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色故事】桂涛声&《在太行山上》

2021-03-03 18: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讲好红色故事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百周年,在这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在这期间更是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红色故事”值得广大人民群众一听。

今天小编就带您来了解沾益人士桂涛声的红色故事。

抗战的深情歌者---桂涛声

初出卡郎

桂涛声(1906-1982)原名翘然,字仰之,笔名涛声,回族,沾益县菱角乡卡郎村人。两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在本村读完初小后到沾益县城依靠伯父资助读完高小,后考入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23年,师范还未毕业,即考入云南省立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科,在进步学生魏嘉谷的帮助下,秘密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等书籍,从中受到启蒙,坚定了革命的信念,积极投入学生运动,宣传革命思想。为此,被学校以“赤化”为由开除出校。

1927年,经同学介绍,他回到曲靖任省三师美术教师,课余时间,创作剧本《钟国魂》。该剧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礼教束缚青年人的思想自由和婚姻自由,他亲自扮演剧中男主角--钟国华,演出后深得师生和观众的好评,但校方认为是“大逆不道”,把他辞退了。

投身革命、身陷囹圄

翌年,经介绍到广东韵关国民党第十六军参谋处工作。1928年5月,他随第十六军调到湖南郴州,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1931年,他遵照党组织的安排,正准备到苏区工作,因言谈不慎,被国民党特务发觉,同年5月被捕入狱,先后在上海提篮桥西牢和苏州反省院关押。

创作歌曲

1934年6月出狱后,桂涛声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经难友介绍到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随即到北方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穿行太行山时所见所闻令他心绪难平,到处都是热情高涨的抗战群众,他被太行山雄伟山势的壮丽景色所震撼,被太行山踊跃报名参军的情景所感染,被抗日军民的火热战斗场面所感动。正是在太行山区这段难忘的经历,激起了桂涛声胸中汹涌澎湃的爱国主义热情,时代风暴把他推进到创作高峰期。他触景生情,大笔如椽,创作了《在太行山上》这首极富鼓动性、战斗性的抗日歌曲。后又创作了《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名曲,这首歌曾经唱响那个时代,因为人们以歌词里的“中国不会亡”的为信念,支持鼓舞着亿万中华儿女,高唱着《歌八百壮士》这首抗日救国的抗战歌曲,高声怒吼着“中国不会亡”而与日寇进行着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殊死抗争,宁死不做亡国奴,并以“中国不会亡”作为精神支柱和无穷力量的源泉,打垮并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故事最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由于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由山西转回上海复兴中学任教。1946年调育才中学任教。1950年后,兼任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1977年离休。1979年回家探亲,捐人民币500元给地方办公益事业。1982年逝世,享年76岁。

原标题:《【红色故事】桂涛声&《在太行山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