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共和党三朝元老、美国百岁前国务卿去世

2021-02-10 1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创可贴 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文|创可贴

美国当地时间2月8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在网上发布出讣告,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于2月6号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具体离世原因尚未公布。

8日晚间,总统拜登在声明中,高度赞扬了舒尔茨是一位“有荣誉和思想的绅士”,还称:“我很遗憾,作为总统,我不能像我的许多前任那样,从他的智慧中受益。”

总统拜登回忆道:“当我还是个很年轻的参议员时,有时他和我会在问题上成为对立方,但我也很自豪,能经常在对美国人民的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与他找到共同点。”

现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声明中也同样表示了深深的敬意,他称赞舒尔茨是一个“传奇人物”和一个“有远见的人”。“舒尔茨常常敦促在气候危机问题上,采取严肃而有力的行动,往往很少有领导人能采取这样的立场。乔治·舒尔茨之后,几乎每一位国务卿都研究过他——他的工作、他的判断、他的才智......起码,我是认真研究过的。”

加州州长加文·纽森也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意,他敬佩舒尔茨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公仆和好朋友,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致力于国内的变革”。

作为舒尔茨的另一位老朋友,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也在周日的声明中说:“随着舒尔茨的去世,世界失去了一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和杰出的公仆。这位已故的国务卿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致力促进一个更和平、更安全的未来”。

乔治·舒尔茨的去世,无疑引起了太多人对另一个时代的回顾。他最为世界所熟知的,是曾在罗纳德·里根的任期内担任的国务卿一职,也因此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务卿”。这位百岁老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曾服务三代共和党总统,推动冷战结束的关键人物

舒尔茨是二战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国务卿,也是历届政府中在任期内年龄最大的前内阁成员,并且受到了两党同行的广泛尊敬,这在党派斗争如此激化的当下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细数乔治·舒尔茨的一生,他曾为三位共和党总统工作过。在里根政府时期,还成为了历史上仅有的两名在政府内部担任过四个内阁职位的人之一,另一个人是埃利奥特·理查森。

他在政府的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高级经济学家。此外,他还曾在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执政期间担任财政部部长、劳工部部长以及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支持尼克松废除金本位,重振了疲软的经济。

1983年10月,黎巴嫩内战期间贝鲁特海军陆战队兵营发生爆炸,造成241名士兵死亡。舒尔茨不知疲倦地工作,结束了黎巴嫩在20世纪80年代的残酷内战。他花了数不清的时间在中东各国首都之间穿梭外交,试图确保以色列军队撤出那里。

这段经历使他相信,只有解决巴以冲突才能确保该地区的稳定,他开始了一项雄心勃勃但最终未能成功的任务,试图让各方坐到谈判桌前。

尽管舒尔茨没有达到他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走上和平协议道路的目标,但他通过让巴勒斯坦人合法化,使他们成为一个拥有正当抱负、在决定自己未来的过程中拥有有效利益的民族,从而奠定了未来几届政府在中东努力的道路。

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还是在里根政府时期担任了国务卿的职位,领导美国国务院,在结束冷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就个人魅力上而言,舒尔茨缺乏前任基辛格的幽默和宣传才能,但他有自己的优点。他非常直率,媒体评价更像个美国人。在认真从事外交外交之前,他在劳动法、劳资关系和经济方面都有广泛的经验。

舒尔茨在为里根政府工作期间,使得当时苏联领导层发生了态度上的变化。对美国来说,与新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及其外交部长打交道,要比与老政权打交道容易得多,舒尔茨与时任外交部长的关系非常友好,且富有成效。

作为美国的首席外交官,舒尔茨不顾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里根的“战略防御计划”或“星球大战”的强烈反对,谈判达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削减苏联陆基核武库规模的条约。1987年签署的《中程核力量条约》(Intermediate 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是开始扭转核军备竞赛的历史性尝试。

最终,不管是在在军备控制,还是减少地区冲突的问题上,舒尔茨都将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推向了新的里程。

不仅仅是对外,对内舒尔茨也同样就事论事,直率爽朗。

1993年,在舒尔茨出版的巨著《动荡与胜利:我担任国务卿的岁月》中,他本人曾对这些问题作了详细阐述。在他看来,华盛顿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相处并不总是很融洽,甚至在业务上也缺乏沟通,更有政府成员偷偷谋取私利。而这些问题,至今每一届美国政府曾面临过。

其中一个出名的案子就是伊朗门事件:在两伊战争期间,一群美国官员和一些自由职业者试图向伊朗出售武器,并将部分收益抽走给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装。

对此,里根总统一无所知,舒尔茨一开始也不知情。但当他深入研究当时的对外政策,发现问题远远要比自己想象的严重。之后他的愤怒与日俱增,一度想要辞职。最终,他甚至在没有总统授权的情况下,直接在电视采访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这,反而得到了里根的支持。

用当时他同事的话来说,舒尔茨“是一位伟大的美国政治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爱国者。”也是他的实干、耐心、正直和果敢,才使得6年的国务卿之旅能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在晚年,他还曾评价特朗普担任总统一职“实在是危险”。

跨界奇才,离世之前仍在工作

毫无疑问,在政界的成就,舒尔茨已然成为了后任历届国务卿的标杆。但就他在其他领域和私人生活上而言,也同样堪称人生赢家。

在他的一生中,舒尔茨几乎在他所触及的所有领域都取得了成功,包括学术、教学,甚至是商界,他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广泛尊敬。生前,他一直是斯坦福大学智库胡佛研究所的杰出研究员,也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名誉教授。

在今天胡佛研究所的讣告中,所长康多莉扎·赖斯说:“在去世前,舒尔茨几乎每天依然坚持在斯坦福工作,作为一个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他将永远被载入史册。”

舒尔茨从小就成绩优异,他的曾祖父是德国移民,于19世纪中期来到美国。长大后,更是以优异成绩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辅修公共与国际事务。

此后从1942年到1945年,舒尔茨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期间获得了上尉军衔。

后来,舒尔茨还获得了麻省理工工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加入艾森豪威尔政府工作之前,他一直留在在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任教。后期随着休假和加入政府工作,一度辗转于政界和学界之间。

1974年,他离开了尼克松政府,成为柏克德集团的执行副总裁,后期升任了该公司的总裁和董事。在舒尔茨的领导下,柏克德公司获得了许多大型建设项目的合同,包括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合同。在他离开柏克德公司的前一年,该公司的收入增长了50%。很明显,不仅是政界和教育界,就连在商业上,以舒尔茨的能力,也依然能够获得不菲的成就。

舒尔茨对待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是非常的忠诚。1946年2月16日,他与第一任妻子赫莲娜·玛利亚·奥布莱恩(Helena Maria O'Brien)结婚。他们育有5个孩子,在一起生活了近50年,直到她1995年因胰腺癌去世。

两年之后,舒尔茨与夏洛特·梅莉亚德结婚,两人在77岁时坠入爱河,还在旧金山的格雷斯大教堂举了行婚礼。

有人曾说,舒尔茨并不能言善辩,他甚至都没有留下太多所谓的“警示名言”。但他的一生,就像是自己在2016年于胡佛研究所接受采访时所说:“你不能通过告诉人们该做什么,来领导这个世界,而是要通过说服和参与,来进行帮助和领导。”

这样知行合一的性格,让舒尔茨为自己的丰富而又卓越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正如基辛格曾高度评价的那样:“如果我能选择一位美国人,在危机时刻将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那一定是乔治·舒尔茨。”

1989年,舒尔茨被授予美国最高的平民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目前他的家人包括他的妻子、5个孩子、11个孙辈和9个曾孙。葬礼的安排尚未立即公布。

参考资料:

https://www.sfchronicle.com/news/article/Statesman-George-Shultz-who-served-as-Reagan-s-15931705.php

https://www.ft.com/content/ae5252fc-ac76-4cc4-b7ec-f36ba2246c64

https://www.usnews.com/news/top-news/articles/2021-02-07/quotes-reaction-to-death-of-former-us-secretary-of-state-george-shultz

https://www.cbsnews.com/news/george-shultz-dies-age-100-reagan-secretary-of-state/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07/obituaries/george-p-shultz-dead.html

https://history.state.gov/departmenthistory/people/shultz-george-pratt

原标题:《共和党三朝元老、美国百岁前国务卿去世,基辛格称可将国家命运托付于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