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绍北代”黄酒杯2020感动山西候选人物系列报道之吴苏俊:带着久病卧床父亲,尽心尽力驻村扶贫

2021-03-23 11: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吴苏俊(右)在孤儿高志强家走访,了解春节年货置办情况。(资料图)

简介及荣誉

吴苏俊

男,50岁,中共党员,大同市财政局煤炭基金管理科科长。2015年8月接受组织安排,派驻浑源县东坊城乡荆庄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17年2月,吴苏俊被授予“山西省农村模范第一书记”;2018年12月被授予“山西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第一书记”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全国最美公务员”称号。

2015年8月驻村扶贫以来,在吴苏俊的建议下,荆庄村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种植中小药材、蔬菜、经济林等高效经济作物,带动贫困户20户增收;成立复兴笼箩合作社,依托农村电商扩大产品销售途径,让40多户农户实现了脱贫,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社21个,每年转移劳动力就业可达1700多人。到2019年底,该村456户、1086人全部脱贫。

驻村以来,心系百姓,用心做事

2月5日,大同市浑源县东坊城乡荆庄村内,临近牛年春节,这个位于恒山脚下、浑源县第三大村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村里的超市内,许多村民正在选购年货,宽阔整洁的街道上,返乡的小轿车和往来售卖的商贩的货车络绎不绝。家家户户都在洒扫庭院、收拾房屋,准备过年,这个昔日的“乱大村”彻底告别穷困的历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大同市财政局煤基科科长、派驻浑源县东坊城乡荆庄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吴苏俊,正在村委会和两委班子成员详细研究新引进的黄粉虫育苗后的养殖转移准备工作。

吴苏俊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说,黄粉虫养殖项目是在2020年引进的,该项目在大同市云州区养殖已经非常成功。村里在原来建好的服装厂厂房,进行外墙保温、修建锅炉房等配套设施进行黄粉虫养殖。目前,黄粉虫育苗已经集中在东坊城村进行,开春后,即可迁入养殖场进行。黄粉虫养殖,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还可以分散到村民家里利用闲置房屋进行养殖,统一收购,是村民增加收入的又一途径。

驻村以来,吴苏俊不负党组织重托,爱岗敬业、心系百姓,用心做事,为改变荆庄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尽心尽力,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扶贫一线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帮助贫困户郭金龙“逆袭”

荆庄村村南的山脚下有一处生猪养殖场,目前存栏生猪近600头,每年生猪出栏将近1000头,谁也不会想到,这座年纯收入将近50万元的养猪场背后的主人,却是在5年前日子过得恓惶的贫困户郭金龙。

郭金龙观念传统,在一连生了7个女儿后,终于育有一子,一家10口人,日子过得非常艰难。郭金龙就在自己家庭院里开始养猪以补贴家用,那几年,猪价不好,他养的20多头猪一年也就收入两三千元。

2015年,吴苏俊驻村入户调查时发现,周围邻居都反映郭金龙养猪的臭味熏得邻居大夏天不能开窗户,小规模养猪也并未解决他家的贫困问题。于是,在征求村民和村委会班子成员的意见后,吴苏俊决定首先帮扶郭金龙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帮扶他家脱贫。于是,吴苏俊动员郭金龙将养猪场搬到村南,并划出一片地作为养猪场。

郭金龙告诉山西晚报记者:“那时候,家里根本没钱扩大养猪规模,不仅要购买猪仔,还需要储备饲料、防疫药品等,想也不敢想!是吴书记协调农村信用社为他贷来20万元无息贷款,启动了生猪大规模养殖,才有了今天。”

背着20万元贷款,这个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的郭金龙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怕赔了!吴苏俊就给他做思想工作说,“你有多年的养猪经验,又有防疫知识积累,只要按照科学养猪,做好防疫工作,这猪肯定能养好。”看着吴苏俊如此坚定,郭金龙打消了疑虑,全身心投入到养猪上来。

在郭金龙的养猪场院内,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为养猪拉水的塑料水罐。他指着水罐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说,刚开始养猪,整天用三轮车从村里拉水,耗时费力。在吴书记的协调下,供电局专门给拉来供电线路、安装变压器解决用电问题,还帮助养猪场打了一口井,解决了用水问题。郭金龙笑着说:“没有吴书记的真心帮扶就没有我今天养猪场的规模,这样的扶贫干部,我们村里人都是竖起大拇指称赞的!”

在郭金龙的养猪场南边,是荆庄村引进的大象集团投资建设的千头养猪场,目前生猪存栏1000多头。吴苏俊介绍说,养猪场在解决村民就业的同时,可以消化荆庄村以及周边村庄种植的玉米,一举两得。

倡导成立合作社 为贫困户申请贷款

驻村帮扶,吴苏俊深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他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上,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环境改善、坚持民生需求。他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实施乡村提质工程。2015年以来,共打机井19眼,铺设管道28公里,扩大了灌溉面积,砌筑护村坝600米,完成平田整地工程,实施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在主街道安装视频监控,为易地搬迁新村新建4400平方米文化广场,修复了村内古戏台和龙王庙,新建洗澡堂、笼箩加工厂、便民大厅及电商平台各一处,铺设下水管道2380米,新建爱心超市及925平米扶贫车间一处,开展异地搬迁、旧房拆除、土地复垦工作。全村343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348名60岁以上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全村贫困人口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荆庄村是晋北有名的笼箩加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加工笼箩,加工的大小蒸笼远销河北、内蒙古等地。吴苏俊在调研后迅速鼓励村民扩大加工规模,加大网上宣传力度,联络笼箩销售企业走进荆庄村实地调研,与村民签订销售协议,使村民加工出来的笼箩足不出户就能够卖出去,激发了村民加工的积极性。

冬日的暖阳下,今年65岁的唐银正坐在自家的火炕上娴熟地加工笼箩,旁边,加工好的5个笼箩摆放在炕上。唐银说,加工笼箩主要是在农闲时候,小号的笼箩每只可赚7元加工费,一天加工10只没问题。在荆庄村,加工笼箩的村民每人每年大约可收入5000多元,在不影响农业种植的情况下,增加了收入。唐银告诉记者,第一书记吴苏俊不仅帮助宣传,扩大笼箩的影响力,还积极帮助村民销售笼箩,现在,村民只需要坐在家里加工,完全不用再走村串户地出去销售了,节省了时间,增加了收入。

吴苏俊还倡导成立了复兴笼箩合作社,创新发展笼箩制作工艺,开发旅游纪念品等多类产品,并且依托农村电商扩大产品销售途径,让40多个农户实现了脱贫,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荆庄村调整种养殖结构,做好产业的“加减法”,流转1000多亩荒地、坡地等低产土地,发展种植中小药材(射干)、蔬菜、经济林等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培育高产玉米500亩,带动贫困户20户30人。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社组织21个,每年转移劳动力就业可达1700多人。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5938元,提高到2019年的8630元。

为有效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缺资金的问题,吴苏俊极力奔走,为145户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申请小额金融贷款725万元,发展壮大生猪、肉牛、黄芪羊的养殖规模,将“黄芪羊”特色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已注册“鑫龙山”牌纯散养羊肉,正在申请有机食品SC认证。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在易地搬迁区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7户,户均年收入7000元。2019年新建925平米扶贫车间一处,在建的异地搬迁2期扶贫车间780平米,关沟人家养殖园区3000平米。同时,充分发挥村内能人、大户的带动效应,吸纳贫困户22户35人参与到村内恒绿造林、帮农农机、永红养殖3个规模较大的合作社,采取务工、分红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

夯实党建基础,扶贫又扶智

2021年是吴苏俊驻村扶贫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为了做好驻村帮扶工作,他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为打好脱贫攻坚的基础,他首先从班子建设抓起,落实各项制度,积极发挥村委和村民理事会的主体作用,群策群力,统一思想,从政治高度来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扶贫政策,引导村党组织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民主决策。协调好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在他的带领下,通过争取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荆庄村制定完善了详细的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几年来,他以夯实党建基础,激发村集体经济“源头活水”为主要抓手,着重围绕党建抓扶贫。到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0余万元。

脱贫攻坚,教育为先。吴苏俊深知,要彻底拔穷根,需要从源头治理。为了帮助贫困户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他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不仅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阅览室,添加体育器材,发放学习用品,还对90名贫困家庭子女启动“一对一”的智力帮扶。全村累计有186人次享受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活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上学资助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有44人享受了“雨露计划”,有17人享受了二本B类以上贫困大学生资助,累计110人申请办理了助学贷款,为这些优秀生接受高等教育、获得发展自我、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创造了条件。目前全村义务教育学龄人口385人,无因贫失学学生。

在驻村扶贫期间,吴苏俊家有80多岁的父亲和岳父岳母三位老人,妻子一人陪侍负担过重,在这忠孝两难的纠结时候,他正确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将久病在床、小脑萎缩的父亲从老家内蒙古凉城接到荆庄村居住,就这样白天工作,晚上陪侍父亲。他的敬业精神和孝道无不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记者手记

在荆庄村南边的扶贫安置房里,今年16岁的高志强正在和姥爷吃午饭。就在5年前,这个孩子不仅仅面临着失学,还居无定所,他的父母亲先后去世,依托姥爷舅舅的接济艰难度日。

在吴苏俊的奔走帮助下,高志强住进了40平方米的两间安置房。吴苏俊及时向大同市财政局领导反映说明情况,发动全局干部职工捐资捐物,解决了1500多元的生活费用以及生活用品,同时到民政局为孩子办理了孤儿证。此外,吴苏俊还经常自己出钱为高志强购买上学用的笔、书本、文具以及衣物。有些木讷的高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里始终充满着激动和感谢:“吴叔叔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其实,我心里常常想着要喊他吴爸爸!”

扶贫首先要扶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也是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的吴苏俊一直以来坚守的宗旨。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卿

原标题:《“南绍北代”黄酒杯2020感动山西候选人物系列报道之吴苏俊:带着久病卧床父亲,尽心尽力驻村扶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