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共赴春天——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综述之三

2021-03-04 17: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共赴春天——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综述之三

脱贫户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历史奔涌向前。当时间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的开篇,一声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出的郑重宣告,注定会被历史标注。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和憧憬,历尽艰难,圆梦今朝。

8年里,扶贫的阳光遍洒处处山河,贫困群众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梦想因此而实现、幸福因此而成就。

8年里,扶智与扶志点燃全市67.63万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有过的意气风发、从未有过的崭新面貌,书写在脱贫后的面庞上。

透过一张张洋溢喜悦的笑脸,可以看见,背后蕴藏着的脱胎换骨的蝶变;透过一阵阵承载希望的笑声,可以听见,其中浸透着的向贫困说“不”的勇毅、靠奋斗改变命运的执着。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这一历史性巨变,看上去变的是路、是房子、是产业,实则真正的变化是人。正是“人”,让这一片土地有了变化,更有了希望。

实干坚定愚公志

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有了这个内因与外因的辩证,摆脱贫困首要的便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7岁确诊先天性重型血友病,对于潜山市源潭镇斗塘村残疾青年黄曹苗来说,命运是不幸的。虽然父母竭尽所能带他看病,但困于家庭曾经一贫如洗,黄曹苗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病情还日益加重,几度徘徊在生死边缘。

初中毕业后,黄曹苗下定决心学一门技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也让父母放心。在亲朋的介绍下,他苦学家电和手机维修技术,在镇上开维修店营生。

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种子,早早地在他心底生根。

孩子2003年出生后,黄曹苗鼓起勇气,贷款加借款扩大店铺经营范围,然而收入只够勉强糊口。虽然贫苦,但他始终相信,只要艰苦奋斗,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生活在他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时迎来转机。

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黄曹苗参加了电商培训,走上电商创业之路。凭借一股韧劲,他从最基本的电脑操作学起,短时间内掌握了电商专业知识。为了经营网店,他曾连续一周学到深夜。

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热忱的服务,黄曹苗赢得很多买家的信任和肯定,也引起外地一家家纺公司的注意,成为该公司代理商。2015年,黄曹苗的网店营业额在400多个分销商中排第三,年销售额超过80万元。2018年,黄曹苗获得“安庆市首届脱贫攻坚奋进奖”,成为奋进脱贫的代表。

在实干苦干改善生活的过程中,黄曹苗坚定了脱贫致富的愚公之志:他会继续不懈奋斗,把网店做大做强,同时也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其他贫困残疾人加入电商行列,与更多身处困境的人一起创业就业,也让自己的人生在奋斗中发光发热。

奋斗自强,轮椅上“冲浪”电商的潜山市脱贫户黄勇,5岁时被确诊患有重型血友病。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通过开办网店创业脱贫致富,成功后,又为2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传授开办网店的经验,为几百名残疾人义务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帮助他们获得谋生能力。2016年10月,超越苦难、自立自强的黄勇获得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此外,13位贫困户也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获得市级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表彰。

得益于对贫困群众有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在贫困户的思想中植根,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激发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培育起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

自主兴业去穷根

贫困人口有了自主脱贫、自主发展的意识,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可持续的稳固脱贫方可实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有了外部帮扶,也有内在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贫困家庭,各有各的贫困,脱贫路径不同,但摆脱贫困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

2013年,望江县太慈镇沈冲村徐林兵的父亲突发疾病,导致偏瘫。当时,家里还有患有甲亢的母亲和年迈的爷爷,徐林兵辞掉外地工作回了家。为给父亲治病,家中积蓄全部用光。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亟需照料的亲人,生活重压之下,徐林兵一度看不到希望。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徐林兵最关心的还是怎样脱贫。

偶然的机会看到望江县引进一家养鸭企业,并带来一系列后续优惠,徐林兵动了心,想自主兴业、创业养鸭。在村“两委”支持引导下,徐林兵与企业合作,获得技术和资金扶持,自建鸭棚开始养殖之路。

江河多曲折,道路非笔直。由于缺乏日常管理经验,200只鸭苗一夜之间病死在棚里。遭遇当头一棒,徐林兵没有被打趴,而是埋头钻研起养鸭技术。通过自身发展,徐林兵慢慢还清家庭债务,2017年实现脱贫。现在,徐林兵每年进三批鸭苗养殖,每批鸭苗盈利2万元左右。有了稳定的产业收入,徐林兵也逐渐拔掉了穷根。

白崖寨山脚下的宿松县趾凤乡趾凤村,一幢幢农民住宅楼改建的农家乐映入眼帘。“景区生态环境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一处农家乐的老板梅香元说,“节假日每天来我这里用餐的游客有100人以上。”

梅香元是趾凤村脱贫户,以前一直在外务工,但收入不高。近年来,随着该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景区游客大大增加,她从中瞄到了商机。

“我借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信用贷款,亲戚朋友们再凑了点,乡里还给了补助,就把农家乐办起来了。”梅香元说,她现在的收入比外出打工时高多了,还能照顾家中老人孩子,挣钱顾家两不误。

贫困群众脱贫的内在动力一旦被激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就会结出物质和精神“双脱贫”的硕果。家庭经济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稳步上升,转移性收入逐年下降,自主发展能力稳步提高。截止到2020年底,具备条件的贫困群众到户产业项目覆盖率达到92%;务工收入占比由2014年的57.11%增至75.86%;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4394元增至13450元,增幅206.1%。

头雁高飞领群雁

“头雁”领飞“群雁”随。在脱贫攻坚战中,有这样一群贫困户,他们听党话、跟党走,敢于尝试,在变化中把握机会,脱贫路上“跑”出幸福生活后,又带领乡邻共同致富。他们持续赋能脱贫攻坚,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催化剂”,拉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扶贫济困,党员干部用心用力;摘掉穷帽,贫困群众你追我赶。

于是,我们欣然看到,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也是贫困群众中的一员,生活条件不好,但听党话、跟党走,日子过得富裕后,他们感党恩,求自立、图自强,带领更多人一起脱贫致富——

母亲身患重病,妻子患精神疾病,两个女儿上学……作为家里的顶梁柱,2014年,吴世忠果断放弃他乡工作回到老家。“那个时候是真的困难。”太湖县汤泉乡吴岭村脱贫户吴世忠说,面对困境他没有等靠要,经过思考,决定在家养殖黄牛:先养殖1头,后期视养殖情况再逐步扩大规模,从此踏上了黄牛养殖之路。

到2018年,吴世忠养殖黄牛的规模扩大到20余头,近两年保持在50头以上,年纯收入达到10多万元。黄牛养殖效益初显,吴世忠便想着要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吴世忠的黄牛养殖场,有10余个贫困户常年做工,吴和田是其中之一。他说,光是在养殖场干活,一年收入差不多就有1.5万元左右。

对于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吴世忠鼓励他们到自己的养殖场来领养,增值部分归领养户所有。经过几年的创业,吴世忠一步一个脚印,从贫困户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对未来充满信心:计划做大养牛产业,带领更多的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共奔小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几乎每个贫困村,都有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在岳西县姚河乡香炉村,已脱贫户查全存便是这样一个人。

结合香炉村是“岳西翠兰”源产地的天然区位优势,查全存不等不靠,积极发展绿色茶产业,通过茶园套种经济作物,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主动跑市场,帮助部分周边的茶农销售茶叶,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茶叶经纪人。

2020年3月,查全存在香炉村第一书记的支持下建起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组织汪诗贵等几户贫困户成立岳西县花石岩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们抱团发展、发家致富。当年,合作社生产1400多斤干茶,纯收入15万元。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当下,查全存正在谋划茶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开展有机茶园的转换,通过加强管理、延伸链条、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争创县级示范合作社,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带动合作社社员增收。

巍巍大别山,连绵千里,蓊蓊郁郁。沧海桑田,山还是那片山,却一天天变换了模样。

热血红土地,摆脱贫困,慷慨激昂。圆梦小康,人还是那群人,却越过越有精气神。

|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杨一

| 平台运维: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

原标题:《共赴春天——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综述之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