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推动昆明城市品质和形象提升 这个会议提了这些要求

2021-03-05 12: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3月4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程连元主持召开市委城市管理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重点难点,主动担当作为,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奋力推动城市品质和形象全面提升。

会议听取了全市烂尾楼项目清理整治工作情况汇报。会议强调,烂尾楼项目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事关社会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县区吹哨、市级部门报到”机制,加强府院联动、市区联动、部门联动,紧盯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奋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烂尾楼项目清理整治,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会议通报了市城市管理局巡查重要城市道路发现的问题和《2020年度城市管理网格化综合考核情况》《2021年昆明市城市管理工作要点》。会议指出,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课题,既要注重建设发展,更要加强日常管理。要坚持“贵在经常、重在精细”的理念,把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市级统筹协调、区级组织领导、街道执行落实、社区积极参与的原则,健全体制机制,统筹抓好管理培训和考核考评,逐级压实工作责任。要主动对标杭州等先进城市,学习借鉴经验做法,拓展深化智慧城管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会议研究了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环境整治方案。会议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配强工作力量,瞄准关键节点和核心区,细化工作方案,强化资金保障,认真组织实施好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着力在精致、精细上下功夫,全面改善片区品质和形象,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举办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刘佳晨、杨正晓、熊瑞丽、夏俊松、张斌、高中建、刘永禄、郭希林参加会议。

昆明今年实施五大类工作

让市容环境提质提升

记者从3月4日召开的市委城市管理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会议上获悉,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今年我市将聚焦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全力保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胜利召开目标,实施五大类、共二十一项工作,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提质提升,持续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品牌,着力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服务转变,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以人为本

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市容环境提质提升

将严格遵循“花小钱、办大事、见成效”的原则,持续通过“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治乱、治污、治差、治堵”以及“增绿、添彩”等举措,实施美丽昆明提质提升行动。对主城区62条重要城市道路整治进行优化提质,对COP15会场、嘉宾入住酒店周边市容环境进行重点整治,严格实施好50个市容环境提质提升项目。其他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对各自城区主要出入口、重要迎宾道路及风景区周边主要道路进行提质改造,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更漂亮。

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品牌

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构建绿量充沛、植物多样、常年见绿、四季赏花、景观优美、环境优良的园林生态系统,新增城市绿地不低于200公顷,设置立体花坛不低于76组,长效摆花不低于2700万盆;按照“一园一方案、一园一策”的模式,提升公园品质和吸引力;促进花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创建昆明花卉品牌,组建昆明品牌联盟;鼓励教学科研机构及育种公司研发新品种,加强花卉新品种本土化育种,构建花卉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策划“春城十大赏花网红打卡点”评选、“花都美迹”抖音大赛,开展昆明立体花坛大赛、插花比赛、花卉摄影大赛、园艺技能大赛等活动。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

依法治理

解决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抓好环境卫生管理

进一步加大环卫清扫保洁力度,严格落实《昆明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及质量标准》等制度和规范,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公厕新建、改建目标任务。完善生活垃圾应急调度机制,抓好裸露垃圾全消除、公共厕所全达标行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抓好生活垃圾分类

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努力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做好农村垃圾分类,扩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范围,主城区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计不低于37%。

加快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西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建项目(750吨/日)于2022年6月前投产运营。推进晋宁垃圾焚烧发电厂(400吨/日)新建项目,力争在2022年底前投产运营。推进东郊垃圾焚烧发电厂(1600吨/日)原址技术升级改造、禄劝县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250吨/日)建设工作,力争在2023年底前投产运营。加快宜良沈家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确保今年10月前具备飞灰填埋处置条件。推进禄劝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2000吨/日)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项目一期并投产运营。

推进厨余垃圾处理

推进“3+N”的厨余垃圾处理末端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扩建2个集中式处理厂(900-1000吨/日),处理主城区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并设置N个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补充处理已精确分类的家庭厨余垃圾。

抓好市政设施管理

进一步着力解决背街小巷、公园、下穿隧道等重点路段“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每周对全市城市照明设施亮灯率及设施完好率进行检查,做好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维护,加大景观亮化建设及维护力度,保证主城区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装灯率100%、亮灯率达95%以上。

抓好户外广告设施管理

完成《昆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专项规划》修编和《昆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办法》修订。持续排查整治户外广告设施安全隐患,确保设施安全。开展户外LED广告屏公益宣传,确保全年公益广告播放比例不低于15%。

治理违法违规建筑

以COP15重要路域两侧、场馆周边、接待酒店周边以及其他重要区域违反城乡规划、影响城市整体容貌景观的违法违规建筑为重点,整治拆除违法违规建筑不低于1500万平方米。对拆后土地高效利用,做到宜耕则耕、宜绿则绿,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管好建筑垃圾运输处置

加强工程运输车辆源头治理和行业监管,健全完善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发挥智能渣土车监控平台作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大弃土消纳场审批开放力度,加强对渣土行业协会的指导。

管好共享单车

从严规范共享单车的投、管、服,严格控制共享单车投放规模,实行统一的运维管理,强化共享单车安全保障,提升共享单车管理水平和市民出行质量。

抓好城市安全保障

定期排查城市管理领域安全风险点、危险源,加强对城市高层建筑户外广告设施、环卫基础设施、公园游乐设施、弃土消纳场等重要设施的安全检测维护,坚决防范和遏制城市管理领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工作人员整理共享单车摆放秩序

为民服务

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服务转变

优化城管领域营商环境

严格对照法律法规依据,分类梳理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制定精简、下放、合并和转变管理方式后保留的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明确办理时限、收费情况等。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提升涉企服务水平。

治理占道经营

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绝对禁止区域占道经营行为实施零容忍;在相对禁止区域,引导建设示范特色街区;在引导区域,限时间、限区域、限经营项目,结合夜间经济开展引摊入市。对门前三包实施严格管控,确保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规范城市管理执法行为

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践行“721”工作法,采取主动上门、教育劝导等方式,坚决杜绝野蛮执法行为,化管理为服务。

管理提档

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城市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对照城市街巷、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领域的标准规范,制定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和网格清单,健全完善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城市管理领域标准规范全覆盖。

加强城市网格化、智能化管理

落实“1+5+X”网格化工作模式,健全完善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与市级有关部门的联动,推动网格化管理向主城区以外的县(市)区拓展,逐步实现综合性城市管理全覆盖。

共管共治

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整合多部门力量

健全完善、落实各级城市管理执法及有关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保障。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城市管理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推进市场化运作

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便民服务设施等市场化运作。推行环卫清扫保洁、园林绿化管养作业等向社会购买服务,使城市管理由行政手段为主,逐步转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引入第三方考评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一整套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以提升城市品质为重点,对主城区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共享单车管理等工作进行评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引导市民参与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委员会监管作用,动员企事业单位、基层干部和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治理格局。

来源:昆明日报

原标题:《如何推动昆明城市品质和形象提升 这个会议提了这些要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