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与墨结缘30载,他将书画200年的秘密藏在“一股烟”里

2021-03-31 11: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希望一百年后的人,能看见现在的笔墨流传/《徽墨》

松烟墨

©项德胜

No1 · 壹 · 项德胜

徽墨,即徽州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古时候人们书法对于墨的要求十分严格,他们的作品也被称为“墨迹”或者“墨宝”。

比如苏轼,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仅仅局限在“诗人”,殊不知他还是一个书法家, “苏、黄、米、蔡”,苏轼的书法排第一。

他的诗中有一句“妙手惟潘翁”,指的就是宋代制墨名家—— 安徽歙县人潘谷。

苏轼曾说,潘谷制作出来的好墨,自己不敢使用,平常人也不能用。潘谷的墨送到了“蓬莱宫”中,被比作仙人使用的物品,可见苏轼对徽墨的推崇。

苏轼之所以如此看重墨,是因为在书法和绘画中,笔法和墨法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墨会直接影响作品,更是有文人把佳墨比作将士的良马,足见它的重要。

那徽墨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曾有人评价说,徽墨“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

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在工艺上就必须「遵循古法」;以古法制作的徽墨,耐腐蚀、抗氧化,落纸如漆,经久不褪,能传承几百上千年。

但在电脑普及,书写已成奢侈的今天,墨,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或被现代墨汁所替代,制墨的人也屈指可数。

而项德胜,便是一位仍在坚持古法制墨的匠人。

项德胜的父亲是安徽胡开文墨厂老职工,1979年退休时,当时16岁的项德胜顶职到墨厂报到上班。

刚开始是学徒的他被分到锤墨车间,锤墨是制墨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道工序,是个纯粹的体力活。

父亲把他委托给老同事练基本功,项德胜每天抡着七八斤重的锤子从早打到晚,直到手全部破了也肿起来了,血都在流。

用项德胜的话讲, 锤墨又脏又黑又累,“和人说话,手都插在口袋里不敢伸出来”,那时他想方设法去做墨模,但这道工序也是制墨最难的一环。

墨模雕刻并非正面雕,而是反雕,不仅要学会绘画和刀法技艺,还要具备对题材的领悟水平和对木质的驾驭能力,

从山水、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到船帆、渔舟,还有各种字体的文字,整幅作品都需要采用反雕手法,十分考验技术。

“当时厂里面只有一个老师傅教墨模,好多领导的子女都有兴趣学,我只好偷师,每天早早干完自己的活,就跑到老师傅的车间转悠,看他怎么刻,然后照葫芦画瓢。”

终于有一天项德胜做了一个金鸡独立的立体造型,被厂里师傅发现后,如愿调到了墨模车间。

那时的师傅多雕传统造型,以简单、实用为主;后来担任车间主任的项德胜,便专攻徽墨的设计,他苦练雕刻技术,创出了多款新式墨模,也让徽墨慢慢在实用的基础上走上艺术化。

在他看来,即便要创新也不能空穴来风,传统文化才是根,传承的过程中少不了参考市场的趋势,但内核是不能变的。

“希望100年后的后人,能够像今天的我们一样,看到100年前的笔墨流传。”

明知不可能完美,却还不放弃追求,这就是匠人精神。

No2 · 贰 · 古法徽墨

徽墨历史悠久,制作精美,相应的,其制作技艺也相当复杂,有20多道工序,炼烟、洗烟、熬胶、拌料、成坯、烘烤、锤打、定形、晾晒、打磨、描金、雕刻……

每道工序都需静心凝神,再加上时间的等待,单晾墨阴干就需要6个月;但现在的人,已经不懂它的好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现代墨汁占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大部分的书画家,也都在使用墨汁进行作画。(徽墨与墨汁最大的区别在于材质)

(徽墨更加细腻,色调韵味也更佳)

徽墨与墨汁最大的区别在于材质,徽墨的原料选取极其挑剔,一定要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风化死去的老松树,这样的松树满含油脂,带有松油最多,炼出来的烟,没有任何杂质,质量也是最好的。

为了寻找最佳材质作为的原料,项德胜在距离古徽州城300公里外的大山里,找到了全国仅存的炼烟基地。

一次炼烟,至少要持续三天,50公斤的松根,仅能烧制松烟2到3公斤;

只有用这种方式取得的松烟,才能保证制成的墨乌黑内敛,书画时才能呈现出干、湿、浓、淡、枯,不同形态的黑色之美。

收集的松烟,经过细绢层层筛选,需要再进行和胶,通过胶将颗粒状的松烟凝结起来,使墨成为便于研磨的固体。

项德胜曾尝试了1000多种配料,甚至不惜使用名贵的,金箔、麝香、蛇胆,等各种配料,来防虫蛀和增加墨的层次。

搅拌均匀后的配料,要再进行数万次的捶打,才能互相渗透完全,成为细洁 柔软的墨胚。

最后将称过重的墨胚放入墨模,压出模的形状,再经过长达一年的阴干时间,每天将墨锭翻面;

待墨干燥后,将墨面上的纹样填彩描金,才算真正完成一块徽墨,这一过程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

松烟墨画出来的画,要几十上百年,才能看出和墨汁耐久度的区别,所以如今的大部分书画家,都在使用墨汁进行作画;

但这种行为的潜在后果在于,如果是一幅对现在及未来有重大意义的书法作品或画作,很有可能因为其特性而褪色,失去了对后人的参考价值,这实际上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项德胜是如今为数不多敢对时间做出承诺的人,他期望“一百年之后的人,能像今天的我们一样,能看见一百年前的笔墨流传。”

No3 · 叁 · 后继有人

在这个时代环境下,徽墨想生存下去,必须拓展另外一个领域的需求,项德胜现在的主攻方向就是开发以观赏收藏为主、实用为辅的工艺徽墨。

他的儿子项颂也开始学着制墨,在设计上融入了新的理念,通过卡通人物的造型让徽墨更立体化、自然化,带有现代的气息。

对于徽墨的创新发展,项德胜鼓励儿子实现自己的想法,要顺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

在电脑普及,书写已成奢侈的今天,温润如山水的笔墨早已让位于冰冷高效的键盘。

但徽墨的传统手工艺,终须更多的人来传承。因为我们永远不会从键盘中,嗅得到一方徽墨里那"松烟底事长,千载溢清香"的香气。

哪怕特立独行,也要保持自己的态度,时代更迭中,恪守祖宗规矩,是一种珍贵的不合时宜。

匠人老去,匠心不息

采访Q&A

望哥: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徽墨吗?

项德胜:徽墨在徽州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过去几百年、上千年能把字画保存至今,都是得益于徽墨的材质。油烟和松烟制成的墨可以永久保存,但是它的成本很高,因为里面有麝香、冰片等珍贵材料。

望哥:您做徽墨时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项德胜:技术上面的挑战没什么难得倒我的,最大的挑战是我太多人根本不了解徽墨的价值,很多人根本不懂徽墨;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觉得又苦又累,传承下去也很难。

望哥: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是哪件徽墨作品?

项德胜:我收藏了很多作品,自己也做了很多,各有各的优点,因为都是我亲自制作设计的,所以我都很喜欢。

望哥:未来您有什么规划和目标吗?

项德胜:我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规划,就希望未来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去做好每一件东西,做到精益求精就可以了。

-Fin-

运营 |匠匠

编辑 | 金木

原标题:《◎发现中国好手艺.14 | 与墨结缘30载,他将书画200年的秘密藏在“一股烟”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