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调研报告:多发性硬化患者诊断延迟时间超过2年

澎湃新闻记者 胡丹萍
2021-02-27 22:41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2月27日,由中国罕见病联盟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支持的《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健康洞察蓝皮书暨2021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超过96%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在疾病确诊时没有听说过多发性硬化,从首次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超过1年,诊断延迟时间超过2年。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学系主任医师崔丽英在发布会上介绍,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复发性、致残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罕见病,很多患者不断经历复发缓解的过程。

报告显示,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首次就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2.27年,延迟确诊的主要原因包括医生误诊或无法确诊、未做相应检查、患者存在侥幸心理未重视等。

澎湃新闻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9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发起中国首个覆盖全国范围、以患者角度出发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调研报告《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报告(2018)》(称为“一期调研”)发布。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和中国罕见病联盟的进一步支持下,对2018 年参与调研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持续性追踪,并在2019年和2020年纳入了新的样本数据(称为“二期调研”)。截至2020年2月,二期调研最终纳入分析的样本人群为1540人,其中606人为一期调研持续追踪的患者。

2018年,随着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口服用药在中国上市,中国多发性硬化口服疾病修正治疗时代正式开启。此次二期调研形成的报告展现了多发性硬化患者真实治疗数据,回顾两年来患者使用口服疾病修正治疗(DMT)模式治疗现状。

“从报告结果可以看出,医生和患者对疾病修正治疗重视程度不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学系主任崔丽英教授表示,未来一方面要对医生进行疾病教育,加强对疾病的认知,要让更多的医生掌握多发性硬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要重视疾病修正治疗;另一方面要对患者加强科普,让患者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缓解期治疗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定期随诊。如果多发性硬化患者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在缓解期进行规范化的疾病修正治疗,必将降低致残率,产生更好的预后效果。

调研报告还显示,患者规范化随访情况亦不容乐观。除复发住院患者外,定期随诊的患者不足一半。因复发导致住院,耗费时间和金钱,多数患者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多发性硬化在早期复发缓解阶段,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就可能进入疾病进展阶段。同时,后续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不足会直接高复发率。”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徐雁在发布会上呼吁:“多发性硬化的长期管理一定要定期随访,了解用药的安全性并及时根据病情调整和评估,通过规范化治疗更好地控制病情。”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