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电子屏幕比看书更容易近视,是真的吗?答案让人大吃一惊

2021-02-26 16: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同仁赵阳 白内一把刀 收录于话题#近视图文专栏31个

■ 文|赵小刀

我是赵小刀,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适应了电子阅读这个习惯。Kindle、Pad、手机等都可以作为阅读工具,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屏幕。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家似乎不约而同地认为:阅读纸质书本,似乎比阅读电子屏幕,对眼睛来说更友好。很多家长认为,“看手机、Pad会瞎,看书则不会”,也有家长说,看投影仪比电视更好,真是这样吗?

电子屏幕是自发光,书本或者投影是反射光,反射光真的比自发光更能保护眼睛吗?

今天我们就结合一篇新鲜出炉的研究报告,跟大家好好聊聊,看电子屏幕,真的比看书更容易近视吗?

(本文参考文献:Liang, X., et al., Effect of reading with a mobilephone and text on accommodation in young adults. Graefes Arch Clin ExpOphthalmol, 2021.)

"读书"和"读屏幕"并没有差异

小贴士

_

目前业界比较公认的是,近距离工作是引起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几种近距离工作引起近视的不同机制,包括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滞后以及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后引起的短暂性远点漂移。这两种机制被认为是近视进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人员针对阅读手机和阅读文本对NITM(近距离工作诱导的短暂性近视)、回退时间以及调节滞后的影响做了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阅读文本和阅读手机对NITM及其回退时间及调节滞后没有显着差异(P> 0.05)。

研究结论认为纸质阅读和pad等电子屏幕阅读同样都作为近距离阅读的一种方式,引起NITM增大近视进展,两者之间并没有差异。

玩手机的人的确更易近视,怎么解释

有人就要问了,孩子玩手机、用pad上网课,确实就近视得更快了,这又怎么解释呢?

的确,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使用电子设备会增加近视发展的风险。例如,一项先前的研究发现,每天使用计算机超过3个小时是大学生近视的高风险因素。还有研究认为个人使用智能手机和计算机的时间越长,近视度数越高,眼轴长度越长。

但是,导致近视的根本原因,是近距离阅读本身,不能让屏幕去背这个锅。其实,使用电子屏幕或者书本阅读,材质本身并不会影响近视进展速度。也就是说,就算孩子不是玩手机,而是花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距离来阅读纸质文本,也同样会近视的。

但是因为内容有趣,颜色鲜艳,对比度高,大部分孩子在阅读手机、pad时,会更专注,不知不觉就严重超时,而且距离往往也比书本拿的更近。

只要是长时间近距离阅读,都会诱导近视,我总告诉家长,控制近视,距离和时长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媒介不重要。

有家长问,pad投屏用电视好呢还是投影仪好呢?我的建议是,高亮度投影仪=电视>普通投影仪,考虑到经济成本,其实电视就挺好。发光屏幕的有害蓝光,对于每天注视屏幕8小时以上的人群才有作用,对孩子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普通投影仪在白天显示并不清晰,反而会增加孩子的视疲劳。

怎么控制用眼距离和时长?

不管是看电脑还是Pad,确保33cm的用眼距离,对于延缓孩子近视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女儿每次读书写字或者使用pad的时候,我都会让她伸一下胳膊,看看阅读距离是不是合格。家长们要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这样的小习惯。如果孩子坐姿不好,还可以买个坐姿矫正的小装置,也可以帮助控制距离。

Pad还可以设置家长模式,限制每天使用45分钟,或者单独限制某些App的使用时长。

手机因为屏幕太小,距离往往达不到33cm,所以要坚决杜绝孩子使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每次持续用眼时间,增加休息频率,建议5岁以下用眼15分钟就要休息5分钟,5岁以上用眼30分钟休息5分钟。还要注意环境光一定要足够亮,过暗也会加速近视的发展。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现在的你,还认为孩子近视是电子屏幕的锅吗?大家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我是赵小刀

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