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六枝特区:传承花灯薪火,“小把戏”玩出群众幸福新生活

2021-02-09 22: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年来,六枝特区老年大学在特区党委、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进行有效传承,其成效显著——廉政题材《清风浩荡正气扬》,于2014年获贵州省文化厅优秀作品奖;文化旅游宣传题材《郎山放歌》,获2011年多彩贵州小品大赛六枝赛区一等奖;校歌《桑榆重晚晴》采用六枝花灯调创作,2018年被《老年教育》杂志成功刊发。

据了解,花灯,俗称 “跳花灯”、“闹灯台”,通过歌舞、戏剧等求吉纳福,而花灯也是汉族传承的一种节日娱乐形式。在六盘水市的六枝、水城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六枝较为集中。六枝花灯历史悠久,分布面广,传唱普遍,是当地民间最为流行的歌舞娱乐形式,也是最为重要的特色传统文化遗产。

花灯表演时间一般为正月初一到十五,开场、出灯、收灯都有特定的请送祭拜仪式。所配灯笼有排灯、宫灯、宝灯、五角灯、跑马灯、扇子灯等,俗称“九灯转场”。花灯班子一般20人左右,由演员、吹拉弹唱锣鼓手、执灯当杂人员组成。六枝花灯常和耍龙、舞狮、跳地戏等相结合,故折溪、骂冗、六堡等地均有“白天跳地戏,晚上玩花灯”之说。

如今,在六枝,花灯表演较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有六枝镇街上村、大用镇骂冗村、月亮河乡折溪村、六堡村、岩脚镇草原村等。而最为齐全、最成规模的要属六枝街上的花灯,即黄明礼创立的“六枝民间花灯艺术团”,它也是六枝特区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

据介绍,六枝花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传承至今,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紧密相连,对丰富和完善六枝地方历史文化史料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民俗学、人类学的研究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乌蒙新报全媒体记者 胡兴文

总值班:田维娟

值班主任:赵鑫

编辑:陈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