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虹桥“一路向北”:相城凭什么很“可”?

2021-03-05 1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公布

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一核两带”也成了热词

摄影师:陈铭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

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

➤“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

➤“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其中,北向拓展带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

不难看出,北向拓展带

承载了“一核”的大部分延伸功能

而坐拥高铁苏州北站的相城

作为北向拓展带中的重要一环

也被寄予厚望

相城为何“高频闪耀”?

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有多处与相城有关的内容:国际贸易,商务会展,航空航天材料产业,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经济产业,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交通枢纽……相城可谓是“高频闪耀”。

之所以备受瞩目,与相城近些年凭借着自身独有的区位优势和超前布局谋划的产业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息息相关。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方案多次提及相城,既是对相城已有成绩和优势的充分肯定,也给相城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摄影师:陈铭

最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通过“大虹桥”的强力驱动,促进长三角协同开放、协同改革、协同创新,全面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会上,苏州市相关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指出苏州与上海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被纳入开放枢纽的相城等地,在协同发展上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根据《总体方案》,苏州也将着手编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苏州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近日,苏州市已开展虹桥国家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协同发展的规划研究。研究从功能体系、空间格局等方面来做一系列的深化,计划在3月底形成一个初步成果。当前,相城区正抓紧研究制订融入《总体方案》的细化措施。

在中亿丰建设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建看来,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城区作为“北向拓展带”的关键节点,融入到“大虹桥”发展格局中,对于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

★有助于相城大力推进以智慧小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推动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提升相城发展质量;

★有助于相城区吸引全球人才资源、并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院所的合作,打造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有助于相城区充分运用上海的对外开放优势和“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的协同,承接科技和创新产业的转移转化,不断提升创新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相城都有哪些优势?

产业方面,相城区围绕六大新经济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产业布局,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能力,而且相城区拥有广阔的物理空间,目前整体上还是价格洼地,是未来产业投资的价值高地,这对于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创新能力方面,近年来,相城区以板块需求为出发点,推进与江苏省、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与中科院,中科大、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法国里尔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等近50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了一批产业化路径清晰、技术研发实力雄厚的各类重大科技创新载体30余家,具有很强的原始创新能力,能够为产业发展赋能;

吸引人才创新创业方面,相城区制订出台了人才安居乐业政策,打造了“人才新政20条”和“人才政策新十条”,推动了“相爱人才”六条举措落地,打造了集项目资助、安家补贴、租房补贴、贡献奖励、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成功打造了“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

昨天(3月4日)上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协同发展规划专题研究》(苏州市相城区)调研座谈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区级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虹桥-相城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现状,相城当前六大新经济产业布局、国际贸易、交通枢纽、创新研发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相城对接上海虹桥可以说是相当积极,很多工作都走在前列、成果多多。其中,相城在虹桥的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已经成为沪苏两地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相城提出的“创新孵化在虹桥,生产转化在相城”,也很有前瞻性。

不久前,相城提出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区”,数字经济、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等新经济产业发展迅速,在公共服务和研发创新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此外,相城在国际资本的对接上,尤其是对日合作方面,在长三角区域也有不错的比较优势。未来,苏州高铁和虹桥枢纽共同打造复合枢纽,也将加快形成“大虹桥”枢纽一体化格局。

近些年,相城超前布局、主动出击,利用高铁苏州北站距上海虹桥仅20多分钟的区位优势,大打“虹桥牌”,实现了与虹桥的双向融合共赢发展。相城始终懂得,优质的“感情”从来不是一味索取,而是执子之手、齐头并进。

在充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相城借助交通互联互通抢抓先机,从人力、资本、产业等要素借力沪苏同城化,在自身越来越优秀的同时,也为虹桥带去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前行道路上,始终都有相城“身影”。

会展经济、新材料、车联网、区块链、科技创新、枢纽互联……这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重点发力的领域,相城,早已开始谋篇布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相城的超前谋划,为“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如今,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相城的“家底”都已经称得上相当雄厚。

近几年来,相城区频繁赴上海虹桥进行推介,2020年以来,相城对接上海更是捷报频传。此外,虹桥与高铁苏州北站的协同联动也已先行开始,建设“高铁组合枢纽”的思路,意味着高铁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并不是简单对接,而是将承担起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的部分功能,缓解虹桥空间资源约束,形成分工明确、组织高效、资源集约的“沪苏高铁一体化”发展格局。

依托自身优势、利用枢纽优势,在交通一体化的基础上,相城与上海各项优质要素加速流通,产业协同、共同发展,交出了一张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绩单。

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出发,23分钟后抵达高铁苏州北站,再步行5分钟,就能坐在办公室里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苏州高铁新城Momenta公司(魔门塔)软件架构师江昊的“双城”生活。你若盛开,清风自来。1529家六大新经济产业相关企业相继落地,使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在上海安家,在相城上班”成为了现实。

相城如何把握机遇?

2020年11月28日,聚焦“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暨加速推进虹桥-相城一体化融合优势研讨会在相城召开。

相关专家指出,相城作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最年轻的县级城市之一,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布局高端、基础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政策扶持有力。下一步,相城在政策取向上,应积极、主动、精准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物理空间上,应形成“立体+联动”的综合交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应力争对长三角尤其是上海进行结构嵌入;在治理体系上,应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标杆。

1月9日,相城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沪苏联动,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新标杆”的决定》,提出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同城融合”“高端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城市”“幸福民生”的五个新标杆,细看来,其中多项举措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所涉及的内容不谋而合。

国家方案中,相城“高频闪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多项举措,也多与相城有关。相城,这颗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已经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勇于担当的相城,没在怕的。在诸多学者专家、企业家看来,立足当前的产业布局、相关谋划和发展现状,相城在融入“大虹桥”发展格局中,可以继续朝着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

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六大新经济产业,尤其是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等产业;突出优势,做强特色,形成集聚效应;

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加强与相关地区的交流对接,合作共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持续深化合作、创新协同发展,共同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贡献力量;

继续发展国际贸易,强化国际贸易产业支撑,继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尤其要加快推进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相关工作落地,同时加强与其他国际资源的合作对接;

加快打造复合枢纽,加快推进高铁苏州北站扩容提升工程和塘河动车所建设,打造通苏嘉甬与京沪高铁、如苏湖与苏锡常城际铁路“双十字”枢纽中心;

继续聚焦创新研发,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继续与各大院大所积极对接,引入高端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助力实现高水平国际贸易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继续加强商务会展和高端配套载体建设,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成熟的商务配套设施,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中配套高端、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商务会展中心。

蓝图已经绘就,路径已经明晰

相城,也将加紧研究各项政策

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继续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担当作为

不断深化合作

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

提供最强力支撑!

相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苏州新闻,相城区发改委、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城分局、区交通运输局

撰稿:李媛媛

原标题:《大虹桥“一路向北”:相城凭什么很“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