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无锡举全市之力打造的太湖湾科创带,这个“引领区”要怎么做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2021-03-01 22:5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在设区20周年前夕,无锡科教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优美的滨湖区,再次对外亮出其发展的核心战略——“创新”。

3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召开春节后第一会“2021滨湖创新大会”。无锡滨湖区委书记马良表示,无锡滨湖区最大的优势是集聚了大量的创新资源,因此,坚持大抓创新,是滨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官方资料,无锡滨湖区集聚了无锡85%以上的科教资源,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江南大学、中船集团第702所,中电科58所等科研院所以及灵山胜境、鼋头渚等5A级景区皆位于此。

同时,无锡滨湖区亦是太湖沿岸城市无锡之中最太湖的部分——无锡市119.5 公里的湖岸线中,滨湖区占了90%的太湖岸线。

环太湖科创带

这意味着优美的生态,同时也意味着无锡大市面临的土地、环境约束在这里加倍凸显。早在几年之前,由于受到环境和资源约束,无锡滨湖区就开始推动企业从产业链下游的加工制造向上游的设计研发等环节转变,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这一思路与无锡市契合。2020年,江苏省内国土开发强度最高、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最小的无锡,正式提出了该市的“头号工程”——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希望探索出一条有别于过去靠土地、廉价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而是用科创来“点燃”产业,探索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在这一背景下,无锡市滨湖区,立足于其自身特有的科教资源、山水环境和产业优势,将春节后的第一个全区层面的大会瞄准“创新”这一主题。滨湖区委书记马良表示,滨湖区作为创新资源集聚区、创新发展先行区,“有条件、有责任、有信心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中挑最重的担子、当最强的先锋”。

“滨湖面临环境容量和土地资源的强制约,过去一个时期,正是依靠持续激活科技创新的能量,我们才能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马良表示,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必须更加坚定地把创新作为胜负手,打响“滨湖研发+无锡制造”的品牌,让“创新滨湖”成为最亮的品牌和最鲜明的特质。

过去由于环境约束而倒逼形成的创新驱动探索,如今的成果已在滨湖区初步初现。无锡市滨湖区区长孙海东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等媒体介绍,目前无锡市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滨湖区就占到一半。生命健康产业以药明生物为代表,集成电路产业以卓胜微电子为代表,两家企业市值均超千亿。

接下来,无锡滨湖区最重要的任务是,狠抓项目落地和要素聚集。

据滨湖区官方介绍,要围绕集中电路设计、生命健康等六大新兴产业,加大招大引强、招急引缺,吸引更多优质产业链项目,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和研发人才向滨湖积聚。

在3月1日的滨湖创新大会上,官方还发布了滨湖区太湖湾科创带产业空间规划、滨湖科创新政以及滨湖之光3.0版人才政策。

具体而言,在空间布局上,滨湖区将重点构建“一廊、四片区、多节点”的发展空间布局。其中,高起点规划了雪浪科学城、蠡湖科创湾、马山健康岛、胡埭智造镇,促进生态、生活、生产融合。

“一廊、四片区、多节点”空间布局

在政策供给上,保证财政对科技的扶持投入,“十四五”期间设置不少于50亿元的奖励资金,用于招优引强、科技创新。同时统筹天使投资、创投引导、风险补偿以及其他要素保障。

同时,推出“滨湖之光”3.0版人才政策,增设了一系列人才项目支持政策,顶尖人才团队可采取“一所一策”方式,最高可给予1亿元综合性支持;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可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500万元的支持,等等。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