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史】“半边楼”里神仙灯 刘建国

2021-02-22 21: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清水河县二边长城线上,其中的一段被称为“马头山长城”。马头山长城段落,分布于山西偏关县小圆岇村与内蒙古清水河县小井沟村交界地段,有一座“半边楼”便坐落于窑洼冲口处,这处冲口在明代又被记载为“视远”隘口。

半边楼遭受累年水土冲刷和人为破坏,已经坍塌严重,西、南两面坍陷不存,北、东两面仅剩的两扇箭窗也不完整,整座楼只剩一角,其形状看似半边楼,故名。

有学者根据文献推测该楼为明代所载之“破虏楼(墩)”。

马头山长城是明代山西镇偏头关所辖一段,在偏头关长城沿线共修筑了6座隘口。6座隘口分别为鸿门隘口(水泉)、视远隘口(小圆岇附近)、小口子隘口(滑石涧,一说在正泥墕村)、西关河隘口(偏关)、东关河隘口(老营镇)、石梯隘口(河曲县)。“半边楼”就坐落于视远隘口低洼冲口处,左右各建一座大墩台,往东二里是控守隘口的好汉山堡(今名小圆岇堡),西南是大圆峁村,北望清水河的水草沟、小井沟、栜木塔村一览无余。

《偏关志》对视运隘口有段记载:视远隘口在关(偏头关)东七十里,直通浑水沟,为鲁人内犯要路。明嘉靖八年(1529)总兵李公瑾筑墙、壕二道;左右建墩台各一。东二里为好汉山堡。

五百年过去了,如今的好汉山长城保存还算完整,墩、楼密集高耸,上凭高远眺,视野开阔,所以有视远之称。

大圆岇村前的洪水沟便是文献所载的浑水沟,驻守半边楼的明代士兵就去洪水沟取水,经年累月这里便留下了一段神话传说。

(被当地人称为五眼楼的半边楼,远处墩台为羊角墩)

这个传说故事已不可考,但这个故事的发生与这座楼有关。

话说马头山边墙修好后,边墙里外的人们却迎来了隆庆年间边贸互市的好国运,于是边墙线上人来人往,生意兴隆,人口急聚,可问题也来了,那就是人畜饮水的困难。

五眼楼南三百米处有浑水沟,沟内有山泉,居民们白天取水,那些外地经商的为不耽误买卖只能黑夜去取水,但去往浑水沟路既难走,而且岔道多,深夜取水很多人便迷了路。

不知哪年,这五眼楼每到半夜便亮起灯光,将四周照得雪亮。起初人们以为是鬼火,但时间长了发现这盏鬼灯是专门给半夜取水的人照明引路的,久而久之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神仙灯”。

人们说这神仙灯是某座山一位狐仙变成的,而这个狐仙更是一位漂亮的少女。

(视远隘口位置示意图)

故事传得远了,引起了一位年轻小伙子的好奇。这人胆子大,人送外号“戳塌天”,他扬言一定要上五眼楼,亲眼一睹女子芳容。

有人不信,他便与人打赌,说他不仅要看姑娘美不美,还要把那盏神灯取回来,让大伙见识见识。如果他赢了,众人杀两只羊犒赏村人,如果输了他买两羊请客。村里的老人劝他万不可上楼招惹是非,得罪了神仙姑娘会惹祸上身。

年轻人不听劝,非要一意孤行,硬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独闯了五眼楼。

(视远隘口左右墩台之一墩,长城资源调查命名为3号墩台,半边楼命名为4号墩台。另一墩命名为5号墩台,当地又称羊角墩台,也有一段传奇故事。)

戳塌天放了大话,心里后悔也不行了,只能硬着头皮前去。为了壮胆还喝了半碗家酿黄酒,借酒壮胆走向五眼楼。

远远地望去,前方果然有灯光在楼内闪烁,他就照着灯光到了楼前,顺梯道爬进楼里。一进楼门口,他首先看到传说的神仙灯悬空高挂,灯下一位姑娘正在绣花。姑娘见有人上楼,抬头对他微笑颔首,一言不发又继续绣花。戳塌天想这荒郊野外,半夜时分这五眼楼里还有这等绝色女子,他看的两眼发直,不觉心辕意马起来。心想不管你是人是神,今儿我撞上了就得占占便宜。这戳塌天不仅言语轻浮,动作还粗鲁。话语挑斗不行,便直接来个熊抱。不承想就像猪八戒摸媳妇,次次扑空。十回下来发现姑娘好像仍在原处没动,只是脸上有了怒色。戳塌天也明白,占姑娘的便宜看来行不通,那只好拿这盏神灯吧!

姑娘见他又来抢灯,起身摘灯便走,戳塌天拔腿追来,眼见就要得手,姑娘微启红唇,一股仙气直扑戳塌天,他顿觉身子一飘,便无了知觉。

(马头山长城实物证据,万历年间碑刻。2020年抢修小圆岇1号敌楼出土)

一夜无话。

村里打赌的人一夜不见戳塌天回村,估计出了意外,便吆喝上十来人结伴到五眼楼。众人见戳塌天头朝下脚朝天直挺挺倒挂在五眼楼的砖墙上,一摸口鼻还有一丝游气。大伙赶忙要扶他下来,谁知后生们都扳不动。有经验的老人一看这阵势,心中明白这是得罪了神仙,赶快磕头请罪。

于是大伙在老者的安排下,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忽听“咚”得一响,高挂砖墙的戳塌天扑通一声掉了下来。众人慌乱一气抬上他便走。

戳塌天经此一遭,一病半年不起,好歹求仙问药才算捞回一命。从此以后,方圆几十里再无人敢去五眼楼了。

据说后来再无人看到五眼楼内有神灯亮起。

(2020年秋,维修中的半边楼)

【作者简介】

刘建国,清水河县人。长期致力于境内长城历史与革命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曾在区内外的《内蒙古文物》《内蒙古文化》内蒙古政协《同心》杂志《河北地质大学学报》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现为内蒙古考古学会会员,内蒙古长城保护学会会员。

来源:清河创客、呼和浩特文学艺术

原标题:《【文史】“半边楼”里神仙灯 刘建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