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声音经济2020: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1-02-19 19: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韩志鹏 IT老友记

2021年关冒出的clubhouse,又给音频赛道点燃一把火;但声音经济的2021年,风还会吹多久?

公众号 | itlaoyou-com

来源 | 地歌网

作者 | 韩志鹏

2020年1月,音频直播平台“荔枝”挂牌纳斯达克,摘得“在线音频第一股”的桂冠;一年后,阿里旗下在线音乐平台“虾米音乐”宣布将关停;今年2月,虾米音乐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两件并无直接关联的新闻事件,涉足的却都是相似领域——声音场景,在线音乐和在线音频虽有着不同的商业逻辑,但在整个2020年,两大赛道都显得是风平浪静。

音乐和音频赛道格局初显,腾讯作为最大玩家从数字歌曲向有声书领域扩张,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等细分平台,几乎瓜分了剩余的市场蛋糕,战场里似乎不会再有新军杀出

但2021年关冒出的clubhouse,又给音频赛道点燃一把火。

埃隆马斯克带火Clubhouse,也顺势引爆了音频服务商声网Agora和荔枝的股价,被认为“窄众”“沉寂已久”的音频赛道,这一刻又成为风投资本的“池中物”。

不过,声音经济的2021年,风还会吹多久?

在线音乐“一超一强”

再多叹息遗憾,也挽回不了虾米音乐关停的命运。

这款诞生于2007年,最初因歌单的高颗粒度,以及精准的AI荐歌等标签,而吸引了大量早期拥趸,还在音乐版权争夺最风起云涌的2014年前后,被阿里音乐收归囊中。

故事开头总是美好的,但伴随高晓松与宋柯入主阿里音乐、天天动听改版阿里星球后日活大跌、错失版权争夺战关键年份等一系列事件后,被腾讯、网易云甩在身后的就不止阿里音乐,还有虾米音乐。

到2019年时,最早出现的虾米音乐,市场渗透率仅1%、月活约800万,而后进者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8%;加之音乐业务转入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高晓松辞任阿里音乐董事长,虾米音乐彻底“靠边站”。

但这更凸显了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一超一强”的格局。

据2020Q3财报显示,腾讯音乐当季度实现总营收75.8亿元,在直播业务的加持下实现盈利13.5亿元;本季度,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到了5170万,付费率首度超过8%。

坐拥三款在线音乐App、一款在线K歌App、数款音乐直播和听书类产品,腾讯音乐联动腾讯的文娱生态和资本实力,最高峰占据国内正版歌曲数量的90%。

不过,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网易云音乐正奋起直追。

2013年诞生的网易云音乐,因细分的用户上传歌单、社区化的评论功能,很快在腾讯统治的音乐江湖下打出一片高地,到2019年注册用户突破8亿、并获得阿里的8亿美元投资。

到2020年,网易云音乐开启版权“超限战”,先后拿下日本吉卜力、华纳版权、滚石唱片、贝塔斯曼集团等国际一线厂牌的音乐版权,并且还上线了在线K歌App“音街”,其95后用户占比超过9成。

虽然年中的“网抑云”事件引发了一定的社会争议,但回顾2020年,网易云音乐重仓音乐版权,补齐歌曲规模的短板,放大“最受Z世代用户青睐”这一长板,继续强化与腾讯音乐“一超一强”的市场格局。

再环顾整个在线音乐赛道,商业前景却未拨开迷雾。

业内率先盈利的腾讯音乐,其核心盈利点依然是直播,即使有超过8%的付费率,但在线音乐业务在第三季度,为腾讯音乐创造的收入是14.6亿元,占比仅二成。

国内音乐用户的付费习惯不彻底,再加之音乐消费的文化氛围欠缺,高晓松曾经谈到过:中国的偶像崇拜市场非常大,粉丝对人的崇拜,远远超过了对歌的崇拜。这往往造成音乐人“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乃至于平台格局的分化。

周杰伦一人就能为一家音乐平台带来15%的活跃用户;况且,用户付费习惯跟不上版权价格上涨的速度;截至目前,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成本自2013年已经上涨了50多倍。

显然,纯音乐付费的模式很难跨过盈利门槛,2015年腾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每千首音乐消费,流媒体网站需要负担版权成本2.5元,带宽成本1.6元,而广告收益仅有1元,净亏3.1元。

这一难题可谓“放之四海皆准”。瑞典的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在创下一季度1.55亿总订阅用户的记录后,其去年四季度依然净亏损1.25亿欧元。

因此,在线音乐玩家必须突围。

去年4月,腾讯音乐投资中国线下音乐公播公司瑞迪欧。在个人音乐消费的迅速发展下,企业、公共场所的商用音乐版权依然没有标准化、规范化。2018年尼尔森的研报显示,全球有2130万使用个人账户进行音乐商用的企业,这每年会使音乐版权所有者们损失26.5亿美元。

ToB市场成为探索方向之一,而“有声书”又成为另一片富矿,腾讯音乐在2020年的入局,是其拓宽音频赛道的重要一步,也再次搅动了在线音频行业的一池春水。

在线音频“突围”

2020年,在线音频赛道闯入巨头。

去年,腾讯音乐正式发布长音频产品“酷我畅听”,并与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与此同时,QQ音乐还与“即刻”旗下中文播客小宇宙达成战略合作,上线“播客”独立入口。今年年初,腾讯还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有声书App“懒人听书”。

长音频和大IP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腾讯音乐长音频的月活渗透率达到11.7%,2019年同期为4.7%;而腾讯还在2020年购入《盗墓笔记》的有声版权,后者在蜻蜓FM的累计收听量接近80亿。

坐拥文学版权的“富矿”阅文集团,腾讯入主长音频赛道底气十足,而其早在2018年就投资了喜马拉雅;鹅厂之外,字节跳动在2020年上马长音频App“番茄畅听”,快手也开始内测播客产品“皮艇”。

巨头涌进长音频,传统音频“老三家”过得如何?

过去的2020年,喜马拉雅、荔枝和蜻蜓FM过得可谓是风平浪静。蜻蜓在去年3月拿下小米的融资,IP方面签约作家冯唐,继续巩固自身“行业第二梯队”的位置。

率先上市的荔枝,依然处在亏损的边缘。2020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荔枝实现收入3.6亿元,月活用户达到5620万,但依然亏损610万元,同比收窄87%,接近盈利。

作为行业老大的喜马拉雅,面对音频付费会员的增长瓶颈,其创新性地推出“买1送13”的会员活动,并且在第四届123知识狂欢节上,喜马拉雅以首度破十亿的内容消费成交额,可谓顺利收官。

显然,在线音频的2020年,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2020年内容赛道的风向标来看,视频成为风口浪尖上的创业赛道,最新消息是,网易计划投入10亿元,重新打造短视频平台产品;但音频赛道自2014-2015年引发的版权战、竞对“口水战”和诉讼战之后,已有多年未见大风大浪。

原因不难理解,从产品维度出发,音频内容多见于陪伴性的场景,例如开车、通勤时和睡前,这些使用场景碎片化,且可被音乐、视频、网文等内容所替代,音频内容在前述场景中不具备独家性。

因此,长音频是窄众赛道,并且许久未见巨头亲自下场,而直到2016年知识付费出现之前,长音频都没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但如今,知识付费也在退潮。

罗振宇、马东“好好说话”、蔡康永“情商课”……在知识大IP之外,知识付费内容的真实价值难以和实体商品一样被量化,蜻蜓FM的前副总裁肖轶也谈到过:音频玩家的头部大咖或者内容都不是原生的,这些大咖本来就是大咖……但这不是这个行业的支柱,而是这个行业的明珠,明珠是吸引你进店的,但是真正店里消费更多的应该是肩部和腰部的原生生产者。

不过,音频行业很难留住这一批腰部生产者,持续为平台内容造血。原因一是商业变现难题,蜻蜓FM的前副总裁郭嘉就认为,“内容创业者变现最容易的平台是微博和微信,其次是视频……音频的体量要小得多,节目和粉丝之间的紧密度也没有视频直播那么直接。”

二来,国内播客环境和认知度远不及海外。据播客搜索引擎Listen Notes统计的数据,截止去年5月,英文播客总数达83万个,但中文播客数刚刚破万。

腾讯的入场看似点燃了音频赛道,但对巨头而言,版权成本和阶段性亏损都不成问题,拓展内容场景、进一步抢占用户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也给了巨头打持久战的底气。

内容留不住用户,商业化难以全面落地,截止到目前,喜马拉雅上超过90%的音频内容均是纯免费的;窄众的音频赛道也需要出口。

所以,在线音频如何突围?

5G技术被视为视频风口,而在5G全面落地的物联网场景中,声音将成为重要的交互工具,家庭、办公乃至全场景的AIoT,也是巨头正在试水突围的方向;届时,作为内容供应方的在线音频,能扮演何种角色。

同时,知识付费热度褪去,这才是考验在线音频平台的关键时刻,互联网营销专家肖明就表示:“如何进一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音频内容与场景生态,为用户、为行业创造更多价值将成为赛道竞争的重点。”

于新老玩家而言,长音频赛道还会是一场苦旅。

声音社交“风起”

2021年开年,声音社交被Clubhouse瞬间点燃。

今年1月,硅谷创业明星埃隆马斯克在clubhouse上的一场分享,将这款名不见经传的产品瞬间推向巅峰,邀请制+语音主题沙龙+功能单一等特性,一度吸引了马克扎克伯格、李开复乃至林俊杰等企业家和明星的入驻。

实际上,这款App早在去年3月就已经发布,疫情期间还拿下了1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但直到现在,Clubhouse团队也只有7人,截止去年12月初的用户数仅60万。

但显然,clubhouse现在是“一夜暴富”,根据AppAnnie的数据显示,Clubhouse日均下载量已超过20万,DAU接近200-400万,估值已经突破10亿美元。

在大陆市场,2013年出现的掌会App、2019年下半年上线的递爪App,似乎都是clubhouse的“精神前辈”,但前述产品都没能挺到2021年这股风口上。

不过,clubhouse带起的这阵风能吹多久?

从产品功能上看,所谓主持人串场、嘉宾按主题轮番分享、无文字记录的clubhouse语音聊天室,确实带有陌生人社交的属性,clubhouse也因此被冠上“语音社交风口”上的产品。

从社交赛道来看,自微信诞生以后,国内的熟人社交场景就被其完全垄断,即使从各类社交平台上接触的人际关系,也最终会被导向微信,可见其对线上熟人社交关系的统治力。

不过,微信之下,还是有“小而美”的社交产品立足:脉脉从职场社交场景切入、陌陌和探探则是瞄准了“荷尔蒙经济”、soul抓住了年轻人的“树洞”社交需求,日活一度逼近千万量级。

在这类社交产品中,语音聊天都是不可或缺的功能,但语音并非它们取胜的关键,前述产品能在微信阴影下生存,重点在于切中了细分场景并持续深耕。

因此,语音社交是“伪概念”,语音背后的内容和社区才是clubhouse走红的关键。

用户认知到clubhouse,是因为马斯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名人;但用户对clubhouse产生依赖,还得看是否有专业人士持续分享优质内容,并维持良好讨论的社区氛围。

这和知乎早期成名的逻辑类似,以邀请制确保用户质量,再确保内容质量,产品功能简单易用,加持了社区良好讨论的氛围,这和今日clubhouse的走红也异曲同工。

理解clubhouse的风口,社交是表,语音内容是里,社区内优质用户的规模、优质内容的饱和度,才是持续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关键密码。

因此,clubhouse的成功,成在优质内容社区。

到目前为止,clubhouse还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2013年的掌会App就明确了toB付费办会、toC课程收费等盈利路径,但彼时的用户和企业付费习惯都处于雏形阶段。

这似乎和今日在线音乐、在线音频的盈利瓶颈类似,C端付费习惯培养跟不上成本上涨的速度,在消费互联网红利收尾的阶段,声音经济的2021年,又去向何方?

原标题:《盘点 | 声音经济2020:也无风雨也无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