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封锁减弱噪音污染,海洋治理刻不容缓

2021-03-18 13: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陈根

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们学会利用声呐进行导航和捕鱼,利用勘探船进行海洋地质勘探,使用各种机器对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勘探,而这些在海洋中运行的机器产生的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噪音也对海洋造成了巨大的噪音污染。近几十年里,某些海域的水下噪音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呈指数增长。

暴露在高强度声音之下令一些海洋动物出现暂时性听觉缺失或听觉灵敏度降低。而当噪音强度足够大时,则会导致听觉永久性下降或缺失。此外,巨大的噪音还会造成其他损害,鱼类若距离高分贝声源太近,可能会使鱼鳔爆炸;频繁的鲸鱼搁浅事件,也极有可能是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遭到了破坏。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海洋自然声音环境与海洋生物的关系,收集噪音危害污染海洋环境的证据。已有研究发现,目前海洋深处的海水吸收声波的能力比工业化时代前已减弱40%。不仅大型鱼类受到影响,小鱼虾也受到冲击。

疫情实施了史无前例的社会隔离,却为减少海洋噪音污染提供了可解决的路径。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大学任教的海洋生物学家卡洛斯·杜阿尔特教授表示,2020年,当60%的人类因为新冠居家封锁无法出行后,海洋中人类的噪音水平降低了20%左右。这种相对有限的噪声减少让科学家们进行再一轮观察。

卡洛斯·杜阿尔特教授指出,那些最容易观测到的一些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重新出现在在海岸线和海洋水道附近,它们已经有好几代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了。

也就是说,对付这种海洋中人类制造的噪音是恢复海洋健康环境并非无解,杜阿尔特教授表示,相比起气候变化和塑料污染将是漫长而痛苦的复苏之路,恢复海洋声音环境的健康状态似乎没有那种困难。

显然,当人类调低音量时,海洋生物的反应是瞬间的和惊人的。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可实施的方案,以拯救人类逐渐失落的海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