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演员张少华去世:困扰她10年的老肺病,已成中国人第三杀手

2021-03-26 13: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腾讯医典 

3月25日下午,一个坏消息传来:

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少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3日去世,享年75岁。

说起张少华这个名字,相信你的眼前已经浮现出无数个经典角色了。

她是《还珠格格2》中,紫薇的恶毒舅妈;

她是《武林外传》中,李大嘴的高手妈妈;

她是《我的丑娘》中,尝尽人生百态的母亲;

她是《大宅门》中,天天念叨“好好念书”的香秀妈;

她还是央视《信中国》节目里,最有感染力的老戏骨;

从1993年开始拍戏,张少华成了我们心中的“国民母亲”,更是“演艺界最好的老太太”。

回顾老人最后的片段,她还出面录视频,给疫情防控期间的医务人员加油打气。

2019年还传出老人住院的照片,虽然步履蹒跚,但满面笑容。

张少华走了,讣告中提到,从2010年9月至今的10年多时间里,老人深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困扰。

在悲伤之余我们不免要问一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阻肺这个名字听起来比较陌生,但说起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肺气肿,大家可能都听过。慢阻肺就是这些呼吸道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呼吸不畅[1]。

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首项“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约1亿人,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3.7%,2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也有8.6%[2]。

短短十几年间(2002-2015)患病率激增67%,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

2013年中国慢阻肺死亡人数约91.1万人,占全世界慢阻肺死亡人数的1/3,远高于中国肺癌的年死亡人数[3]。

慢阻肺患者的生活,常常伴随着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最开始是间歇性咳嗽,逐渐加重,发展为整日咳嗽。

咳痰,开始是少量白痰。如果发生感染,会出现脓痰。

接着是呼吸困难或气促,部分人有喘息、胸闷[4]。

氧气进不来,二氧化碳也出不去,堆积在体内,导致高碳酸血症,形成酸性的内环境,损伤神经细胞,造成认知功能失调。

很多慢阻肺的老人到了最后,会变得脾气暴躁、满嘴污言秽语、动不动就打人骂人。照顾他们的子女会发现,之前贤淑善良、和蔼优雅的父母不见了……

看似不可理喻的背后,其实是长期缺氧的痛苦。

慢阻肺患者常见的死因为肺心病。从慢性支气管到慢阻肺再到肺心病,是常见的呼吸疾病的三部曲[5,6]。

第一大凶手就是“有毒颗粒或气体”,最常见的就是吸烟。

烟草烟雾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就是我们熟知的PM2.5),能自由进入我们的呼吸系统,并沉积在大大小小的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内。

早期,肺为了反抗它们的侵略,会用咳嗽、咳痰的办法去清理。

到后来,细支气管、肺泡被侵蚀,慢慢失去弹性,连气体进出都困难,更别提赶走侵略者了。

这时候,你会感到憋闷、气短、呼吸不畅。如果等到呼吸困难才去看病,可能为时已晚。

吸烟者死于慢阻肺的人数多于非吸烟者[7]。

同样的道理,二手烟[8]、空气污染[9]、职业暴露(比如煤矿、面粉厂)[1]、厨房油烟[1]等,也可能导致慢阻肺。

更可怕的是,粉尘和颗粒物能刺激支气管黏膜,让气道的自我清扫功能减弱甚至损伤,细菌就可以长驱直入[1]。

符合以下1个及以上特征的,就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1.年龄≥35岁。

2.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污染。

3.患有某些特定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4.直系亲属中有慢阻肺家族史。

5.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尤其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的地区。

6.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

7.在婴幼儿时期反复患下呼吸道感染。

8.居住在气候寒冷、潮湿地区以及使用燃煤、木柴取暖。

9.维生素A缺乏或者胎儿时期肺发育不良。

10.营养状况较差,体重指数较低。

很遗憾,任何因素导致的慢阻肺,都会伤害整个肺。而且一旦出现症状,基本是不可逆转的[6]。

为什么?

如果把气管壁比作树皮,把入侵的颗粒物比作小刀,用刀划一下树皮,留下了一道伤口,那就算愈合之后,原来的树皮也不完整了。

颗粒物不断进入身体,不停地伤害气管壁,“损伤-修复”的过程不断重复,气道组织始终处在慢性炎症反应之下,那么树皮慢慢就有了很多不可治愈的伤疤。

疤痕越来越多,气道越来越窄,呼吸困难也就越来越严重。

其实,当你沉浸在香烟中、暴露在工厂的粉尘中、笼罩在厨房油烟中,突然咳嗽了几声,这就是人体启动自我保护反应了,提醒你要赶紧脱离危险因素——比如戒烟、使用抽油烟机、换个工作环境等。

但也不必绝望,因为通过规范的治疗,大部分人可以控制症状,避免急性发作,减缓肺功能的下降。但如果不听医生的话,不好好治疗,可能反复出现急性加重,气流的阻塞也会不断加重,最后可能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6]。

怎样规范治疗呢?

第一步,就是远离糟糕的空气环境[6]。

吸烟的人,要马上戒烟!

改善厨房通风,做饭时打开抽油烟机。

远离空气污染,经常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在家装个空气净化器。

还要遵医嘱坚持用药,必要时进行氧疗。

秋冬寒冷季节要预防急性加重。如果出现了咳嗽、咳痰、气促或呼吸困难明显加重,可能就是发生了急性加重,要尽快去医院[6]。

对于健康人来说,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还是戒烟!

张少华的讣告中写道:“人生实苦,闻者保重。”

“丑娘”,一路走好!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之中幸福永远!

审稿专家:

何白梅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医学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王玉霞 | 北京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D01:10.37601cma.i.issn.1001-0939.2013.04.007.

[2]Wang C,Xu J,Yang L,et a1.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m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fCPH]study):a national cmss—sectional study[J]Lancet,2018,39l(10131):1706—1717.DOI:10.1064/rccm.200612.17490C.

[3]Yin P,Wang H,Vos T,et a1.A Subnational Analysis of Morfalitv and Prevalence of COPD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3: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v 2013.chest,2016,150(6):1269—1280.DOI:10.1016“chest.2016.08.1474.

[4]钟南山,刘又宁.呼吸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43.

[5]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

[6]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 (11): 856-870.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8.11.002

[7]Kohansal R,Martinez—Camblor P,AgustI A,et a1.The natural historv of chronic airflow obstmction revisited:an analvsis of 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cohort[J].Am J Respir Crit CaI Med,2009.180(1):3—10.DOI:10.1164/rccm.20090l—00470C.

[8]Yin P,Jiang CQ,Cheng KK,et a1.Passive smoking exposure and risk of COPD among adults in China:the Guangzhou Biobank Cohon Study[J].Lancet,2007,370(9589):751-757.DOI:lO.1016,S0140—6736f07161378—6.

[9]Liu S.Zhou Y,Liu S,et a1.Associatjon between exposure to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a[J].Thorax,2017,72(9):788—795.DOI:10.1136/thoraxjnl-2016—208910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