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巡展现场|一位巴西人眼中的中共党史: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百年

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2021-03-30 17:36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湖滨老兵志愿服务团的十位老兵在澎湃媒体车前唱红歌 澎湃新闻记者 杨亚东 图

阳春三月,之江大地繁花似锦、草木葱茏。杭州西湖边,杨柳抽芽,随风轻拂,晨练畅谈的老人,欢笑奔跑的孩童,泛舟湖上惬意悠然的年轻游人,安闲祥和的诠释着“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内核。

光阴留痕。67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繁花盛开的季节,西湖边北山街84号大院里,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历经77个日夜,完成了1954年宪法草案的初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67年后,2021年3月25日,为迎接建党百年,澎湃新闻高科技展示车队驶入西湖湖滨,运用图文、视频、H5、在线互动等全媒体手段,以革命之路、建国之路、改革之路、复兴之路为故事主线,回顾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业,诠释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力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活动现场,退伍老兵、烈士家属、基层干部、外籍人士等众多市民游客纷纷走进车内,了解党史、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我觉得百年来中共的历届领导人一直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国梦。这是一个接力奋斗的传承过程,也是一条艰难的发展道路,不容易走,但中国坚持下来了,不但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时也帮助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杭州生活了六年的巴西人施若杰在看完活动现场展示后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中国的领导人是非常有远见的”

51岁的施若杰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的一名葡萄牙语老师,2009年因为热爱中华文化来到中国,先后在西安、北京生活过,6年前定居杭州,业余时间喜欢研究中巴关系。

活动现场,他被大巴车上陈列的煤油灯、竹编热水壶、旧电话、老式收音机和反映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两弹一星研制、实行改革开放决策、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国庆70周年阅兵、全面脱贫攻坚等新老时期的照片吸引。

施若杰在车内看老物件。澎湃新闻记者 杨亚东 图

“这些东西非常直观,能让人快速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今天呈现在世界上的面貌相比,一百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施若杰告诉澎湃新闻,他认为百年来中共的历届领导人一直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个接力奋斗的传承过程——从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再到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切的探索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

“这也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不容易走,但中国坚持下来了,不但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时也帮助了世界上很多国家。”施若杰说。

在现场观看了《启航新征程》的H5展示后,施若杰对新时代我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表示高度认同。“中国的领导人是非常有远见的,他们既有近处的目标,又有长远的目标。”施若杰说,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平等、均衡的发展,到去年为止的不到十年时间,中国有1亿左右的人摆脱贫困,“这个非常了不起”。

施若杰在车内翻拍历史照片。澎湃新闻记者 杨亚东 图

谈及为何选择在杭州定居时,施若杰对这座城市宜居的环境和海纳百川的胸襟赞叹不已,“这些年有越来越的外国人和我一样选择到杭州发展。”

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多年位居全国城市第一、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正确的方向指引。在定调“十四五”时,杭州市委便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而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建设大都市,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系统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在杭州生活越久,越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强大的包容力和活力,每个人在这里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出彩的机会。”施若杰说。

现场赋诗讴歌伟大岁月

在73岁的杭州湖滨老兵志愿服务团成员凌国光看来,杭州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

凌国光出生在烈士家庭,外公牺牲于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我从小受家人熏陶,要继承红色基因、老兵精神,要把党的优良传统、革命军人的情怀传承下去,始终牢记初心,不能忘本。”站在播放《初心的故事》的大屏幕前,凌国光告诉澎湃新闻。

作为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烈士后代,现场播放的历史画面让凌国光深有感触。“能在党百年华诞之际,通过直观的视频、照片、物件重温历史,感念过去,我觉得非常振奋和感动。”他说,作为一名普通群众,自己深刻的感受到几十年来党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

为抒发对党的深情、讴歌伟大峥嵘岁月,凌国光在看完展览下车后,现场写下了一首诗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百年华诞颂党恩,中华儿女精气神;高举红旗跟党走,昂首阔步齐奋进;伟大梦想要实现,光荣传统都继承;开创历史新征程,红船引路亿万人。”

凌国光在活动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图

“让更多普通老百姓一起学习党史,回顾过往,才能更好的照亮未来。”凌国光认为,当前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向更美好的生活前进,但追梦路上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岁月,只有牢记并长期发扬老一辈革命精神,才能更好的以史明鉴。

老兵吴济德和丁金芬夫妻,与凌国光一样,因自身特殊的革命经历,对活动现场展出的历史记忆格外感同身受,二人在“奋斗百年路”照片墙边长久的驻足停留。

有着26年军龄的丁金芬出生在军人家庭,父亲南征北战,是个老兵,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在他的影响下,1965年丁金芬也选择了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医务兵,1982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这所革命大家庭里二十多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做真正的自己,践行心中所想。所以退伍后,我坚持退伍不褪色,永远跟党走,在社会上继续发挥余热,这是我们军人一生的宗旨,也是内心最大的追求。”丁金芬告诉澎湃新闻。

退休后,她和丈夫都加入了湖滨老兵志愿服务团,与三十多名志同道合的退伍军人或军属一起,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从事社区公益活动,如小家电维修、婚姻介绍、法律咨询、老年人健康咨询、运动养生科普讲座等。

吴济德和丁金芬夫妻在活动现场打卡纪念明信片。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图

业余时间,志愿服务团还会组织大合唱。25日的活动现场,前来参观的10名老兵就在澎湃新闻高科技展示车前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非常感谢党,没有一代代先辈的付出和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丁金芬说。

立足岗位坚持为人民服务

一头白发、一身蓝色工作服、一件鲜红色外套马甲,57岁的史文斌在参观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看完视频宣讲和实物展示后,他在车内设置的“虚拟党史馆”中积极参与党史知识问答,并获得了满分。

有着23年党龄的史文斌是杭州红船阿斌电力志愿服务队队长,也是一名35年坚守一线的电力员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他曾用14万多次抢修服务和3万多次志愿服务,连续17年零投诉、零违章。

“澎湃新闻这次通过全媒体车队,在全国25个省份的50余座城市巡展党史,不光对我们每个党员,对全体中国人都是一种振奋。”史文斌说,特别是车内精心剪辑的视频,将党发展过程中的时间节点、主要事迹梳理的十分明晰,把党的百年历史浓缩成了精华,尤其是看到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彩色画面时感到特别振奋、感动。

史文斌在车内参与党史答题。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图

作为一名家中三代与“电”结缘的老电力人,史文斌见证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入行时,整个杭州主城区才127条10kV架空线路,配网线路薄弱,公司只有一台用手摇铃铛开道的抢修车。”史文斌回忆,而如今杭州全社会电网负荷已突破1700万千瓦关口,是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范围内第一个电网负荷达到1718万千瓦的省会城市。

在史文斌看来,今天的杭州处处灯火通明,春意盎然,这份温暖早已不仅限于物质与季节层面,更体现在这个城市的文明水平中,而这一切都源于党的正确领导。“这不是一句客套话,是真心话。”他说,“如果没有一个时刻为老百姓着想的政党的引领,杭州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如今史文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志愿者服务上,如参加爱心社区大讲堂,教市民如何安全节能用电;与弯湾托管中心合作,每月定期关爱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智力残疾少年;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提供安装、修理服务等。

与史文斌一同前来参观学习的还有电力行业的年轻党员徐川子,1985年出生的她,2008年入党,目前由她带领一群90后青年党员成立的电力大数据党员攻关小组,已研发了全国首个“电力大数据+社区网格化”防疫大数据平台,创新试点“电力复工指数”和“转供电费码”,惠及364个社区近150万户居民,服务保障4.4万家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把3亿多元电费减免“红包”及时足额送到40万家小微企业手中,并在全国推广。

“回望一百年来党带领我们从落后贫穷到富强文明的发展历程,内心非常震撼。”徐川子说,作为一名年轻党员,看到党一心为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百年未变,感觉十分骄傲自豪。

徐川子现场观看奋斗百年路图片展。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图

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徐川子深感责任重大,“新一代的年轻基层党员,一定要做好传承,立足自己的岗位,坚持为人民服务,将创新运用到更多基础工作中,为人民生活谋幸福。”

“‘建党百年 初心之路’的党史巡展活动确实意义重大,通过观看实物、视频、照片能直观的激发每个人坚强的意志,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杭州上城区湖滨街道党工委书记孔兴桥在现场观看展览后表示,通过认真学党史,可以进一步增强全民对党的感情和对党重大事件的了解,牢记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党员为党的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新时代的党员将传承先辈信念,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大路上,一代接着一代干,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更加出彩。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