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瑞丽“十四五”规划系列】从全面脱贫走向乡村振兴
2021-03-04 18: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定领导下,全市投入扶贫资金25.3亿元,按脱贫标准全面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卫生、农村饮用水、电力、网络、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转移就业、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兜底等措施,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4386户15373人全部脱贫,1个贫困乡脱贫摘帽,21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从12.4%下降到零。全市脱贫成效明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战略打基础。

党中央提出,设置5年的过渡期,对已脱贫的群众“扶上马,送一程”,防止贫困问题反弹。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十四五”期间,瑞丽将从4个方面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二是做好政策保障的衔接。在过渡期,根据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要求,不断充实完善更多带有普惠性和区域性的政策,对相对贫困群体建立正常的帮扶机制。
三是做好重点举措的衔接。从农村情况看,主要是三方面:做好产业发展举措的衔接,在脱贫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更好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衔接,基础设施要进一步提档升级,尤其是解决好安全饮用水问题;做好公共服务保障的衔接。
四是做好工作队伍和人才的衔接。脱贫攻坚完成以后,原来派到乡村去的人才和工作队伍,可考虑适当留下一些就地转化,直接转换成乡村振兴工作队;通过落实好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城里的人才到农村去;整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开展农村人才培养培训。
“十四五”期间,瑞丽将从10个方面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定期开展脱贫户和边缘户动态监测帮扶。目前已制定了《瑞丽市防范致贫返贫分级预警机制实施办法》,聚焦排查家庭大病、慢性病、重大灾祸、教育负担过重、产业失败、因疫情影响收入降低等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

三是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统筹解决好搬迁群众中适龄子女入学、健康医疗、就业等问题,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工作、逐步能致富。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可申请享受搬入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

五是持续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后续跟踪服务,促进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发挥种养基地、产业园区、扶贫车间、乡村旅游、电商平台、专业合作社带贫益贫作用。完善就业动态监测和帮扶激励机制,利用社会帮扶就业渠道,以订单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鼓励群众参与“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和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改善项目等建设,获取劳务报酬。
六是规范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逐年压缩公益性岗位。规范使用生态护林员,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推动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建设和脱贫成果巩固“双赢”。
七是积极发挥扶贫资金资产效益。对2016年以来投入扶贫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市级人民政府组织完成清产核资。明确监管责任和管护义务,统筹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衔接,提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效率,利用扶贫资产收益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设立相对贫困扶持基金,实现对返贫人口迅速帮扶救助。
八是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狠抓教育“三率”提升,巩固拓展控缀保学成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活动,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培育共同体意识,推动农村诚信建设。通过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引导群众劳动致富。采取“致富能手”“巾帼英雄”“善行义举榜”等典型引路,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九是保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挂联帮扶工作体制机制稳定,选派优秀驻村干部,积极发展当地年轻党员,吸纳优秀返乡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进入村“两委”,提升基层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促社风。
十是严格责任考核评价。做好统筹协调、资金筹措、项目安排、组织实施等工作。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定期跟踪督促。对巩固不力,造成大规模返贫和产生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
德宏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 磊
编辑、推送:杨雪梅
复审:王 磊
原标题:《【展望瑞丽“十四五”规划系列】从全面脱贫走向乡村振兴》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