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要通知!关于就地过年~

2021-02-10 12: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

中共泰州市委办公室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关于做好就地过年群众

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要求切实做好

就地过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确保人民群众度过

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内容

各市(区)委、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近期,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国内多地发生本土疫情。

随着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活动增多,我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进一步增大,疫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积极倡导群众就地过年,切实做好就地过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力保障生活物资。

各地各部门要提前做好安排,抓好各类生活物资储备,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密切跟踪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对口罩、消毒用品、测温设备等开展定期监测,主动引导市场预期,严防出现异常价格波动。引导和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卖场、生鲜电商、物流配送企业保持正常运营,倡导社区、乡村零售网点春节假期每日营业时间不少于8小时,鼓励支持开通网上下单业务,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和密切接触。支持电商平台开启春节“不打烊”模式,推动餐饮服务企业与外卖电商平台加强对接,开通年夜饭、团圆宴等预约预定,做好餐饮到家服务。开展以市场为主体的计量、价格、质量、原产地溯源巡查检查,对趁乱涨价、哄抬价格、发布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行为及时核查、严肃处理。

抓好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保供,优先保证居民、医院、医用物资生产企业、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用能需求。鼓励有线电视开展过年优惠活动,向春节在泰外地群众免费赠送一个月增值全业务套餐。鼓励运营商提供“就地过节流量大礼包”等优惠活动,给予在泰外地群众10或20GB流量包。全市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公园、体育场等场所保障开放时间,更好满足群众文化体育需求。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等要求,丰富假日旅游活动,保障旅游产品供给,鼓励收费景区在春节期间对游客实行门票折扣等优惠。

二、加强群众管理服务。

充分发挥社区“两委”等基层组织基础作用,完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强化综合服务,及时回应和满足就地过年群众需求。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就近安排文娱活动等措施,以岗留工、以薪留工、以情留工,引导外地职工特别是原籍在中高风险地区的职工留泰过春节,积极做好就地过年员工的餐饮、住宿、医疗等服务保障。

加强学生食堂保供稳价和住宿保障等工作,强化安全教育管理,积极保障留校师生基本生活需求。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对困难的高龄、失能、独居(留守)老年人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众,提供针对性帮扶和关爱服务;对因疫情影响不能返乡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送一份新年礼包,送一句新年祝福;对因子女在外过年不能回家探望照料的老年人,落实临时看护人员,帮助老年人通过电话联系、网络语音、视频连线等方式,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用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畅通企业群众投诉渠道,及时帮助解决矛盾问题。加强违法犯罪打击整治,提升社会面巡防等级,切实维护就地过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确保交通出行顺畅。

完善春运工作协调机制,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应急、气象等部门要加强联动,统筹做好就地过年群众运输服务保障,智能监控交通动态,密切跟踪客流变化,优化运力调配,指导公交汽车、出租车等加大运力投入,确保就地过年群众购物、休闲、娱乐出行便捷。优化售票服务、乘车服务,完善健康码、电子客票等使用,保障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传统与智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出行服务。

加强重点物资、应急物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严禁对货运通行实施限制,确保运输车辆快速便捷通行。严格落实春节假期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做好道路疏堵保畅工作,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全时段突发处置,及时疏散滞留旅客。强化春运期间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严管“两客一危一货一面”等重点车辆,严查“三超一疲劳”等严重违法行为,确保群众安全出行。积极协调主要快递品牌“春节不打烊”,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实行错峰放假或调休,合理安排生产运营。做好停车保障工作,对政府投资的市区公共停车场实行优惠停车。

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组织企业全面排查辨识安全风险,及时上报较大及以上风险,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坚持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全面核查节日开工企业生产情况,滚动研判安全风险隐患,筑牢安全防线。开展安全生产“亮剑·1号”专项执法行动,对危险化学品(化工)、冶金工贸、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节后复工复产的重点作业环节开展执法检查,严打重罚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全力做好烟花爆竹禁放工作,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加强巡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阻止违规燃放行为。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灾害天气,切实加强天气会商和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气象服务信息,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强化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和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一旦发生事故第一时间响应、快速高效处置,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

五、加强群众权益保障。

组织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送温暖留心、强政策留岗、稳生产留工、优服务留人。督促企业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律规定,对于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职工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运行分析,对上年度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并采取比对数据、网上联审、直接到账的方式,加快发放流程,切实支持企业稳定生产、稳定岗位。

鼓励企业开展“留泰提技”培训,充分利用春节前后职工集中休息期间,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及时发放培训补贴。跟踪指导生产经营困难企业,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少裁员。畅通维权渠道,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劳资矛盾,做好及早及时妥善化解。落实好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加强农民工生活居住安全保障,保障困难农民工基本生活,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时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对就地过年的农民工做好带薪休假等权益保障。

六、营造良好节日氛围。

加强舆论引导,在泰州发布、微泰州、泰州微视听和“我的泰州”APP等新媒体及时发布防疫工作有关情况和政策措施。在泰州日报、泰州广电台等主流媒体推出专栏节目,展示疫情防控之下的年味和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集中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聚焦各行各业节日在岗人员,记录工作实景,展现坚守岗位者奋斗实干的精神状态。组织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城乡疫情防控、文化惠民活动、倡导文明生活、移风易俗过年、留守泰州迎新春等活动。推出“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疫情防控科普提示的微视频、海报、动漫等,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密切关注群众就地过年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确保春节期间网络舆论平稳有序。

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持续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市上下要坚决落实健康监测、外出佩戴口罩、出入扫健康码、测量体温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防控工作机制,从严控制聚集性活动,坚决防止疫情出现反弹回潮。市内所有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均应在工作地过年。对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要做好本人和家属的思想引导工作。对因防控疫情引发的纠纷、矛盾等,确保第一时间得到调处,严防矛盾上行、事态扩大。

八、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统筹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就地过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示范带头作用,确保节日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努力把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要把抓好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好群众有机统一起来,在政策执行时突出精准性和人文关怀,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坚决不允许采取“一刀切”措施,努力给群众多些保障、多些便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对在疫情防控和群众服务保障工作中失职失察的,要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中共泰州市委办公室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2月8日

原标题:《重要通知!关于就地过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