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色产业 夯实脱贫根基

2021-02-08 08: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力推进特色农业扶贫,夯实脱贫根基。

统计显示,全省58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靠特色产业带动脱贫127.69万人,58个贫困县均培育2项—3项脱贫主导产业,全省贫困村全部建立“五有”产业扶贫机制,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1563个、合作社43689个,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均掌握1-2项产业技能。

一业在手 脱贫有了“好靠山”

“现在趁冬闲,赶紧抓紧时间学习怎么能在网上更多‘圈粉’,把我们武乡的好小米直播出去,让大家都知道‘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1月20日,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村民魏宝玉跟记者说起自己的新年打算,还是离不开“小米”和“直播”两个关键词,小米这个产业让他脱了贫,直播这项技能让他致了富。

2017年,魏宝玉播种谷子的视频在新华社客户端首次直播后,点击量超过60万人次,一夜间“圈粉”23万人。随着魏宝玉的“田间地头直播”影响力提升,他的小米销售量也日益攀升,而且有不少是预订。以前一年种地、秋天卖粮,现在边种地边卖粮,米还没出手,钱就到手了。

为使产业扶贫做得更扎实、走得更远,近年来我省制定出台了《山西省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设立山西省扶贫周转金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意见;组织编制了“十三五”山西省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58个贫困县特色产业扶贫规划和10个深度贫困县农林主导产业培育规划,形成了“1+58+10”的产业扶贫规划体系,构建了“东药西薯、南果北杂、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牧业乡村游”的脱贫产业格局,支持贫困县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4个(次)、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个、农业产业强镇7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7个、封闭示范片37个。贫困县发展产业扶贫基地10141个,58个贫困县都培育了2个-3个特色主导产业。创建“五有”示范村129个,特色蔬菜等产业扶贫示范村268个。

“现在来参观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的人络绎不绝,各地客商争着来我们这里下订单。种黄花、卖黄花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1月23日,大同市云州区志海黄花专业合作社监事杨旗说起黄花产业深感骄傲。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对云州区黄花产业给予充分肯定,指示“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杨旗说,根本没想到自己一个普通农民能够见到习近平总书记。

科技傍身 产业有了“硬支撑”

“每次回家乡看到村旁院后堆积的苹果树废弃枝条,就一直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后来利用出国机会,找到了这项苹果树枝农业废弃物循环加工项目。”山西润年同创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谢职刚说起家乡吉县,总是充满深情,对于果树废弃枝条,他也帮乡亲们找到了出路。

谢职刚所在公司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工有机肥,经过省农科院检测,有效有机质高达60%以上,已在苹果主产区推广和应用。

过去,“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现在,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增收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样的产业不同的管理就会有不一样的收入。对于临汾市浮山县东张乡尧头村的村民来说,村里自从来了“智囊团”,蜕变就悄然开始。

1月24日,正在果园为村民讲解桃树修剪技术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吉东发说起村里的变化兴奋不已:“春日里站在地头看,满眼都是粉嫩嫩的桃花;秋日里,树枝上‘九九桃王’十里香,远近客商都来‘抢货’。”吉东发是临汾市果桑站原站长、高级农艺师,他让村民们依靠种植桃树脱贫的信心更足了。村民祁永军成立浮山县尧盛桃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市场+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带领桃农“抱团”闯市场。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硬核”。近年来,我省在贫困县建立产业发展技术专家组、聘请专家、选派科技特派员、选聘首席专家、成立有机旱作专家指导组、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精准落实科技支撑。累计培训贫困村致富带头人2.53万人、贫困人口150余万人次,贫困户都掌握了1项-2项现代实用技术。2020年我省在58个贫困县开展农技推广特聘计划,阳高县闫振国获得了“最受欢迎的特聘农技员”称号。

岢岚县是全省绒山羊优势产区,牧坡草场广,水土光照资源丰富。山西晋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3年内联合贫困户养羊9万只,带动人均增收2500元。通过协议带动当地规模化精细化养殖,每年新增绒山羊5万只,通过精细分割和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500元/只,实现羊产业上下游各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目标。

从扎实研究果业技术到创新开发农村互联网服务平台,从打造“有身份证的水果”品牌到果品质量溯源体系在各大果区落地,从建设数千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水果示范园到自建数千亩现代果业基地……以杨良杰为首的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先进果业技术推广和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帮助农户有效脱贫的“中农乐技术扶贫模式”。

群策群力 拔出穷根“谋振兴”

临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红枣之乡。如何让优质红枣、核桃等农特产品走出去?临县国洋农特亨电商园区通过多方考察与实地调研,建成了临县首个电商网购平台——阳府井App。

从2017年1月15日上线运营以来,主推临县红枣、枣芽茶、小米、核桃、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3年来先后销售各类临县农特产品3600多吨,销售额近2亿元。来自石白头乡柳家山村75岁的脱贫户柳有奎激动地说:“没有阳府井电商,我家的红枣就没人要了,一年下来就白辛苦了。”为了表示感谢,老人给公司送来一幅“红枣扶贫得民心,重金难买阳府情”的锦旗。

近年来,我省强化财政金融扶持,农业资金累计向贫困县倾斜安排78亿元,各县(市、区)累计在农业扶贫方面投入财政资金72.82亿元。2020年,我省下达贫困县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6894.55万元,安排贫困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任务16239人,安排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农民培训任务31497人。

线上线下、省内省外齐发力,区域公用品牌、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有力支撑。我省依托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乐村淘等企业开展“山西品牌网上行”等活动260余场,举办山西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让农民增产增收。

经营主体带领着乡亲们走出了坚实的脱贫之路。多年来,我省贫困县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75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4个。繁峙县农民企业家刘六六,以“现代化养殖基地”为产业链支点,凭借“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等创新产业模式,全面实现“肉牛养殖+中药材养殖+研发”的全产业链循环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让当地更多乡亲们脱贫增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我省在1市10县(区)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组织隰县、沁源县等4个贫困县开展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调研。以“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村庄改造”为发展模式的灵丘县下车河村,成功走出了一条“升级版”的产业脱贫路子,有效实现了从贫困村到产业强村的华丽蜕变。

今年,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我省将继续精准把握“特”“优”禀赋特点,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五大平台”建设,推进摘帽县“一县一业”,大幅提升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山西日报记者王秀娟

原标题:《特色产业 夯实脱贫根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