了以后呢?

江德福学欧阳懿穿睡衣,戴礼帽,喝大红袍,用女儿江亚菲的话说:“我爸哪像个退休老干部,打扮得跟个老华侨一样。”

安杰似乎倒是没那么讲究了,印象中只有两次,看见了她对青春或者是年轻的缅怀。

一次是美术老师给她画写真,一次是老年的时候,参加干休所的社区舞蹈比赛。

慢慢地,安杰变成了江德福,江德福变成了安杰。

曾经的安杰,唠叨抱怨,甚至让江德福有些“发怵”,就怕她没理狡三分。

结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安杰开始“害怕”江德福了,怕他的絮絮叨叨,怕他的“振振有词”。

所以说,什么找一个性格互补的,还是志趣相投的,这些设定在“江安”的爱情里都没有。

他们在逐渐包容彼此,适应彼此的路上,被“改造”了。

他们将自己的全部,性格、价值观、生活方式,完全交付给这个家庭,“不坚持”自我,更不强行改变对方。

他们下意识想逐渐走近一点,可一不小心,却擦肩而过了。

但这个结果,有趣,又浪漫。

他们为爱情所做的努力

有人说,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如果江德福不是军官,他们家会有这么好的条件,在那个年代丰衣足食?

如果安杰不是漂亮、有气质有文化的千金小姐,江德福会看上她吗?

我们一边羡慕,一边不肯承认江德福安杰为爱情所做的努力。

他们有了两个孩子后,江德福被调去松山岛守备区当参谋长。

后来安杰也随军进了岛,从此彻底过上了农村生活。

岛上用水要去井里挑,江德福说如果她不去,就只能自己每天晚上趁没人的时候去挑水。

毕竟军区大官的身份在这摆着。

安杰嘴上是一百个不情愿,但第二天还是去了。

其实按照安杰这种资本家小姐人设,连穿雨鞋都嫌脏的人,不去挑水,江德福大概率也会宠着。但是她没有享受这种“特权”。

嘴上嫌弃岛上没自来水,准点熄灯、没冲水厕所,但是她从始至终也只是嘴上抱怨抱怨,行动上一点没作没闹。

江德福心里有数,所以给她在自家院子里盖了厕所,给她打着手电洗漱。

后来安杰的姐夫欧阳懿被打成右派,发去劳动改造,老婆孩子都随着去了。

他们所在的地方正好是江德福管辖的小黑山岛。

但安杰对江德福只字未提,他没有要求丈夫去照顾娘家人,更怕江德福被连累影响仕途。

而江德福偶然看见了曾经意气风发,骄傲体面的欧阳懿,穿着土布衣裳,满脸沧桑地在海边拉船。

回来后他埋怨安杰为什么瞒着自己,还让安杰明天就随值班船去看姐姐一家人。

安杰问:“我们真的不用和他们划清界限吗?”

而那个天天把“注意影响”放嘴上的江德福说:“我不怕有这样的亲戚。”

后来欧阳懿平反,一家人到安杰家吃饭。

江德福主动和安杰说要帮姐姐的两个女儿找工作,担心两个孩子回到青岛也没什么好前途。

安杰满眼感动,亲了江德福一下,趴在他胸口说:“谢谢你老江。”

江德福没有把安杰的娘家人当成负担,安杰更没有把丈夫的帮衬当成理所应当。

他们总是站在彼此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江德福表面粗糙实则心思细腻,安杰表面任性实则懂事有分寸。

江德福对安杰的家人好,但安杰更把江德福的妹妹德华当成了家人。

一开始安杰德华这姑嫂二人水火不容,用江德福的话说:“她们俩在一块,我这心里都不踏实。”

但后来,德华给他们带大了5个孩子,洗衣服做饭,里里外外的家务姑姑包揽了一大半。

安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德华当家人的?

可能是主动替德华张罗和老丁的事的时候,还替德华痛骂老丁。

可能是孩子顶撞姑姑时,她比江德福先反应过来,骂孩子的时候。

也可能是当老家亲戚指着德华鼻子问,你是这家里的老几?安杰替德华撑腰说,她是这家的姑奶奶的时候。

安杰早就把德华当成了一家人,张口闭口都是,我是德华的嫂子。

所以,当德华跟她要母亲留下来的樟木箱子中的一个时,安杰也是舍得的。

生活中,我们总期望另一半的家人,能对自己好点。

但我们自己又总想用“你爸”、“你妈”、“你妹妹”,这样的身份界限,将自己与另一半的亲人切割得清清楚楚。

以为这样,就能保护住自己的小家。

江德福和安杰则不然。

他们心里清楚那是另一半的家人,但他们也把对方的家人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这一点上,他们活成了一体。

爱,就是计较

很难想象,就是这么一部日常、琐碎的电视剧,居然有很多催泪的名场面。

欧阳懿平反后,在江德福家醉酒痛哭,拍着桌子爆粗口,让所有人都喊他老欧,而不是欧阳。

「欧阳」代表了“尊重”和身份,老欧有被“践踏”的意味,至少在欧阳懿看来是这样的。

在十几年劳改的苦闷中,被批判,被压制,岁月和经历改变了他的容貌,更改变了他骄傲的内心。

他越是让别人叫他“老欧”,就越证明他想回到“欧阳”。

最后他还是哭着,说:“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

这段戏,欧阳懿和安欣并没有诉说他们在岛上如何受尽苦难。

只是对一个称呼的较真,就把观众带进了欧阳懿的情绪。

你未曾经受他的苦难,可是观众又清清楚楚地感受了他的感受。

你跟他一起憋闷,一起难受,一起惋惜。

这也是整部剧,无论被媒体写多少次,作者都不舍得放弃的一段。

剧中还有一个角色不能忽视,江德华。

德华命苦,在农村嫁了个丈夫,结果人上了战场再也没回来。

和哥嫂生活了十几年,孩子们都是她带大的。

多年唯一的心愿就是嫁给老丁。

老丁喜欢有文化的女人,原配老婆生去世后,先后谈了两个有文化的对象,都没成。

那天,德华又去老丁家帮忙收拾打扫,老丁说要娶德华。

德华回过神来,转身往家走,迈着大步走在小岛上,引来侧目,她也不在乎。

她咧着嘴笑,用袖子抹着眼泪。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替德华感到高兴。

一个41岁的女人,没孩子,背着寡妇名头,终于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

她笑得越灿烂,代表过去她心里越苦。

无论是欧阳懿还是江德华,导演总是用这种“反喻”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

观众不必经历他们的苦难,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和共情。

比这些名场面更细碎的情节,依旧埋藏着观众的泪点。

那些催泪的表象下,是每个人物最不被觉察的爱,那些爱一点都不无私。

斤斤计较,小心翼翼,步步退让,有委屈但不卑微。

老二去当兵,为父亲没有带他打靶,妈妈没有张罗全家福而伤心,明明大哥当兵走时,就是这样的。

全家去码头送行那天,老二躲在船舱里不肯露面。

妈妈读懂了儿子,冲着船大喊:“卫东,等你回来妈妈就带你去照全家福,都是妈妈的错。”

老二哭了,观众也哭了。

而这个表象的催泪下,还有一份更值得细品的感情。

江德福安杰,把家里最大的两个孩子,都送去了最远的地方当兵。

饶是安杰这种娇滴滴的小姐出身,愣是一句反对都没有。

她的担心是不着痕迹的,甚至观众说,姑姑操心得更像是个亲妈。

所以江德福带老大打靶,是因为老大远去边防,为了教孩子最后一点保命的本事,为此他还受了处分。

当年第一次看《父母爱情》的时候,我就只能看到这些桥段中流于表面的感动和煽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复看,都能更理解一点剧中的人物。

仿佛是在理解我们自己的亲人。

越是看懂,就越是喜欢这些并不完美的剧中人。

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呢?

早就淹没在这些感动和温情中了。

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所谓情情爱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太容易呈现。

他们俩也是如此,就好像江德福80岁那年,女儿亚菲是这么形容自己父亲的:

“享受了一辈子的爱情,又不能说爱情这俩字。”

江德福又是怎么总结安杰的呢?

“勤劳不勇敢”

“任劳不任怨”

“美丽不善良”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遇见过真爱,婚姻凑合,日子凑合。

如果生活中出现了江德福和安杰,大概率也是不会走到一起的,这一看就不是“真爱”。

但看过《父母爱情》后,我们已经很难说清楚,真爱是遇到的,还是经营出来的。

安杰曾经对江德福说:

“是你让我衣食无忧,精神愉悦。”

这不就是我们所有人追求的生活?

白头到老容易,相濡以沫很难。

相敬如宾容易,甘之如饴很难。

如若不然,又如何真的可以享受衣食无忧,精神愉悦?

如若不然,又凭什么遇到真爱?

大结局时,江德福安杰白发如霜,佝偻着腰站在客厅里,听着起床号的录音,50年的时光画面快速闪回。

这时,多少人想返回第一集,重看一遍。

原标题:《重看这部被18万人打出9.5分的国产神剧,这些细节戳死我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