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干手记】隆德县 | 我的禁毒初心,从未改变

2021-03-02 15: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成为一名禁毒专干已经三年了,记得刚参加禁毒工作时,周围的人一直告诉我这是一份很苦、很累、很危险的工作。起初,我也总想着戒毒人员可能比较可怕,认为他们异于常人,不善交流,实际上他们只是缺乏自信、心理较为脆弱,我们很多时候说话稍不注意便会触及他们心灵深处,工作结果适得其反,并伴随着各种理由的不配合,挨骂、失约,委屈难过的我多次想过辞职这件事。

在社区禁毒课堂进行讲解

但既来之则安之,人生哪有“容易”二字,坚持了一年又一年,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禁毒工作,也学会了包容、理解和担当,更认识到禁毒工作的责任和意义。生活本来就难,任何人都想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经历过挫折的人更是如此,戒毒人员内心确实比较脆弱,或许我们的一言甚至一个眼神都能触及着他们的心灵,改变着他们的未来,通过近三年的禁毒工作和戒毒人员交往,我深知只要我们付出真心,用心交流,耐心说教、帮教,也一定会得到他们的感恩和认可,成为了他们最知心的朋友,必将成为他们戒毒路上的领路人。

2020年9月26日,李某在银川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的陪同下来到了社区康复工作站,三十多岁、高高瘦瘦的他说话声音比较弱小,还咧着嘴冲着我们几个工作人员笑,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曾经吸过毒的人。我们很热情地和隔离所民警交接完了“李某”的建档、信息等一切衔接手续。

但当我和同事准备送李某回家时,他突然沉默了,只是一直低着头。原来,他因为吸毒染上了严重的传染病,妻子对他失望至极选择了离婚,父母、亲人也都与他断了联系。几年过去,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对家里的情况也一无所知,只从别人那里说过他们家早就移民搬迁了……通过多方四处打听,我们从村干部那里得知李某父亲的电话,在电话里我们并没有提及李某吸毒的事情,只是说他在外做生意回来找不到家了,一番解释下终于将李某送回父母家。

第二天一大早,李某又来到了康复工作站,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我和同事小刘正准备下乡宣传,李某坐在单位的沙发上。突然,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说自己一整天都没吃饭,他告诉父母,自己是外出出差,顺道过来看看父母,他怕年老多病的父母再为自己操心,只能忍痛选择离开。听到这里,我和同事小刘七拼八凑翻遍了衣兜,将身上仅有的几十元钱给了他,说拿去先吃顿饭吧……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打破原来的工作计划,和李某一起四处帮他找工作,买报纸、上网查找招聘信息、沿街商铺一一上门询问,凡是能问的地方都问遍了,但还是无果而终。最后在禁毒办领导的协调帮助下,我们来到了城乡建设部门,为李某争取到了“环卫工人”这份工作,考虑到他的身体原因,并帮他联系到了县疾控中心,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一个月过去了,当我们再次约到李某尿检、谈话时,他高兴地告诉我,自己非常喜欢、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有了这份工作,生活不仅得到了保障,还能锻炼体质,整个人也变得爱说爱笑了。我们对此感到十分欣慰回答他道:“真替你高兴,但一定不能辜负大家哦,今后要更加努力配合康复工作,早日戒断毒瘾!”

向群众发放禁毒宣传资料

一段段小故事,见证了我三年禁毒工作的点滴,每次他们打电话、见面谈话,听到他们结婚生子、生意兴隆、事业蓬勃发展的消息,作为一名禁毒专干,我发自内心地替他们高兴。禁毒工作最能锻炼一个人的爱心、耐心,它需要的不仅是坚持,更重要的是每天都与戒毒人员一起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挽救着一个个戒毒人员的家庭,点亮着他们的余生……

人生的字典里没有“完美”二字,谁的人生不曾失落、迷茫,所有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将成为你和亲人永远流不完的泪。但只要担起责任,及时纠错,希望之光就在不远的地方照耀着你我的未来——致每一名迷途人。

隆德县禁毒办:辛兵兵

原标题:《【专干手记】隆德县 | 我的禁毒初心,从未改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