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色罗浮故事】博罗党组织的恢复和县委的建立

2021-03-05 1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于1937年8月1日发出《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确定南方各游击区域的战略任务是:“为着实现党的新政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保存与扩大革命的支持点的目的”,必须“普遍建立党的秘密组织”。

193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后,为了加强党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尽快恢复、健全和发展被破坏的党的组织,重建各地党的领导机关,派出一批党员干部前往全省各地发展党员,建立组织机构。6月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饶彰风巡视东江,组建中共东江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东江临委”),以彭泰农、麦任、刘融、黄健、李曙光为委员,彭泰农任书记,领导博罗、惠阳、紫金等县的党组织。

抗日战争初期,博罗党组织处于重建、恢复阶段。自1934年秋,中共香港工委遭受破坏后,在博罗活动的党员全部奉命撤退。抗日战争爆发前,党在博罗的活动处于停止状态。直至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南委”趁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的有利时机,多次派人到博罗重建、恢复党组织。从此,党在博罗的活动,才重新开始。博罗党组织一方面发展党员,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和联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掌握了一些党员的去向,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先进青年,为党组织的发展打下基础。

以国民党博罗县政府工作人员或以教师作职业为掩护的黄健、何玉麟、刘志远、刘书中、张绍球、刘融、肖剑红、李雪锋等地下党员,积极进行博罗党组织的重建工作。1938年4月,刘融到博罗后,通过黄健的关系安排在县政府工作,负责创办《博罗公报》,并担任主编的职务。七八月间,《博罗公报》开始出版,公开发表了《论持久战》、《论新阶段》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著作。同时转载了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和进步书刊的有关文章。刘融充分运用主编的职能,组织和刊登反映当地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消息,并在报上转载了《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批文章,把《博罗公报》办成宣传抗日的舆论阵地。博罗青年通过参加训练班和阅读《博罗公报》,接受了教育,逐渐提高了觉悟。

图为县委旧址

1938年5月,博罗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县城支部正式成立。由黄健、刘融、刘志远、刘书中、张绍球等组成,黄健任支部书记。支部成立后,大力进行宣传抗日救亡工作,提高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觉悟,并从中物色对象,发展党员。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县长黄仲榆坚持国共合作,贯彻执行团结抗战的方针、政策。7月,在中共博罗县城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博罗特别支部,刘融任支部书记。

8月,中共广东省委交通员侯公可到博罗县黄麻陂乡中心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地下活动。经过充分筹备,成立中共黄麻陂支部,侯公可任支部书记。10月李志春在黄麻陂乡中心小学建立了一个党支部。李志春任支部书记,陈逸民任组织委员,张秉权任宣传委员。随后党组织日益扩大,至1940年春,在麻陂墟、青山、科甲池等地先后建立了党小组。

1938年10月12日,南侵广东的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淡水、惠州、广州及东江下游地区相继失陷。中共广东省委迁往粤北,分别成立中共西南特委、东南特委和东江特委,开展沦陷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为加强东江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和党组织的领导,1939年2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决定,撤销中共东江临委,建立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简称“中共东江特委”)。由尹林平任书记,领导博罗、连平、和平、五华、紫金、兴宁、河源、增城、龙门、新丰、海丰、陆丰等县党组织和人民的抗日斗争。

为了迅速重建和恢复东江地区的党组织,中共东江特委成立后,即派员分赴各县开展重建和恢复各地党组织的工作。这时,除中共南临委、“南委”、中共广东省委派到博罗活动的共产党员外,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三分团(博罗分团)中许多党员也来到博罗活动。为了统一领导和重建博罗党组织,中共东江特委成立后,于4月间派遣李健行到博罗组建中共博罗县委员会。5月中旬,中共博罗县委员会(简称“中共博罗县委”)正式成立,由李健行、麦任、刘汝琛、刘融、胡展光、杨德元、杨凡组成,李健行为书记,麦任为组织部长,刘汝琛为宣传部长,刘融为统战部长,胡展光为武装部长,杨德元为青年部长。

中共博罗县委成立后,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东江特委关于大量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的指示精神,作出了以博罗城为重点,面向广大工农群众,从城市转向农村,由点到面全面发展党员的部署。县委领导成员都以博罗县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分别到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较早、群众基础较好的第一区的城镇、义和,第二区的黄麻陂、桔子、显村,第三区的响水、湖镇,第四区的澜石、长宁、福田等地,采取公开合法的形式,一方面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另一方面从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分子中,物色、培养、发展党员,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中共博罗县委成立之前,刘志远在黄麻陂发展李志春参加中国共产党,李志春是博罗县抗战期间发展的第一个中共党员。接着李志春发展陈逸民、张秉权、李招华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博罗县委成立后,发展党员的工作进一步加快,吸收韩继元、韩景星、林道行、张励、李江、何长兴、郭勉、宋佛容、许素贞、游顺、谢春容、谢浩权、谢张林、谢福民、庄紫君、吴超明、吴月友、吴观林、吴月寿、吴木苟、吴永康等一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青年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使中共博罗地方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到1939年底,先后建立2个区委、1个中心支部、6个支部、2个党小组,党员有100多人。

中共博罗县委的建立,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失败党组织遭受破坏后,中国共产党博罗地方组织重新建立起来。作为县一级党的领导机关——中共博罗县委的建立,对博罗各级党组织的全面建立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贯彻党的全面抗战的方针政策,发展人民抗日力量,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

本文转自博罗发布。

原标题:《【红色罗浮故事】博罗党组织的恢复和县委的建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