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宁乡地情党史丨星火燎原:宁乡党组织的“三落三起”

2021-03-20 1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宁乡风物 ,作者宁乡文史编辑部

宁乡风物

知我寧鄉,爱我宁乡

从党组织在宁乡建立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在宁乡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解体、三次重建,可以看作是“三落三起”。如果说第一次是以宁觉支部为起点;第二次则是以钟杰等人建立宁乡地下工委为起点;第三次则是以李品珍为县工委书记为起点;第四次则是以潭湘宁边区工委为起点。梳理宁乡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尽管经历艰难曲折,但是宁乡人民的革命之火从未熄灭,常常是一点火星就在黑暗中复燃起来,有时熊熊烈火,有时不绝如缕,终成燎原之势。

宁乡建党先声:1925年宁觉支部成立

宁乡的建党活动是在宁乡四髯特别是何叔衡的影响下进行的。何叔衡是中共一大十三个代表之一,是中共湘区第一个支部的三个创始人之一。湘区建党后,何叔衡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宁乡早期共产党员基本上都是由何叔衡介绍入党的。1921年冬,介绍许报凡入党。1923年秋,介绍姜梦周入党。1924年,介绍胡辉入党。1925年夏,介绍王凌波入党。1925年秋,介绍谢觉哉入党。经过四髯介绍入党的就更多了。宁乡第一个党支部的14名党员,大部分都是四髯的学生。中共在宁乡建党前,县城已有三名党员,来自长沙的教师陈章甫、小学教师许抱凡和甲师学生胡辉,他们为宁乡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1925年2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罗迈(李维汉)来到甲等师范学校(简称甲师),参加宁乡第一批党员的入党宣誓大会和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大会,领导建立了中共宁乡第一个支部,直属湘区执行委员会领导,代号为“宁觉”,意为宁乡的觉醒,标志着宁乡建党的开始。

▲宁乡甲师

宁觉支部第一批入党的有11人,共有党员14名,第一任书记是胡辉,宣传委员许抱凡,组织委员戴卓良。1926年1月,根据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指示,宁觉支部改名为宁乡特别支部。1927年1月,中共宁乡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书记严岳乔。至此,全县建立中共支部20多个,党员约700名。

宁乡建党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在宁乡是先有共产党,后有国民党,而且宁乡的国民党是由共产党协助建立的。1924,何叔衡介绍王凌波加入国民党,同时要许抱凡、梅冶成在宁乡发展国民党员。1925年2月,李维汉以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身份参加中共宁觉支部成立大会之后,又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委身份参加了国民党宁乡直属支部成立大会,国民党宁乡直属支部也是在甲师成立的,宁觉支部书记胡辉和宣传委员许抱凡也以国民党员身份参加了成立大会,王凌波当选宁乡国民党第一任支部书记。

▲宁乡甲师学生合影

1927年1月,宁乡国民党支部党员已经多达2300人,超过共产党员约两倍,但其中数百党员是“跨党”的。宁乡国民党领导权掌握在国民党左派和“跨党”的共产党员手中,这时的宁乡国民党已成为国共联合阵线的组织形式。在国共联合阵线下,宁乡党领导成立各级各类工会、农会、妇女会组织,组织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执行工人政纲,推行农会专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第一次解体:1928年4月

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后,湖南省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疯狂“清乡反共”,宁乡惨遭杀害的党组织、工会、共青团负责人和区、乡农会干部多达数十人,被杀革命群众数以百计。6月中旬,省委书记夏曦来到宁乡并指示,必要时宁乡的农民自卫武装进入沩山坚持斗争。中共宁乡县委遵照指示,领导和组织了沩山起义,部队由谢南岭率领开上沩山,打响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第一枪,尽管9月中旬部队撤出沩山,起义没有取得最后胜利,但是他比南昌起义还早一个多月,成为土地革命的先声。

1927年中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并派毛泽东回湘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9月中旬,中共湖南省委派夏尺冰回宁乡担任县委书记,组织武装暴动,配合秋收起义。此时,由于白色恐怖,隐蔽县城桔子园的原任县委书记罗养真离县,下宁乡和靳水流域的党员大多逃亡,失去了组织联系,只有老粮仓至石桥铺、上流寺一带还有党员活动。夏尺冰就把县委机关迁至石桥铺,以李九华家为接头地点,并亲自同在沩山打游击的喻东声和隐伏在火煽的廖正良等取得联系,组织武装准备秋收起义。

1927年11月中旬,省委以秋收起义时间已过,主张潜伏武装,中止秋收起义,夏尺冰去省委担任巡视员,县委机关从石桥铺迁到唐市,由县委成员戴卓良负责,各个支部停止活动。12月,省委书记彭公达派姜运开回县,恢复党组织活动。姜运开取得了望北镇张氏炳祠族校教员的合法身份,县委机关也由唐市移到张氏炳祠,姜运开任书记兼宣传委员,戴卓良任组织委员,何实山任妇女委员,何实嗣任青年委员。县委联络隐蔽下来的党、团组织,陆续恢复了余喜文负责的黄材支部,喻志东负责的灰汤支部,戴卓良负责的唐市支部,廖正良负责的火煽支部和流沙河支部等组织,县城桔子园也设有联络点。按照省委要求,贴标语、发传单、打土豪,开展发动武装暴动的宣传活动。

县委成员何实山、何实嗣是何叔衡之女的身份引起敌人注意,1928年4月,团防局带队捉人,姜运开越墙跳入塘中逃走,何实山、何实嗣一时未被敌人认出,又得群众掩护,得以扮成农妇脱险。由于县委机关遭到破坏,各个支部也连带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党组织负责人为逃避敌人缉捕,相继流亡外地,全县党的组织因此解体。这次解体造成宁乡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没有党组织和党的活动。

第一次重建:1928年冬宁乡地下工委成立

1928年冬,严岳乔同欧朗生潜回宁乡,进行武装起义活动,找到东湖塘的钟杰等13人会合后,一同到大成桥刘学文家,在刘学文家附近山上开会,成立中共宁乡地下工作委员会,由钟杰负责,以刘学文家为联络站,准备武装起义,各自分头行动。严岳乔、钟杰经常出没玉堂桥、双凫铺、麦田、栗溪一带,寻找和散播革命种子。由于环境十分险恶,严岳乔不能在宁乡立足,于1929年5月化名到湘乡元靖观做了道士。

1930年春,严岳乔同中共中央长江局取得联系,和徐上达奉命回到宁乡,找到钟杰组织湘中游击队,开展工农武装割据,通过一段时间的游击战争,于1930年9月以雪峰山为根据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师(简称红二师),严岳乔任师长,徐上达任政委。根据上级党委决定:宁乡地下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钟杰专做军事工作,改派许智生担任县委书记,萧梅雨任组织委员,夏大昌任宣传委员。因为许智生在道林许氏宗族小学当代课老师,县委机关也设在许氏宗祠。当时,靳水四乡、灰汤、流沙河、石桥铺、花园塘、横市、黄材以及湘乡瓦子坪和湘潭如意亭,都有党的支部、小组或党员,这些基层组织成员绝大多数参加了红二师的活动,有的搜集情报,有的担任交通联络,有的负责购运枪弹医药。

▲红二师训练旧址

第二次解体:1932年6月

1931年底,红二师从安化回到宁乡,上级党组织不顾敌强我弱的情况,命令他们攻打湘潭重镇姜畲,在宁乡、湘潭边境的罗仙寨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部队严重失利。1932年1月,湖南清乡司令何键委派曹明阵为益安湘宁四县剿匪指挥,负责剿灭红二师。1932年6月,红二师大队长梅仲登等在长沙被捕叛变,连带供出红二师重要干部和县委成员,导致组织委员萧梅雨等一批地下党员被捕杀害,县委书记许智生等一些人流亡外地,各个支部都被破坏,宁乡党的组织再次解体。这次解体造成1932年6月至1938年1月五年内,宁乡无中共县级领导机构和基层党组织。

第二次重建:1938年2月县工委成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2月,中共中央在武汉重新建立长江局,领导南方各省工作,迅速恢复和建立各地党组织。12月9日,党中央派遣徐特立作为八路军驻湘代表、王凌波作为上校主任在长沙设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时任湖南政府主席张治中比较开明,中共湖南省工委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迅速掀起全省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宁乡抗日烽火随之熊熊燃烧起来。这为重建中共宁乡地方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

1937年秋,地下党员的北大学生张生力来到宁乡,看望县第一女校教书的老同学李品珍并暗示自己是共产党员。该年终,李品珍去长沙会见了中共湖南省工委委员任作民,被吸收为中共党员。1938年2月,省工委书记高文华来到宁乡,和李品珍建立领导关系,任命李品珍为中共宁乡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县工委正式成立,县委机关设在第一女校。当时,宁乡只有4个党员。到8月份,党员发展到28人。

▲县第一女校旧址

县工委成立前后,在校内外开展了抗战讲座、抗战募捐、欢送进步青年去延安等许多革命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校长姜国仁、教师姜国芬的积极支持。1938年,县工委机关西迁至唐市善正小学,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建立了上流寺、七亩冲、唐市三个支部。1939年3月,湘宁中心县工委书记袁德胜来宁乡指导工委班子建设,李品珍仍担任工委书记,刘柱中任组织委员,邓玉琪任宣传委员。此时,全县已有6个支部,党员40多名。县工委在恶劣环境下,灵活地坚持秘密斗争,发展党员,协办“云干”班,培训干部,渗透国民党地方武装,组织化装演出、歌咏比赛、销售进步书报等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开辟了党的工作的新领域。

第三次解体:1940年6月

1939年1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各地接连发生袭击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反共摩擦事件,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接替张治中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薛岳疯狂反共,从1940年5月至6月,接连向宁乡下达四道密令,密查密捕献身抗日救亡的共产党员与进步人士。县政府指令中统特务由乡、保、甲长带路,实行“日入户、夜敲门清查共党”的“过筛”办法,形成了分类密讯上报名单。1940年6月,县工委和各支部被迫相继解体。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宁乡白色恐怖更为严重,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残害。宁乡党组织在国民党反动高潮中被迫解体后,采取了“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方针。这一次解体造成宁乡四年多的时间没有党组织和党的活动。

第三次重建:1945年9月潭湘宁边区县工委成立

1944年7月,省工委委员白毛(张春林)到韶山开辟工作,通过接关系、找同志,恢复组织,建立了由省工委直接领导的中共湘潭清溪区委员会。清溪区委开展建党活动,按照省工委“向北发展”的指示,把与之毗连的宁乡靳水四乡的高露、石潭乡列入工作范围。1944年冬,从清溪首先牵过来两条红线:区委委员刘正平(裁缝为业)和党员向义,通过同行和朋友关系,发展了家住石潭乡的裁缝工友蔡敷良和家住高露乡的青年农民易自平入党。1945年春节,又从清溪牵过来两条红线:高露乡青年学徒周政和青年农民成炳辉,由清溪区委书记庞柱中和党员谭修长分别介绍入党。这样,宁乡这块具有光荣革命的土地上又一次播下了党的种子。

清溪区委播散到高露、石潭的四颗革命种子,经过发展壮大,形成了四支生机勃勃的新生力量,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即已发展党员30余人,建立了石潭、高露和梨树三个支部。

1945年9月,潭湘宁边区县工委在清溪成立,以韶山为据点领导三县工作。与此同时成立中共高露石潭区委会,接受边区县工委领导,并派边区县工委宣传委员周汉平到高露完小以教书为掩护,兼任区委书记,周政和欧阳杰担任区委委员。至此,宁乡的党组织又一次重建并不断发展。

1947年秋,为了顺应党的发展形势和便于领导,边区县工委决定将高露石潭区委拆分,分别建立中共高露区委和中共石潭区委。1948年冬至1949年春夏,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宁乡党组织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中共高露区委不仅在本境11个保建立了9个支部,还将火种播到了芳储乡、麟峰乡、城厢镇和望北乡等地。中共石潭区委在本境22个保建立了13个支部,也把火种播到了城厢镇。与此同时,长沙、湘乡和益阳的党组织也向宁乡边境发展。长沙河西中共坪山区委先后建立了花明楼、西冲山等八个支部,湘乡南熏区委在宁乡东务山建立了八石头支部,中共益阳县工委在涌泉山建立涌泉山支部。至此,宁乡党的组织已经遍及全县,革命火种由星星点点而成了燎原之势。

1949年5月,潭湘宁边区召开党的工作会议,传达省工委精神,决定成立湘中地工委,鉴于当时湘潭、湘乡两县已分别成立了县工委,决定撤销潭湘宁边区县工委,成立中共宁乡县工委,任命周政为宁乡县工委书记。县工委成立后,即遵照省工委指示,进行党员登记,停止发展党员,结果表明,宁乡全县党支部42个,党小组2个,党员362人。

▲宁乡县政府状元楼

1949年8月8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9军146师436团,在湘中三支队的配合下,攻占县城,宁乡解放。9日,得知解放军进城,驻在靳水四乡的县工委书记周政带领一批同志赶往县城和解放军接头,并向指战员祝捷,县工委成立临时性的宁乡县人民治安委员会,维护城厢治安,筹集军需粮草,支援过境部队。8月25日南下工作团抵达宁乡,南北会师,南下县委与县工委合并成立新的县委。从此,宁乡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一直到今天,直至美好的未来。

省工委直属支部:宗一特支

在宁乡党组织第三次恢复重建和发展过程中,在宁乡紫林境内,出现过一个特殊的党支部,那就是直属省工委领导的宗一特别支部。

▲宗一中学

1946年春,在高露乡紫林汤氏族校,宗一中学成立,由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汤匊中担任校长,广收革命同志,起用进步教员。这时共产党员周太暄、王野渔、李平、何大群、田文、汤子声等人先后受聘到此任教,党的活动在此勃然兴起,宗一中学成为靳水源头的革命绿洲。

1946年3月,省工委书记周里到宗一中学考察,会见共产党员周太暄,指示成立宗一中学特别支部(简称宗一特支),由周太暄担任书记,由省工委直接领导。战略任务是占领学校阵地,开展青年运动,培训干部,作为省工委领导潭湘宁边区斗争的重要据点,隐蔽和安置身份被暴露的同志。

宗一特支通过物色和培养,在学校师生中发展大批党员,然后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将一些党员教师和结业的党员学生,推荐介绍到周围的乡保学校去任教或兼课,掌控周边学校。特支掌握了学校阵地,为安置和隐蔽同志创造了良好条件,省工委先后安置了数十名暴露的湖大进步学生和党员干部到学校任教。特支还主动承担为省工委临时筹款的任务。1949年黄唐起义后,宗一特支又成为省工委与湘中一支队的联络点和运输站。宗一特支大力开展青年运动,为革命造就人才,解放后宗一中学学生参军参干的有200多人,这些人中许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

▲宗一学校照墙及保护碑

从1925年宁觉支部成立到1949年宁乡解放,这是党领导宁乡革命的25年,历经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时期,发生了沩山起义、红二师斗争、抗日救亡、宁乡解放等大事件,这是一段漫长、艰辛、曲折的坎坷之路,这是宁乡党组织三落三起、浴火重生、星火燎原的锻造之路。这一路上,多少人为了理想信仰献出了鲜血和生命,多少人默默地做着不为人知的工作,从来没问过这样做的结果会对他们自己有什么好处。要知道他们的活动是在敌人鼻子下进行的,处境非常危险。到今天,多少人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多少人还记得他们的故事。有谁还记得何叔衡烈士“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铿锵誓言?有谁还记得何立前烈士“响罗山下埋忠骨,识字岭上吊亡魂”的豪迈自挽?有谁还记得黄冠群烈士“记取浏阳门外血,他年化作杜鹃红”的慷慨就义?……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们的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青年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出品:中共宁乡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宁乡市委宣传部

中共宁乡市委党史研究室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党史专家 姜小平

(值班领导:喻波 审核:苏健 唐芳 统筹:刘石江 校对:文艺芳 来源:编辑 周思慧)

这些精彩内容不要错过!

原标题:《宁乡地情党史丨星火燎原:宁乡党组织的“三落三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