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脱贫攻坚中彰显省会担当——南昌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走深走实

2021-02-25 15: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湾里管理局梅岭镇,贫困户正在扶贫爱心超市选购日用品。

昔日的南昌县银三角蛟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喻国金,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脱贫致富,如今住上“洋房”。  

  脱贫路上,南昌没有落下一个贫困家庭,没有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为真正把脱贫攻坚抓在手、扛在肩、落实在行动上,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帮扶,在南昌形成了“四级书记带头抓、行业部门齐力抓、驻村干部和基层干部具体抓”攻坚格局,建立了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带头挂村包户制度,安排37名市领导结对帮扶贫困村,5101名市县乡三级驻村干部进驻贫困村,106个市直(企业)单位建立了帮扶联系点,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攻坚局面。

   坚决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南昌市领导班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辱使命,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以“精准扶贫”为准则,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棒接着一棒传,将脱贫攻坚工作一次次推向实处、落在实地,不断走深走实。

  南昌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和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机构,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系列专题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科学决策和重要部署。

  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如何?上任第二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晓军就对《南昌市脱贫攻坚情况》作批示:务必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省会担当。去年4月19日,吴晓军又来到安义县调研,察看安义县石鼻镇果田村沙洲果园扶贫产业基地水果种植规模和对外销售情况,他强调,要充分挖掘产业优势、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为南昌彰显省会担当作出应有贡献。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一线指导、进村入户访贫。其他市领导加强对分管领域指导督促,分赴分管行业和联系点调研督战。市政协组织5个调研组开展脱贫攻坚专项民主监督……

  近一年来,南昌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思想上,全市上下理性面对贫困基数小的市情,始终保持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不降、标准不减、力度不松。作风上,全市党员干部坚持用绣花的功夫、精准的措施,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尽锐出战、合力攻坚。操作上,坚持一手抓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手抓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采取“阳光普照”和“精准滴灌”方式,坚决打好“精准脱贫”与“促进发展”组合拳。

  行业帮扶发挥“领头雁”作用

  在湾里管理局梅岭镇的山脚下,梅岭学校的老师万欢告诉记者,学生高昕怡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11岁的高昕怡由于智力问题成长受限,至今未能说话,生活无法自理,一直由奶奶照顾。

  “几年前带她去看过医生,被诊断为脑瘫。”高昕怡的奶奶杨木香告诉记者,“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变得很内向。万老师来了之后,会陪她玩,教她一点基本的常识,教她认颜色,我感觉她变得开朗了。”看着正在与万老师交换礼物的小昕怡,杨木香眼含泪水,语带感激,“希望她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健康长大。”

  在湾里管理局,像高昕怡这样的适龄残疾儿童一共有5名。“本着‘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教育’的理念,按照‘一周一送教、一月一会商、一学期一回访、一年不定期督查’要求,湾里管理局建立了送教上门档案,并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教师组成送教团队,围绕提高残疾儿童的感知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言语交往能力、认识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对孩子们进行指导训练。”湾里管理局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李牡丹告诉记者。

  近年来,湾里管理局教育系统聚焦教育扶贫,统筹推进控辍保学、教育扶贫资助、送教上门、“点灯行动”、“千寻计划”等项目。不仅是湾里,整个南昌,贫困家庭学生因故辍学的情况不见了,上得起学,上得到学,成为南昌贫困群众最基本的保障,有效切断了贫困“代际传递”。2017年以来,南昌27325人次贫困学生得到资助,3012.07万元资助资金用到了他们的教育上面。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不仅如此,南昌还主动应对,打出政策“组合拳”。围绕脱贫攻坚,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基本生活等保障,我市集中部门优势资源破解难题,充分发挥了“领头雁”作用。106个市直(企业)单位建立了帮扶联系点,覆盖全市80个省市级贫困村,市卫计委选拔了55名优秀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选拔了88名优秀年轻医护人员到贫困村卫生室开展对口帮扶;市农科院选派50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贫困村,开展“农村科技精准扶贫”技术扶贫行动……

  驻村书记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是主战场,人才队伍是关键。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是主力军,他们用真心真情真功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用满腔热血和赤诚之心,投入脱贫攻坚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打通了扶贫政策与贫困群众间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在市委办公厅工作的熊亚波来到南昌县黄马乡罗渡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我们采取旅游+产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300余亩土地种植富硒白莲,通过完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依托富硒莲花吸引游客来罗渡游览,实现消费、住宿一体化。”熊亚波说。

  工作中,熊亚波把扶持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增强村里“自我造血”功能的关键,并根据罗渡村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和离AAAA级景区凤凰沟近的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品、特色产业。

  终于,昔日土地贫瘠、道路破旧、村民贫穷的“贫困村”破茧成蝶,蜕变成如今一步一景、设施完善、村民富足的“小康村”。2018年罗渡村被评为全省文明村、全市最美“三风”示范村、全市十佳秀美乡村。

  在脱贫攻坚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中,南昌扶贫干部始终弘扬“闻鸡起舞、快马加鞭”的工作作风。全市 5101名驻村扶贫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他们竭尽全力、不分昼夜,摸底数、挖穷根、探出路,干出了群众交口称赞的脱贫业绩。

   社会扶贫汇聚脱贫“你我力量”

  “送来的衣服是真暖和,这情分是真暖心。”家住南昌县向塘镇璜溪村的老人王裕元说。这几年,璜溪村来了很多来自南昌市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和南昌市科技局帮扶“连心”小分队的志愿者,做了许多让村民暖心的事儿。

  璜溪村驻村第一书记章三平表示,近年来,市科技局“连心”小分队在璜溪村依托“网格化”管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扶贫,创新打造“网格+公益+扶贫”模式,打好了璜溪村脱贫攻坚战。

  目前与璜溪村建立帮扶的社会爱心组织和企业有十余家,其中包括南昌市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南昌市义联志愿者协会、江西省红十字会、江西旭日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恒康建设有限公司等。

  这只是我市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的一个缩影。为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全市去年共开展各类社会扶贫活动200余场,形成了社会扶贫三股力量。

  在慈善组织捐款方面,南昌市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植物印染”、“送光明”、“流动影楼”等各类扶贫助困活动,惠及人群达1万余人;

  在社会团体助力方面,市红十字会发起了“爱心加倍、助力脱贫”99公益日活动,三天共筹集捐款21.7万元,获得腾讯网配捐近3万元;

  在爱心企业帮扶方面,江西万科开展了“ 体检下乡、护航健康”公益行动,计划今明两年在全市10个乡村开展免费体检服务;南昌县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成立了县人大代表爱心公益协会、县政协委员“三风”爱心公益中心、县爱心词典扶贫救助协会,共筹措资金2500余万元,帮助1250余户贫困户圆了住房梦;南昌县16个乡镇还设立了教育助学基金,募集资金达2200多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就学,营造了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有为的大扶贫格局。

  在脱贫攻坚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中,南昌社会各界围绕“积聚扶贫力量 画最美同心圆”,汇聚了脱贫“你我力量”,构建了扶贫“攻坚合力”。

   念好帮扶“两业经”探索增收“新路子”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南昌产业就业帮扶一齐抓,念好了“两业经”,唱好了“发展戏”。南昌市贫困群众斩断了“贫穷根”,种下了“摇钱树”,实现了从“脱贫无门”到“致富有方”的转变。

  一方面,念好产业“致富经”。南昌通过培育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强化产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项目建设、企业带动、能人带头,为贫困村、贫困户种下了“摇钱树”。截至目前,全市1297家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参与产业扶贫,带动影响9438户、21726人,带动稳定就业2632人,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所有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另一方面,念好就业“增收经”。5年来,南昌通过开设公益性岗位、创办扶贫车间、开展专场招聘、实施技能培训、落实小额信贷政策等,实现了小额信贷的“应贷尽贷”,有就业能力和意愿贫困户技能培训和稳定就业的全覆盖,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因需设岗”、“因人定岗”和“一人一岗”,扶贫车间质效双升,牢固筑起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安全堤坝”。

  此外,这些年来,南昌还积极探索出了消费扶贫的“新路子”,推动脱贫攻坚结出了增收“新果子”。通过开展扶贫集市、“掌上脱贫、乡村带货”、“百县千品”、扶贫产品展示展销会等形式多样、渠道广泛的消费扶贫活动,组织开展有带贫效应的龙头企业和产品认定,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柜、专馆,让贫困村、贫困户的产品有市场、有渠道,卖得出、卖得好,能赚钱、可持续。今年以来,全市累计销售扶贫产品总额达3.44亿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