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民政、水务、国资委等青岛五部门发布行业脱贫攻坚情况

2021-04-01 19: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4月1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我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发布主题是介绍青岛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行业部门情况,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春,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贺如泓,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徐冰,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周新国,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梁德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王海春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贺如泓 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

徐 冰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周新国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梁德志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情况:

脱贫攻坚以来,青岛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安排,紧紧围绕兜牢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底线,织密扎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0年,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万户、8.9万人,发放低保金7.4亿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1.1万户、1.2万人,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1.7亿元;临时救助困难居民10860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789万元。全市脱贫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经纳入低保特困的11230人,占比达45%,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情况:

一、扩大范围、完善制度,夯实兜底扶贫基础

一是扩大救助范围。完善了《青岛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办法》,把刚性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低收入家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可以单独申请低保。在2020年,三次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二是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的年救助金额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对基本生活受疫情影响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困难群众,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重大生活困难,按照“一事一议”方式适度提高救助额度;建立临时救助“绿色通道”,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实行24小时内先行救助、后补手续。

二、严格程序、规范管理,确保救助政策落实

一是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在全市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强化农村低保兜底,落实低保渐退政策,精准落实特困政策,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统筹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推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特困人员管理服务实施“三清”“五有”标准,提高照料护理水平。

二是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连续三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农村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三是加大督导力度。多次组织“四不两直”一线调研督导,进村入户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听取困难群众意见,了解基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并指导及时督促整改。

三、改革创新、精准施策,拓展救助服务内容

一是实施放管服改革,提高救助效能。在全市推行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程序,低保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3个工作日减少到20个工作日;加强信息共享,实现与18个部门38项数据联网核查,提高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精准度。开展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试点,将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到镇(街)实施,提高救助效率。

二是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确保救助及时。充分发挥村(居)委会、驻村包村干部、志愿者、网格员等熟悉民情的优势,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例如:黄岛区王台镇民政精准排查,主动发现本镇居民李某某因突发疾病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并了解到李某某父亲残疾并患有严重哮喘,无劳动能力,平时一家靠其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全家陷入经济困境。王台镇民政随即启动绿色救助通道,在24小时内将12000元的救助金送到李某某父亲手中,缓解了一家人的经济困难。

三是创新救助服务内容,提升扶贫效果。探索创新“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为困难群众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抚慰、社会融入、资源连接等救助服务,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情况:

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水务管理局会同区(市)水务部门,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作为水务扶贫头号工程,围绕2.5万余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面摸底,建立“一村一策”、“一户一册”工作方案,攻坚克难,加快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我市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情况。

一、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针对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现状,结合山丘、海岛区及村庄分散分布实际,市、区(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造提升3937个村庄供水管网,农村受益人口达到325万人,全市规模化供水工程人口覆盖率达到94.1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8%。

2019年,我市启动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各区(市)投入11.7亿元,对1193个村庄进行管网改造及水厂联通,同时单村供水村庄净化水设施实现全覆盖。逐步形成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乡镇规模化集中供水”、“单村集中供水+净水机”、“户内自备井、集中供水点+净水机”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农村供水保障模式,有效保障了农村供水安全。

二、强化管理,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各区(市)健全县级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完善运行管理办法,落实运行管理经费,基本实现了农村供水工程有机构人员管理,有经费保障;各区(市)均成立自来水公司、县级农村供水公司,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逐步推进专业化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制定农村饮水水质检测方案,明确各级相关部门责任,构建了供水单位日检月检、水务部门定期抽检、卫生健康部门持续监督的水质监测体系;开通市、县两级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电话(尾号116)监督邮箱,指导镇村进行饮水安全公示,发放饮水安全明白纸(卡)142万份,进一步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积极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核定、水费收缴,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价,水费收缴率稳步提升,为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提供保障。

三、落实政策,全面保障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2019年,国家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纳入“两不愁三保障”统筹解决,我市精准施策,先后启动农村饮水安全调查摸底和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普查工作,通过区(市)自查、市级抽查、第三方调查评估、“回头看”复核等形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完善涉贫村庄水质检测台帐、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台帐、问题整改台帐,市水务管理局、各区(市)水务主管部门对照台帐逐村逐户加强调度,落实整改。

2020年在全市水质检测基础上,组织对3669个涉贫村庄开展全覆盖水质检测,对1.3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进行再确认,水质检测报告、饮水安全确认单实现档案管理并及时更新。市、区(市)水务主管部门检查督导2000余人次,解读国家、省有关标准要求,指导镇村对所有排查问题和群众通过各渠道反映的问题逐项进行核实、立查立改,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下一步,市水务局将会同各区(市),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持续强化饮水安全动态监管,全面保障脱贫享受政策人口饮水安全;加大供水水厂联网并网和镇村管网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农村规模化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加快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通过供水工程实时在线监控,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维护维修,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快专业化管理向镇村覆盖,严格水费收缴、水质检测制度,实现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新提升。

市国资国企脱贫攻坚

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有关情况:

脱贫攻坚以来,市国资国企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部署安排,发挥国企优势,扛牢国企担当,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做好“六稳”“六保”的同时,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截至2020年底,市国资委监管市属企业在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累计投入资金78.8亿元,为青岛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国资国企贡献。下面,从两个方面介绍一下全市国资国企系统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情况。

一、在脱贫攻坚方面

一是实施产业投资,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升级。

市属企业加大对本市经济相对落后区域投资力度,扶持经济薄弱镇产业升级,提升工业化发展、城镇化进程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截至2020年底,共有13家市属企业在平度、莱西实施了高端制造类、产业升级类、城市建设类、绿色发展类等41个项目,总投资479亿元,完成投资额51.36亿元。城投集团投资100亿元的平度西部新城项目,建设面积约3900亩,着力打造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和青岛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助力平度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齐全、发展环境优良的美丽新城。双星集团投资4亿元的绿色炼胶中心项目,是全球首个“共享”绿色炼胶中心,项目占地98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达产后将形成年20万吨加工能力,并淘汰当地橡胶轮胎企业落后产能,发挥聚合效应和品牌效应,实现平度橡胶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二是超额完成市内脱贫攻坚任务,助力经济薄弱镇如期摘帽。

2016年以来,市属企业承担结对帮扶平度、莱西10个经济薄弱镇任务。截至2020年底,21家市属企业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公益帮扶、项目帮扶等多种形式,投资了44个项目,累计投入近3.46亿元,超过目标任务2倍。城投集团在结对帮扶莱西市河头店镇的过程中,聚焦精准扶贫目标,探索脱贫攻坚帮扶新思路、新做法,通过投资1.67亿元建设河头店镇龙泉湖移民搬迁项目和现代农业创业产业园项目,在提升该镇贫困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同步解决了搬迁居民的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助推河头店镇早日摘掉了“经济薄弱镇”帽子。华通集团在结对帮扶平度市崔家集镇的过程中,针对当地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无法妥善处置的问题,投资6420万元实施崔家集大型生物质发电项目,占地87亩,每年可消纳4.5万吨秸秆及18万吨牲畜粪便,每年可以为当地农民增收800万元以上。

三是搭建央地合作、中外合作平台,推进央企外企投资平度莱西。

通过搭建“央企四季行”央地合作平台,协调中央企业与平度莱西两市合作,推动央企与平度莱西签约了6个项目,总投资185.6亿元。通过搭建“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中外合作平台,为平度引进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北欧中心项目,推动了平度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和城市宜商宜居环境的提升。

二、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

一是积极实施产业帮扶,带动协作地的区域发展。

市属企业在我市对口帮扶贵州安顺、甘肃陇南、山东菏泽三市中,与协作地特色资源精准对接,促进了协作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提升,截至2020年底,在三市共有6家市属企业投资了15个项目,总投资23.7亿元。华通集团在实施青安产业园项目的过程中,与央企、行业知名公众公司合作,组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契合度高的头部企业入驻青安产业园,通过搭建“工业地产+产业基金+招商引资”发展模式,培育支持优势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红星集团在实施高辣度辣椒种植及萃取深加工项目的过程中,从“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后续产品开发”五个环节全方位开展项目扶贫,实现了农户、企业共赢的战略目标。

二是加大招工用工力度,解决协作地就业难。

市属企业扩大对协作地的招工用工,帮助贫困人口就近就业5657人。红星集团吸纳贵州当地就业3073人;海信集团在全国吸纳贵州、甘肃员工就业2454人;华通集团青安产业园吸纳当地就业130人。

三是积极参与“心耳康复·光明行动”捐助,彰显国资国企社会担当。青啤集团、海发集团等11家市属企业积极捐款累计525万元,体现了国资国企担当。

工会系统脱贫攻坚

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情况:

脱贫攻坚以来,青岛市总工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安排,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工会优势,坚持精准施策,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职能优势,实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

市总工会实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动态管理,每年集中开展全市困难职工基本状况调查摸底,建立了困难职工家庭联系人制度,对职工因病致困、因病返贫进行及时救助。目前,我市困难职工数量逐年下降。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总工会组织开展“抗击疫情共度难关”关爱困难职工家庭活动,帮扶困难职工家庭179户,发放补贴和免费电量补助款20余万元。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共筹集款物1400余万元,走访企业1400余家,慰问一线职工4.2万人、困难职工家庭3257户,让困难职工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筹资金,上项目”,助力乡村脱贫攻坚。

2013年以来,市总工会拨付帮扶资金1265万元,筹集社会资金800余万元,支持对口帮扶村庄基础设施和文化服务阵地建设。遴选5名机关干部到贫弱村挂职第一书记,帮助即墨区田横镇杨哥庄村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村集体每年增收20余万元。帮助莱西院上镇毛家埠中村打造“支部+合作社+农民”发展模式,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余元。2020年,积极助推平度莱西攻势,实施“送健康进乡村”行动,为农村5000多名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为患病儿童、家庭困难学生、困难老党员等发放慰问物资、资金价值20余万元。

三、发挥“双创”平台作用,助力乡村脱贫攻坚。

以“工友创业园、工友创业联盟”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参与乡村脱贫攻坚。先后投入52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工友创业园创建,从工友创业联盟成员单位中选拔优秀创业导师,对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扶持创业、促进就业、带动致富。2013年起实施“十百千万”活动,每年选树10个创业示范基地、100个创业带头人、培训困难职工1000人、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截至2020年,青岛市总工会工友创业园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4857名,扶持创业2903人,带动就业10.1万人。

四、“输血+造血”为扶贫协作地区注入脱贫原动力。

与安顺市总工会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书》,与陇南市总工会制定《深化青岛市和陇南市两地工会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扶智+扶志”的“造血式”扶贫,精准施策,确保成效。2015年以来,市总工会累计向扶贫协作地区总工会捐助资金1300余万元,用于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和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联合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开展“安货入青、陇货入青”年货大集、职工疗休养带动消费等活动,全市各级工会累计购买安顺、陇南农副产品价值2000余万元,带动两地职工群众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脱贫致富。2020年,市总工会拨付资金400万,支持安顺、陇南、菏泽、日喀则等对口帮扶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协作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一步,市总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进一步发挥工会优势,围绕我市和助力协作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精准帮扶、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贫困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脱贫攻坚以来,青岛市残联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工作安排,把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力聚焦和推进残疾人兜底保障扶贫工作,以政策落实助力残疾人稳定脱贫,确保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目前,青岛市有残疾人42万余人,持证残疾人20万余人,其中重度残疾人9.8万余人,低保残疾人4万余人。截至去年底,全市7040名(截止2020年9月15日青岛市扶贫办发送数据)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下面,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期间残疾人兜底保障的主要工作简要介绍一下:

一、开展贫困残疾人无障碍改造。

坚持以人为本、因户施策,对有无障碍改造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无障碍改造服务,重点解决贫困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有条件的解决洗澡难”等问题。2018年以来,累计为3000余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0余户,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残疾人居家生活条件,有的区市还实现了由改造型向改善型过渡。

二、实施残疾学生教育救助和奖励。

对低保家庭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根据接受教育类别给予每人每年600-5000元的救助;对接受全日制或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并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的残疾学生,分类别给予4000-2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2018年以来,落实低保家庭残疾学生或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和奖励7000余人次。

三、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

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精神残疾人服药和住院救助、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康复服务政策,进一步健全精准康复服务机制,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2018年以来,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4.75万人次,其中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5000余人次。目前,我市残疾人康复救助标准和覆盖范围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新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进一步实现了“提标扩面”。

四、残疾人证一次办好。

积极推进行动不便残疾人群体委托入户评定服务和残疾人证代办制,优化《残疾人证》办理流程,落实“一次办好”。2018年以来,新办理或换发《残疾人证》约8万个。其中胶州市2019年通过上门服务、设立受理点、影像核查等方式开展《残疾人证》换发工作,“上门换证”工作法在《山东省残疾人工作简报》《山东残联》等宣传推广。

五、开展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

实行“机构安养、社区托管、居家照料”多样化服务模式,对托养、托管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600-1500元;对提供居家照料服务的, 每人每月补助350-520元。2018年以来,托养困难残疾人94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片”。

原标题:《民政、水务、国资委等青岛五部门发布行业脱贫攻坚情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