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吸毒者图鉴:4211份笔录里的吸毒人生 | 有数

2021-03-02 18: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为“湃客·有数”栏目独家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 / 我说要有光

编辑 / 章靛

①基本情况调查表、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③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记录、④脱毒期生物反馈训练报告、⑤一年后心理CT测试及结果报告、⑥期满前诊断评估心理评估综合评价表……93年生的小梦自进入戒毒所到离开的两年时间里,在不同时期陆续填写了10多份书面记录。

和小梦类似境遇的,还有同是93年的皓月、初中学历的张超、由爷爷奶奶带大的阿伟。而白纸黑字下的一份份笔录,则成为我们近距离观察吸毒人群的窗口。

不同于因吸毒登上热搜的明星,观察北方某省三个戒毒所共计4211份样本数据后,我们发现这群人大多处于“底层”,对有些人而言是新奇尝鲜,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是摆脱不了的日常。(注:因纸质笔录材料完整度不一,故无法获得统一数据源,经抽样处理后获得各数据样本,本文的人数情况均百分比显示

当你我“谈毒色变”时,他们为何选择以身试法,又常年囿于吸毒困境中?

他们是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定义,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近年来,吸毒人员的低龄化已成趋势。

19-30岁的青壮年是目前吸毒人员的主力军,其中不乏许多吸毒年限5-10年的人群。虽然年轻,他们对毒品的依赖却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吸毒人员,甚者在成年之前就已染上吸毒恶习。 

调查显示,吸毒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其中50%的人在初中毕业后就步入了社会工作,仅有20%的人会选择继续求学。在我们可获得的884位吸毒人员数据中仅有3人获得本科学位。

与此同时,戒毒所中的文盲比例却远低于正常人群,前者仅为后者的1/3-1/5。某种意义上来说,支持他们吸毒的经济来源同样支持他们完成了基本教育。当家庭条件连基本教育都无法支持时,一般是无法支持其去购买昂贵毒品的。

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吸毒工具混用,生活作息不规律,生存环境恶劣等原因,吸毒人员的健康状况往往令人堪忧。小梦幸运地躲过了病魔,却不代表她的室友们同样幸运。

戒毒所中35%的女性和18%的男性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病痛折磨,其中更有高达58%的女性学员患有性病,戒毒期间戒毒所为患病人员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救助。

毒品从哪来?

在研究吸毒人员吸食毒品的毒品种类时,我们发现吸食冰毒的人员占比接近95%,吸食海洛因占比接近4%,吸食K粉占比接近0.24%。

冰毒在戒毒所的数据中最为突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毒品价格和接触途径有很大关系。冰毒是目前制作工艺相对成熟、原材料最为易得的一种毒品,因此价格也相对低廉。而对于诸如海洛因、K粉等造价相对昂贵的毒品,则需要一定的财力和人脉才可以接触到。

吸毒人员的毒品来源问题是公安民警最为关心的问题,往往毒贩的真面目都是从笔录中一点一滴拼凑起来的。

从数据中可以获知,大部分吸毒人员都是通过熟人购买或赠予,以及从陌生人处购买获得的毒品,多线下交易,陌生人赠予、网络购买的比例极低,这也与常识较为符合。随着网络监管的进一步加强,一切交易往来都有迹可循,由网络购买毒品的比率日后将持续走低。

此外,男性吸毒者与女性吸毒者在毒品来源上也有区别。由于女性通常依附于男性吸毒,熟人赠予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毒品来源。相比之下男性吸毒者更愿意通过陌生人获取毒品,而不是从熟人处获取毒品。因此缉毒警察更容易从男性吸毒人员身上获取有关毒贩的情报。

不像电影中所表演的用鼻子吸食毒品粉末那样简单,吸食毒品需要一些器具辅助。最常见的吸毒器具包括冰壶,坩埚,注射器等。其中冰壶的制作最为简便,由一个塑料瓶和两根吸管就可以完成组装。

低廉的获取成本一方面降低了吸毒难度,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吸毒人员销毁证据。65%的吸毒人员会选择在吸食完毒品后丢弃吸毒工具,下次吸毒时再使用新的,仅有20%的吸毒工具能够成功被警方缴获。如此一来便造成了大量证据链的缺失,为警方工作带来困难。

国际社会中,中国禁毒力度位居前列。在所有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和酒店、网吧、KTV等流动人口汇聚的地方都会有缉毒警察进行不定时抽查。检查方式也由传统的尿液检测、唾液检测、血液检测逐渐转用更为精确的毛发检测。

在我们调查的吸毒人员中,40%在家中被抓获,18%在宾馆酒店被抓获,10%在车中被巡检人员抓获。这也基本代表了吸毒人员对于不同吸毒地点的偏爱程度,大部分人偏好酒店这类较安稳的环境,也有部分人会选择KTV、网吧等人员流动大,适宜社交的地方。

吸毒可控吗?

为何走上吸毒之路,这是对每一个吸毒人员都会有的疑问。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在很多份笔录中,类似的字眼频繁出现。

梳理学员简历时我们发现,超过50%的学员在进入戒毒所之前属于无业状态。这不禁让人疑惑:没有收入,是什么在支持他们昂贵的吸毒行为?

进一步分析笔录中的蛛丝马迹后,我们意识到吸毒人员所写的“无业”大多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灰色职业”,例如“收租”“卖淫”“KTV当安保”等。正是这些灰色收入在支持他们购买毒品,以维持对毒品的依赖。由于害怕招致更严厉的刑罚,吸毒人员大都宣称自己是无业人士或者个体从业者,少部分会承认自己的真正职业。

在和一线公安民警的交流中我们获知,由于各类原因,并不是所有吸毒人员都会被送至强制戒毒所,只有被屡教不改被抓获3次以上的吸毒人员才会进行强制戒毒。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吸毒人员身上背负了不止吸毒1起犯罪案件。经过计算,戒毒所在所人员人均犯有2.14次前科,多次入狱的比例高达87.6%。有部分学员曾经犯下4起以上的案件,更有甚者曾犯下9起罪行。其中,与女性吸毒人员相比,男性吸毒人员在暴力犯罪方面更加突出,而女性吸毒人员则多依附于男性吸毒人员犯罪。

根据规定,在接受警方调查时,公安机关有义务通知拘留人员的家属。但在家属的选择上,每个吸毒人员的选择大相径庭。

在审讯室压抑的环境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联系最亲近之人。其中接近半数吸毒人员会选择父母长辈,20%选择联系配偶,11%选择兄弟姐妹。但也有20%的人会因为各种原因拒绝联系亲属——多半是因为愧于向家人提及自己被抓的事实。

经统计戒毒所内26%的吸毒人员都拥有一个或多个纹身,其中一些元素出现频次远高于其他。位居“最喜爱的纹身图案”榜首的分别是“龙”、“鱼”、“图腾”、“玫瑰花”、“汉字类型纹身”,而“最受欢迎的纹身部位”排名高低依次为“后背”、”左胳膊”、“右胳膊”、“胸”、“肩膀”。

毒品,距离大多数人都显得有些遥远,上述笔录,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够珍贵,给了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个特殊群体的机会,至少让“远离毒品”的话语宣传更为可感。

本文为X校数学与统计学院课题项目内容之一,经创作者要求,对具体地域进行泛化处理。

* 可视化内容由Tableau制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