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习平山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

圣地平山
2021-04-05 19: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1939年,栗再温任晋察冀边区四地委书记、第四军分区政委。这一年,他家处在洪子店区的房子就被日伪焚烧了两次。面对一片焦土,栗再温鼓励家人抗战到底。

平山县基层政权建立后,除了在人、财、物上组织动员,还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当时,全县土地约53.7万亩,人口总户数48592户。其中地主1152户,占有土地14万余亩;富农3416户,占土地近16万亩。占全县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60%的土地。广大贫苦农民受到苛捐杂税及高利贷盘剥,迫于无奈,只得去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养家糊口的最低生活条件。而地租竟高达年产量的60%以上,另外还有附加租、力役租、上打租、庄子租、大斗收租等各种名目。由于地主残酷剥削,广大农民负债累累,许多农户沦落为“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的赤贫户。因此,共产党的减租减息政策一经颁布,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拥护。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减租减息运动经历了几个阶段。1938年换契约23800件,1939年换契约53576件,减租776.35石,计232905斤;到1941年原订三年契约期满,共换契约124569件,减租724283石,计21728.49万斤。通过此项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民众的抗日积极性,对巩固基层政权起到了根本作用。

为了保障战时供给这一重点任务的完成,在募捐、借用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合理负担,最后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适应抗战需要的统一累进税制度。该制度的推行,使大量土地回流到农民手中,农民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越占越大。总之,通过减租减息,统一累进税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为民主政权建设和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

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区、县、边区三级民主选举,实行妇女参选参政,建立了完善的民主政权机构,密切了政权与人民的联系,达到了联合各阶层人民群众共同抗日的目的。平山县第一届参议会自1940年8月至1943年3月,共召开6次会议,对全县有关事项及时作出决议,有力推动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据资料记载,仅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的前三年,就动员了5940名平山优秀子弟参加了八路军主力部队;组建起7.5万的县区村抗日武装,这些群众在武装袭扰敌人、开展游击战争等方面发挥了正规部队不能替代的作用。三年间,全县共完成合理负担:粮食15.6万石,款约52.5万元;完成救国公粮3.6万石,田赋税16.325万元,推销救国公债38万元;发动妇女做军鞋3.93万双,军袜9385双,募集慰问品:鞋袜7.4万双,猪羊3944头,蔬菜21.35万斤,鸡蛋2529个,6.58万元其他物品;接受群众捐款1.2118万元;为边区制造所募集军用原料:生铁30万斤,煤油桶1200个。除此外,建立了贸易局1个,贸易办事处10个,银号1个,消费兼运销合作社567个,生产合作社58个,信用合作社9个,修建了数百个为抗战服务的日用品加工、修造工厂或手工业作坊。同时,恢复和开展了小学教育,举办了各类识字班、剧团等等。总的讲,无论是动员青壮年参军、筹建群众抗日武装,还是进行抗战的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无论是推行合理负担,统一累进税的征收,还是组织广大民兵开展游击战、支前,平山县民主政府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均得到了边区政府的肯定和奖励。

1940年3月,中共北方分局组织了晋察冀边区联合考察团,由分局书记彭真亲自带队,对平山县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深入调研,主要成员有晋察冀边区党委组织部长赵振声(李葆华),冀中区党委组织部长芦本、侯玉田,冀东区党委负责人李楚离、吴德等。考察团最后形成的结论是:平山“确为边区的模范县”。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出动115个团,约40万兵力,举行了震惊全国的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进攻目标,是华北地区被日伪军占据的主要交通干线,重点是破坏正太铁路及沿线公路、桥梁。

铁路干线是日军运送兵员和军需物资的大动脉,其发动军事进攻也主要依靠铁路推进。平山县东距平汉路不足40公里,南距正太路不足30公里,西距同蒲路亦不过百十公里。早在“百团大战”筹备阶段,聂荣臻司令员的指挥部就设在平山县的洪子店一带。8月大战开始,第四军分区部队担任石门至乱流段的破击任务,重点是娘子关和井陉煤矿。五团、十九团为右纵队,主攻娘子关至乱流段;警备二团、特务团、平井获支队为左纵队,主攻石家庄至微水段。四分区地方上的任务,是保证攻击正太线约10个团的后勤供给。平山县成立了支援百团大战指挥部,县委宣传部长夏荫楠与县政府、武委会代表驻洪子店就近指挥,党政军民全力以赴。

在这次战役中,平山县的支前重点是正太路沿线之粮秣供给、伤病员转运、战利品运输等。当时滹沱河南岸的回舍地区已被日军占领,由回舍和马冢一带进入井陉矿区的骡马大道已不能使用,县内至正太路的唯一通道,就是从古月经鹞子岩向南蜿蜒的山间小路。为此,平山县建立了古月中心兵站,以及东起南甸、两河,北自会口、郭苏,西至小觉,南至北冶、黑水坪,中到洪子店的十多个分站。其中,古月中心兵站的任务是:1.向正太线参战的部队、民兵运送弹药、武器和给养等;2.接受前线送来的战利品、伤病员、俘虏,然后转运后方;3.动员组织基干民兵配合部队作战,组织担架队转运伤病员;4.组织妇女民兵照料伤病员。

当时,正值雨季河水暴涨,他们就在滹沱河上,搭建了洪子店、朱豪、田兴三座圆木结构的运兵大桥。从大战初的准备阶段,到8月20日至9月10日,正太路破击战的第一阶段,在平山县的所有交通要道上,行人与毛驴源源不断,包括县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在内,每人照顾两三头毛驴,大家不分昼夜突击抢运,争先恐后地完成了超常运输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平山县共出动人力7.2万人,毛驴3.6万头,动员粮食175万斤,马料25万斤,马草60万斤,为前线部队烙饼数万斤。民兵游击队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中,共袭扰敌人350余次;破敌交通211次319公里;割电线4679斤;挖交通壕37里;铲除奸特44人,抓嫌疑犯25人;摧毁日伪炮楼5座;破坏敌伪组织25个。

据时任平山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赵继昌回忆:由于平山巩固区较多,地理条件、物资条件和群众基础都较好,所以分区和军分区领导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此外,专署全部机构一直驻在平山,华北联大数千人也驻在平山。晋东北的二分区司令部也长期驻在拦道石、蛟潭庄等地,敌人“扫荡”时,五台县的机关也驻在平山。不仅如此,由延安来华北或到山东的干部、军队,来回也都经过平山进行短期休整。

来源│平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小峰

责编│李巨涛

监制│邢建军

让火患远离森林,让绿色点缀人间。

冬春草木干,防火要当先。

万人防火不算多,一人疏忽惹大祸。

防火意识人人拥有,绿色家园天长地久。

野火香烟,星星点点都是敌,谢绝点燃。

火源不入山,森林才平安。

原标题:《【学习平山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