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戏曲·沁源秧歌 | 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歌舞小戏

2021-04-01 1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图为沁源秧歌情景剧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早在万历版《潞安府志》上便有了“沁地君子咏歌风雅”“岁收民自乐”的记载。沁源秧歌作为沁源民歌的一个重要代表,是在沁源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舞小戏,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沁源县是太岳区(晋冀鲁豫所属军区)的中心,该县的“绿茵剧团”,经常利用沁源一带的小调编演秧歌剧,宣传抗日,教育群众,受到广大军民的喜爱,因而用沁源小调编演秧歌剧的活动遂逐渐普及起来,群众也逐渐习惯地把它称之为“沁源秧歌”,“绿茵剧团”也被称为“沁源秧歌剧团”。

图为沁源秧歌剧照

沁源秧歌是沁源县最负盛名的曲艺形式之一,有700多年的历史。其形式多样,可独唱、对唱、合唱、表演唱以及演出大、中、小型舞台剧;演出场所多样,室内庭院、街道广场、草台剧场、田间山野等均可。内容多样,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富有个性,唱词合辙押韵,以方言为主,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易记易传,在章法、句法、节奏、韵律上都各具特色,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缠绵抒情,富有独特的山乡土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沁源秧歌已融入沁源人的血液里,一曲曲沁源秧歌唱出了沁源人乐观向上、向善向美、淳朴善良的秉性。前不久沁源秧歌还入选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加提升了民间小调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图为沁源秧歌情景表演唱《小二姐梦梦》

沁源秧歌的传承历程带着各个不同阶段的烙印,保留了各个历史时期积淀下来的文化,是最宝贵的民俗资料。如今,沁源秧歌现有传统剧目42个,创作剧目36个,移植剧目32个,现有省、市、县代表性传承人20人,专业演出团体1个,民间演出团体60余个。“村村都有秧歌队、人人都会唱秧歌”的可喜局面已然形成。

(图片均来源于中共沁源县委宣传部)

责编:勾晓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